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库一田一图一垒”
——乐清市构筑智慧化防汛防台应急防控体系

2021-10-27杨晓青叶燕微

劳动保护 2021年9期
关键词:防汛防台危险区乐清市

文/杨晓青 叶燕微

浙江省乐清市地处东南沿海,历来是浙江省防汛防台的前沿阵地,易发城镇内涝、山洪地质灾害和沿海风暴潮灾害。2021年以来,乐清市通过补齐超强台风“利奇马”及正面登陆的“黑格比”台风防御实战检验出的短板,以“智慧应急一张图”为抓手,聚焦“精准普查、精准预警、精准转移”三环节,高质量打造“数据库、责任田、全能图、防护垒”,以“一库一田一图一垒”全面提升防汛防台应急防御能力。

截至8月12日,乐清市共建立数据库人员约4万人,落实基层防汛责任人共计5872人,摸查转移赋码人员5642人,发送预警信息20次38万条,完成防汛防台应急防御能力提升任务33项,配备卫星电话110台,水泵、发电机实现25个乡镇(街道)和514个村(社区)全覆盖,头盔、电筒、防雨护具、救生衣等“四小件”实现乡村两级基层防汛责任人配备全覆盖。其主要做法包括以下4个方面。

抓薄弱 查隐患打造“无盲区”数据库

普查薄弱环节消除数据库覆盖盲点

乐清市雁荡镇西门岛村防汛防台形势图

乐清市开展全市防汛防台风危险区普查,建立危险区、人员数据库。在普查屋顶山塘、山洪危险区、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区、低洼地段、海上养殖等防汛防台重点风险隐患基础上,新增地下空间、工棚、低标准房屋等防台薄弱环节。

组织进村入户调查孤老寡残等防台能力弱势人群的身份证、家庭成员情况、具体住址等特征信息,同步指定责任人负责其应急期间的安全转移。截至8月12日,查清病险屋顶山塘5座、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区138处、小流域山洪高危险区村54处、在建工程(建筑工棚)324个、老旧低标房屋1109户,共涉及人员约4万人,其中孤老寡残防台弱势人群约810人。

排查风险隐患补齐数据库防范短板

完成“基层防汛防台体系管理平台”的信息更新录入,结合普查和排查出的风险隐患,完善防汛防台风险防范数据库,以动态管理方式进行风险精密智控,补齐风险防范短板。开展覆盖全域的防汛安全大检查,实行防汛隐患动态监测,建立隐患排查清单、整改销号制度,明确整改措施和责任单位、责任人,对标对表抓到底。分时段开展隐患治理“回头看”,确保各类隐患销号清零。今年1—5月,累计出动检查人员1302人次,检查718处工程及薄弱点,发现重点防汛隐患21处,整改隐患21处,清零66户城乡危房,实现全市21座水库、189座山塘隐患排查全覆盖。

编清单 发预警构建“信息化”责任田

依托平台编制责任清单

以基层防汛防台体系管理平台为依托,梳理并建立两张责任清单。

一是建立基层防汛防台职责清单,落实网格责任。逐一对应落实到村到户到人管控责任和人员安全转移方案,实行乐清市防汛防台抗旱指挥部督查跟踪督办、定期通报。对重点乡镇、村居实行“市领导包乡,乡镇领导和部门联乡干部包村、驻村干部包户”工作机制,确保精准管控无盲区。明确规定四级应急响应时驻村干部到位,三级应急响应时联村领导进驻到位,二级应急响应时联乡领导进驻到位。截至8月12日,乐清市共落实县级包乡干部25人、乡级包片干部612人、驻村包户干部682人。

二是编制责任人操作清单,落实安置程序。按照应急响应等级,探索防御重点区域预警阈值,明确人员转移时机,并根据平台设置的隐患类别和风险等级不同,按照集中安置、投亲靠友分散安置、就地高处转移安置等方式分类确定转移人员不同的安置方式,及时调整防汛责任人、网格责任人,确保安置到位。截至8月12日,共落实25个乡镇(街道)514个村(社区)基层防汛责任人共计5872人。

依托平台建立预警机制

借力应急指挥信息预警平台,建立各部门监测预警联动机制,以预警信息落实责任。利用传统媒介和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精准发布预警信息,通过24小时提醒,将责任落实到户到人。预警信息内容包括风雨量级别、影响时间和区域及防御措施等,预警范围新增23处重要水雨情站点的北斗卫星备用通,实现水库、重要水闸、重要堤防海塘视频监控设施及水库自动化监测全覆盖。目前,乐清市共有预警监测点195个,其中155个水雨情站点、35个自动气象监测站和5个小气候站,实现乡镇(街道)全覆盖,监测密度达到6.3km。截至8月12日,共发送预警信息38万条。

形势图 转移码重建“无空白”全能图

实施“形势图”管理

乐清市投入资金用于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及应急设备物资购置,建立以“智慧应急一张图”及可视化系统为基础的综合指挥与协同管理云平台,结合普查成果和村级预案,标绘防汛防台形势图,突出危险点、受危险区影响人员户主姓名、实际居住人数、责任人姓名、联系号码、转移安置方式六要素,并实时对防汛防台形势图二维码进行迭代升级,应急期间第一时间将“数字形势图”发送至责任人和被转移对象,明确危险源、避灾点、转移路线及转移时机,充分发挥数字形势图优势。截至8月12日,共修编完善514个村(社区)防汛防台形势图。

发挥“转移码”效应

乐清市充分利用数字化赋“码”功能,建立转移码机制,实施精准管控。由应急、水利、自然资源和规划、农业农村、住建等部门联合成立工作专班,全面开展自然灾害“人员转移安全码”排查和赋码工作,查明防台应急期间正常需转移人员16146人,并全部落实网格责任,形成有效互动。对涉及小流域山洪高危险区、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区、海上养殖、农家乐、老旧房屋的人员进行全面摸排赋码。截至8月12日,共摸查转移赋码人员5642人。

制预案 建队伍构筑“系统化”防护垒

推进防汛应急防御能力提升

乐清市制定出台《乐清市提升防汛防台应急防御能力实施方案》《乐清市人民政府防汛防台抗旱指挥部工作导则》,不断健全工作机制,并同步建立北部地区防台前线指挥部(以下简称“北部前指”),调整完成市级防汛防台抗旱指挥部和城市防洪、水上防台、北部防指等三个分指挥部成员以及25个乡镇(街道)防汛指挥机构。专门配备6支专业抢险救援队伍供北部前指调度,明确北部前指和队伍在预报降雨量大于300 mm时具体转移方案。全面启动防汛防台补短板、查隐患、强基础工作,对涉及防汛防台能力提升任务实行挂图作战、一盯到底,推行任务清单化管理。2021年以来,已完成防汛防台应急防御能力提升任务33项。

打造高标准应急转移力量

为实现高标准应急转移力量,乐清市一方面建好专业队伍。共建成各类专业应急救援队伍19支、乡镇(街道)综合队伍25支、村居(社区)应急队伍539支,社会应急救援队伍6支,专业应急救援队伍19支,涵盖山岳、水域、潜水救援各领域。另一方面提升保障能力。设立480个应急广播点位,及时发布台风、风暴潮、山洪等灾害预警和防护信息。配备卫星电话110台,水泵、发电机实现25个乡镇(街道)和514个村(社区)全覆盖,头盔、电筒、防雨护具、救生衣等“四小件”实现乡村两级基层防汛责任人配备全覆盖。共建成3911.8 m2的应急物资储备库,避灾场所356处,可安置转移人员5.8万人。

猜你喜欢

防汛防台危险区乐清市
安徽省山洪危险区动态化管理技术研究
沿海城市“防汛防台”工作问题及对策分析
谁的嗓门儿大
乐清市仙溪水乡萤火虫栖息地营建探析
中长期大震预测方法及中国大陆未来10年大震危险区
国家防总检查指导浙江省防汛防台抗旱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