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经典诵读”课程思政初探

2021-10-27刘效军

魅力中国 2021年35期
关键词:中华育人思政

刘效军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人文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一、“中华经典诵读”是课程思政的主渠道

2017 年12 月4 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关键,一体化构建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体系,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切实提高工作亲和力和针对性,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不断开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的总体目标和统筹推进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和文化育人等十大育人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1]。我校人文学院于2020 年年初开设的“中华经典诵读”课程即是响应该纲要实施文化育人的具体举措。

“中华经典诵读”课程的开设是希望学生通过对中华精粹优秀的人文经典篇章的学习,了解先哲们的思想、情感、意趣和操守,通过对人文经典的诵读,深入的感受人文经典内涵,感受汉语的文字美、文学美和气韵美,在美的享受和追求中,陶冶自己的情操,锤炼自己的品格,增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提高人文素质和口语交际能力,通过入脑、入口、入心,将人文经典的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由是观之,“中华经典诵读”虽然不是思政课程,但却是践行课程思政的主渠道、主课堂,那些中华民族的优秀篇章无不浸润着人生哲理、思想价值、道德追求、家国情怀和文化素养,极大助益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助益于学生培养健全人格,丰富精神意趣,提升生命意识。

二、“中华经典诵读”与课程思政的融合

“中华经典诵读”毕竟不是专门的思政课程,要做好课程思政,就要在教学内容设计和教学组织中深入理解,主动思考,精心筹划,在每个篇章、每个部分和具体经典作品中巧妙提炼融合课程思政内容,做到无缝衔接,协同并进。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做好课程思政,教师是关键。首先任课老师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办、国办、教育部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等一系列文件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五四”青年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从思想上全面理解和认识当前加强高校政治思想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只有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有可能实现,因为当代青年是我们实现这“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主力军和生力军。

其次,教师要系统梳理课程思政的融合内容,《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课程思政建设内容要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2]其中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涵盖如何坚持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方方面面:从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四个自信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型大国际关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责任担当和价值追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党在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汲取世界现代文明的精华而提炼,既有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有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生动表述,还有现代公民基本的法治观念和道德规范。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几千年来体现在文字、语言、书法、音乐、武术、曲艺、棋类、节日和民俗等日常生活形态之中,是民族精神的载体和价值体现,从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天人合一”到“天地之性,人为贵”的以人为本理念,再到“崇德尚义”乃至“舍生而取义”的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是中华民族生存经验和生活智慧的集大成,也是中国文化精神的源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中共党史和中国近代史等其他内容。

第三,系统梳理“中华经典诵读”教材内容,从经典文本出发,找到与课程思政内容相融合的切入点。我校“中华经典诵读”教材选取的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崔秋立先生主编的教材。教材分气有浩然·修养篇、壮志豪情·励志篇、怀古幽思·史诗篇、山水之恋·田园篇、美不胜收·美文篇、生活如诗·诗意篇和情谊无价·情感篇七个章节,共收录经典篇目159 篇,其中古文部分87 篇,近现代文部分72 篇。篇目的选择适应高职学生文化水平并侧重于诵读要求。

以“气有浩然·修养篇”古文部分可融入的课程思政内容为例

第四,精选课程思政素材,综合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打造“中华经典诵读”课程思政金课。自2014 年上海高校率先提出“课程思政”的概念并开展教学实践工作以来,目前网上课程思政教育资源十分丰富,包括国家图书馆在内,相当部分高校都在构建自己的《新时代思政教育数据库》或《线上课程思政教育平台》。任课教师要在教学设计中按照精心选取的切入点组织教学资源,综合利用课堂多媒体教学手段、QQ 教师助手、腾讯教育应用平台、微知库等信息化教育手段,采取线上线下相融互补等方式来达成教学目标,在教学实践中融入课程思政内容,课前要开展集体备课,启发思考,相互借鉴,互通有无,求同存异;课中要善于引导,声情并茂,多元融合,激发共鸣,达成共识;课后要善于总结,交换比较,反复打磨,相互学习,共同提高,逐步打造“中华经典诵读”课程思政金课。

猜你喜欢

中华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