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全龄化社区构建策略探析

2021-10-27高薛雯

魅力中国 2021年36期
关键词:年龄段社区模型

高薛雯

(南京理工大学,江苏 南京 210094)

一、研究背景、意义和问题分析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目前,我国处于人口快速老龄化阶段,社区模式正从传统社区向现代化新型社区转型。国内的一些地产公司曾尝试以养老地产为核心打造老年友好型社区,专门构建一块场地集中进行养老服务,整合社区资源,使得养老服务更加高效便捷。然而,该种模式将老年人集中照护,使得老年人群脱离其他年龄段人群,虽满足一定的物质需求,但其精神及心理层面的需求并未得到关注,存在一定局限性。当下,全龄化社区作为一种新型的社区模式正处于探索阶段。以全年龄段人群为社区住户,并将老年人作为社区重点服务对象,促使不同年龄段的人相互交流融合,是一种适合全民居住且具有极大活力的生长型社区。

(二)问题分析

目前我国的大部分社区在狭义上已经达到了全龄化的条件,即社区内存在各年龄层级的住户,他们共同享用社区内的设施与建设。但是在广义层面上,这种单纯聚集各年龄人群的空间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全龄化社区”。早在20 世纪90年代初,学者就曾提出“Lifetime Homes”这一概念,意在为各年龄段社区居民提供住宅、服务设施、环境设施的共享空间,形成健康的、有公众参与机会的居住社区。而当下国内的社区建设对全龄化、适老化以及儿童友好等领域虽有较多探讨,但其研究方向多倾向于某一人群。各个年龄段在无形中默认了自己所属的领域,缺少相互介入。

在进行全龄化社区研究的过程中,笔者在大量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耗散结构理论用于分析处理远离平衡态的开放性系统,在物理学、医学、资源利用等方面已经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同时,其条件与全年龄化社区有较大契合度。因此,结合社区系统开放性的特点,本文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研究全年龄化社区构建策略,对于全龄化社区推行具有实际参考价值。

二、当下社区困境及成因分析

(一)社区构成复杂性

1.空间利益主体多元。我国城市社区治理发展日益成熟,空间利益主体走向多元化,社区的构成也逐步复杂化。社区人群按年龄段来进行划分,其利益群体涵盖中老年、青壮年、儿童,并产生频繁密切的交流。据此,提出“全龄化社区”概念,是应对多元利益主体复杂的诉求下,对不确定性环境的一种有益的探索。

2.个人与社会关系复杂性。不同于乡村的“熟人社会”,社区居民处于“陌生人”的环境中,人们往往缺乏对社区的归属感与认同感。社会行动意义效应论做了这样的分析:现代性是一个社会开放和个人解放的过程。随着这一进程的发展,个人越来越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实践主体,不断在社会的集体行动中追寻着自我的价值。在这样的理论视野下,个人的主体性在整个社会的前进历程中得以成长,由不同质性的“个人”组合成的社会组织和群体,以及囊括了众多个人、组群的整体社会系统,成为社会主体及其行动的基本类别化形态的系统。我国当代社会转型背景下,空前未有的变革也发生在城市社区空间中。社区该如何处理好各年龄层级间的复杂关系,吸引各年龄段主体主动融入社会生活中,成为社区的探索方向。

(二)现存矛盾

1.各类活动空间较为封闭,各年龄段之间相对独立。当下社区各类活动空间较为封闭,在空间布局的考虑也仅停留在满足一定功能性的基础上。各年龄段之间缺乏交流,相对独立,老年人群被孤立的现象愈发严重。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随着年龄的增长开始逐渐衰退,其变现为个人的行动能力受到一定限制,活动范围日益受限。其扮演的社会角色也在逐渐弱化,脱离社会关系网络,出现被“边缘化”的特征。

2.缺乏全龄化载体,社区代际连接断层。如今,居民们的生活习惯、交流方式、娱乐活动都向多元化的趋势发展,其必然对社区活动空间产生新的需求。社区作为全年龄层次生活及其参与活动的主要场所,应尽可能保障各年龄层次的参与性,减少各年龄层及之间交流断层的可能。而如今我国社区大多缺乏全龄化社交场所,一方面,公共服务设施严重短缺;另一方面,一些散落在社区内的存量空间未被充分利用。现有的社区活动空间规划也大多停留在物质及功能层面,并未围绕真正的社区主体:即居民的生活习惯、活动轨迹展开。

以社区健身场地设计为例,未成年人和老年人对于设施场地、设施器材要求明显高于年轻人,并且各年龄层次之间存在着不同的使用需求,常产生使用矛盾。未成年人的活动设施需要满足其成长发育特点及身心需求;青年人群则对于对抗性更强的运动场的和设施有着更高的要求,例如足球场、篮球场等;老年人群是社区健身设施的主要使用者,健身设施则需从“适老”出发,健身器材的强度更低、具有更好的安全保障,以减少意外受伤的风险。而现有社区健身活动区的设计大多仅仅从功能出发,在一定区域内摆放健身器材,满足不了多年龄层次的使用需求。这种不基于人本视角及居住生活内在规律的设计不利于各年龄层交流的产生,进一步促使社区内代际连接断层。

三、社区与耗散结构理论的联系

(一)耗散结构概念

耗散结构理论以非线性的开放系统为研究对象,着重阐述开放系统如何从无序走向有序的过程。系统内部自发产生的正熵,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时引入的外部负熵进行抵消,从而维持系统本身,实现系统由混沌向有序转化。耗散结构理论以系统的开放性为基础揭示了事物的本质,本文希望探究将耗散结构理论应用于全龄化社区构建的可行性。耗散结构的形成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系统开放性; 系统远离平衡态; 系统内部各要素的作用达到一定的阈值。

(二)耗散原理成立条件与社区形态的对照

1.系统开放性。社区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系统,无时无刻都在与外界产生新的物质、信息、能量交换。从物质层面的交换如:生活用水供应、垃圾处理等。到信息交换包括知识共享、技术交换等。再到无形的能量交换,包括精神交流、文化传递等,各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非线性关系。

目前社区内部关系的组织形式多数是由一条条线性组织的,即指人在社区中的活动路径、方式、内容构成是单一的组成形式,各个行为之间难以互相影响,仅维持其平稳运行,却难以为社区带来活力。而开放系统中的非线性关系就是利用设计将空间中原本没有交集的线进行交织,从而形成一个可以实现行为交互、文化传播、精神交流的开放性社区系统。

图1 社区正负熵中和示意图

2.远离平衡态。社区内部由于熵值的产生呈现动态有序性。社区系统内部各个因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正熵,由此增强了系统的混乱无序性,使得社区风险熵增大,催化产生了社区内部的交流互通。同样,社区与外界的联通同样打破了社区内部的平衡态,增加了社区的开放性与社会联动。社区与城市区域相融合,在物理层面社区内的公共设施、场所等成为城市公共设施和空间的组成部分,社区的主要道路网作为城市道路体系的延伸,社区内部的建筑类型满足城市功能多样化的需求。当正熵被负熵完全中和时,系统处于平衡状态,外界继续向社区内输入负熵,此时,一小部分的负熵就会使系统形成大的涨落,使社区远离平衡状态。

3.系统内部要素达到某个阈值。对于社区内人群活动行为、活动空间分布、活动时间分布以及活动内容等信息进行研究可以发现,由于社区中不断产生新的活动行为,使得系统内部熵值产生无数“涨落”,当涨落达到某一阈值时,就会推动社区系统向新的有序状态演进。在社区内发生的活动所形成的社区内部正熵不断增大的过程中,不断地输入负熵,抵消正熵的增加,使系统向有序且稳定的耗散结构演化,据此为社区理想模型构建提供事实支撑。

四、全年龄化社区理想模型的构建——非线性设计

(一)模型构建——植入

全年龄化社区理想模型的构建中,打散社区原有集中式的封闭活动空间,分散植入合理的邻里单元促进社区居民的公共生活与交往活动的发生。1989年,埃比尼泽·霍华德(E-Howard)著写的《明日的田园城市》提到合适的步行距离内每个家庭能抵达的小型邻里服务中心。城市规划组织 GMP 主张“针灸疗法,单点切入”的整治方法,使得小型邻里空间在老城区老社区内得以保留,为本文提供借鉴。将社区内产生的线性活动中的重要活动节点进行提炼,归纳出各项活动需要的各类条件,其中包括时间、场地、发生条件、心理活动变化等,整理形成社区内部的非线性设计雏形。寻找各个重要节点之间的共通之处,并通过场地设计在社区的重要节点植入具有开放性、满足全年龄使用需求的合适尺度邻里单元,使其在社区内有机生长,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模型叠加——交叉

将提炼出的各类条件进行叠加,为系统内部各个要素间产生相干效应提供了可能性。首先,原本具有相同性质与发生条件的活动,经过模型叠加自发地进行组合、交叉、互联,从而产生更大的活力。其次,本身关联不大的活动,在叠加过程中相互吸引,推动全龄化社区理想模型的发展,以达到新的有序状态。从而让各年龄段人群的活动不再是单线,让他们互相之间产生引力,形成相互推动的非线性社区系统。

(三)模型无形化——隐形

社区模型通过构建与叠加基本形成了非线性的网状结构,然而实际运作过程中力求达到“隐形”这一特征,弱化设计痕迹,以人为本出发,通过有意识的设计服务无意识的行为。首先,遵循社区各年龄段人群原本活动的规律,不是生硬的功能组合而“强加”的效果,而是经过调研、分析、归纳、提炼、组合等研究程序所形成的结果。其次,洞察功能与情感的需求,在潜移默化中让他们自然而然地融入系统。经过人与系统的相互磨合,使经过设计所构建的模型痕迹消解于行为之中,从而达真正的模型无形化。

结语:全龄化社区在我国的发展还处于初步阶段,在开放的社区系统之上,提出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全年龄化社区构建策略,在分析影响社区正负熵变因素的基础上,进行非线性设计。将合适尺度的理想模型打散植入社区重要活动节点,实现多人群交叉的非线性社区系统。以人为本,遵循社区人群活动规律,优化设计达到模型无形化的最终效果,为当下全龄化社区构建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年龄段社区模型
适用于BDS-3 PPP的随机模型
不同年龄段妊娠早期妇女维生素D含量水平分布
儿童不同年龄段呼吸疾病与中医体质关系
自制空间站模型
各年龄段人群对网上健康教育的认知和期望的调查报告
社区大作战
适合各个年龄段的黑胶爱好者 Sony(索尼)PS-LX310BT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模型小览(二)
影像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