中医护理方案对心血瘀阻型胸痹心痛病患者的应用价值
2021-10-27徐莉
徐 莉
江苏省徐州市中医院CCU,江苏徐州 221000
胸痹心痛病为西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该病通常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发生心肌缺氧、缺血,造成机体出现胸闷、气短、胸痛、心悸等症状,更有甚者,导致猝死、心肌梗死等,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1]。中医在治疗胸痹心痛病中,诊疗经验丰富,遵循因人制宜原则实施辨证施治/护,临床疗效较为理想[2]。有研究报道[3],在给予胸痹心痛病患者有效治疗的同时结合对症、合理的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预后。因此,如何给予胸痹心痛病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成为当前临床研究的重点内容。中医护理方案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以中医整体辨证观为指导,具有可行性高、针对性强等优势,可以有效预防或缓解患者疾病不适症状,改善预后[4]。然而,临床关于中医护理方案应用在心血瘀阻型胸痹心痛病患者中疗效价值的报道较少。为此,本研究回顾性选择徐州市中医院收治的心血瘀阻型胸痹心痛病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分析中医护理方案对心血瘀阻型胸痹心痛病患者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择徐州市中医院CCU于2018年11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心血瘀阻型胸痹心痛病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入院时间进行分组,将2018年11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48例患者列为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护理干预;将2019年10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48例患者列为研究组,在临床常规护理基础上配合中医护理方案。对照组男28例、女20例;年龄45~76岁,平均(61.27±7.28)岁;病程1~7年,平均(3.69±1.27)年;心功能分级:Ⅲ级12例、Ⅳ级36例;病史:心肌梗死39例、其他9例。研究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44~77岁,平均(62.35±7.61)岁;病程1~8年,平均(3.83±1.16)年;心功能分级:Ⅲ级10例、Ⅳ级38例;病史:心肌梗死41例、其他7例。两组患者的性别比例、年龄范围、病程、心功能分级、病史等各项一般资料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7年版《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5]的相关诊断标准,经体格检查、胸部X线片、心电图等确诊。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9年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6]中相关诊断标准,辨证为心血瘀阻型,主症为心胸处疼痛,主要为刺痛、绞痛;次症为胸闷、心悸不宁、面色晦暗;舌脉为舌质紫暗、瘀斑,舌下脉络青紫,脉沉涩。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西医、中医临床诊断标准;心功能分级为Ⅲ级及以上。
排除标准:有颈椎病、甲亢、胆心综合征等其他原因诱发的胸痛者;存在严重心律失常、心脏实质性病变、心肾衰竭、恶性肿瘤、免疫系统疾病者;一个月内有手术史并伴有出血倾向者;合并精神障碍、交流障碍者。
1.4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常规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①生活指导。监督患者长期、合理运动,戒烟酒,并控制饮食,按时按量服用药物,掌握相关自救措施。②出院指导。反复强调健康饮食、长期运动、遵医用药以及复查的重要性,叮嘱患者一旦出现任何不适应及时就医。
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配合中医护理方案干预,方法如下:①健康指导。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制订个性化作息安排,帮助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患者睡眠时间充足,做到起居有常,并叮嘱其注意防寒保暖,预防风湿外邪内侵;指导患者学习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等进行锻炼,疏通经络、培元补气。②中医食疗。指导患者饮食以清淡、低盐、低脂、易消化为主,对于神疲乏力、心悸气短者,应多食用山药、萝卜、鸡肉、牛肉、大枣、佛手等食物;对于气血两虚者,则应适量食用酸味、甘味食物,包括橙子、橘子、鸭肉、牛奶、银耳等。同时根据患者饮食习惯提供山药粥、人参莲子粥、桂圆红枣粥、桃仁粥等药膳。③针灸、穴位按摩。针对胸闷、气短、胸痛等症状,取膻中穴、内关穴、心俞穴,结合血海穴、肝俞穴、太冲穴给予针灸处理,1次/d,针灸时预防皮肤灼伤;针对心痛症状,于申时(15∶00~17∶00)实施穴位按摩,取内关穴、三阴交穴、膈俞穴、心俞穴、厥阴俞穴、阿是穴、间使穴,按摩力度以患者自觉微麻、酸、胀为宜;针对失眠症状,取涌泉穴进行按摩,力度均匀柔和。④穴位敷贴。取三阴交穴、足三里穴、内关穴、膻中穴等,用麝香心绞痛贴膏外敷,敷贴2~4 h,1次/d。⑤耳穴贴压。于午时(11∶00~13∶00)实施耳穴埋豆,针对心痛、胸痹者,取皮质下、交感、心、神门等耳穴;针对便秘者,取大肠、小肠、直肠、三焦等耳穴;针对失眠者,取心、交感、肝等耳穴。各穴均轻轻揉搓1~2 min,并按摩3~5次,15~30下/次,每3天取对侧相应穴位贴压1次。⑥情志护理。主动与患者沟通,详细向其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提高其认知程度;对于存在不良心理情绪患者,先通过语言安慰缓解,以便协调情志,然后引导并鼓励患者表达内心真实想法,了解并掌握其不良情绪发生原因,再按照中医五志相胜法疏导,最后通过增加护患交流活动、现身说法等方式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同时还可以向患者提供报刊、书籍浏览和音乐鉴赏,如《秋湖月夜》《阳光三叠》等,缓解其负性情绪,达到怡养心神的作用;指导患者静坐、冥想,30 min/d,调整心态,稳定心情。两组均持续护理2周,出院后随访1个月,每2周电话随访1次,了解患者康复情况,并给予相应指导。
1.5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心理状态、生活质量改善情况。①中医证候积分的比较。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中关于心血瘀阻型胸痹心痛病分级量化标准内容,对患者胸闷、胸痛、心悸、气短症状进行评分,按照无、轻、中、重,依次记为0分、2分、3分、6分。②护理前后心理状态比较。护理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8],评价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量表分值范围均是0~100分,SAS的临界值是50分,SDS的临界值是53分,分数与患者焦虑、抑郁程度呈正比。③生活质量的比较。于患者护理前后分别应用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eattle angina questionnaiire,SAQ)[9]进行评估,量表内容包含治疗满意度、心绞痛稳定状态、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发作情况、疾病认知程度5个维度,共19个条目,标准积分分值范围0~100分,评分越高证明生活质量越好。
1.6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前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下降,且研究组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x ± s,分)
2.2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前心理状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均明显下降,且研究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比较(x ± s,分)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前的SAQ量表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SAQ量表各项评分均有升高,且研究组的SAQ量表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比较(x ± s,分)
3 讨论
临床研究报道,胸痹心痛病若持续发作,将逐渐表现为厥证、脱症等,而急性胸痹心痛病死率可达15%及以上,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10]。因此,如何有效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延缓病情发展成为当前临床护理的重要内容。有研究发现,中医学中重点阐述疾病病理现象以及机体生理表现等发展变化,对临床选择恰当时机治疗和预防疾病具有重要意义[11]。故而,本研究在中医学理论的指导下,给予胸痹心痛病患者情志、饮食、生活等特色护理干预,旨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潘晓等[12]研究报道,中医护理方案应用在心力衰竭、眩晕、促脉证、胸痹4个病种中,具有良好的整体效果,不仅可以凸显中医临床护理特色,还可以进一步提高护理效果。本研究显示,护理后研究组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结果提示,中医护理方案可以明显减轻心血瘀阻型胸痹心痛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中医护理方案是基于中医基本疾病理论,为患者提供对应的症状护理、健康指导等护理措施,并科学、规范地利用中医理疗技术促使患者康复[13]。中医护理方案通过运用针灸、穴位按摩、穴位敷贴、耳穴贴压等中医特色护理技术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强机体体质,提高抵抗力。其中针灸温阳活血、穴位按摩疏通经络,两者合用可加强穴位刺激,具有调和气血、温通经络的功效。穴位敷贴则通过刺激局部穴位并结合中药治疗,协调机体经络,消除疾病病理产物,达到养血活血、活血化瘀的功效,从而实现通达气血、调节脏腑阴阳的目的[14]。在中医理论中,耳部与脏腑、经络密切相关,逐一对应,并认为通过耳穴贴压技术可以调节脏腑、经络,疏通经脉,因此,护理中通过刺激耳部相应穴位、神经感受器,可达到刺激中枢神经的作用,调节心脏功能,缓解临床症状[15]。本研究表明,干预后研究组的心理状态(SDS、SAS)评分低于对照组,结果提示中医护理方案可有效纠正心血瘀阻型胸痹心痛病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干预后研究组的SAQ量表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结果提示中医护理方案可以有效提高心血瘀阻型胸痹心痛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心血瘀阻型胸痹心痛病与情志失调密切相关,情绪异常可引发心悸、胸痛等症状。因此,在中医护理方案实施中,注重情志地调节,通过五志相胜、调畅情志等情志护理调节患者的情绪,以便消除其紧张、消极等不良心理状态,实现对患者地身心调节,从而改善其生活质量[16]。在李意霞等[17]的研究中,对心血瘀阻型胸痹心痛病患者采用中医护理,结果研究组中医症状积分及心理状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与本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中医护理方案还不够全面,没有制订关于出院后的延伸中医康复方案,且本研究随访时间较短,对于患者出院后的远期情况无法追踪了解,后续完善中医护理方案是工作的重点。
综上所述,中医护理方案应用在心血瘀阻型胸痹心痛病患者中,可以明显减轻患者临床症状,纠正其不良心理状态,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