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螺旋CT机核磁共振用于手部关节内骨折诊断的临床价值及准确性分析

2021-10-26刘婷婷

康颐 2021年12期
关键词:螺旋CT核磁共振诊断价值

刘婷婷

【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机核磁共振对手部关节内骨折诊断的临床价值及准确性。方法:抽取58例患者,均在2019年05月至2020年05月期间到我院接受治疗。对纳入研究的58例患者均进行X线和螺旋CT及核磁共振检查,对所检查出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X线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为89.66%,螺旋CT机核磁共振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为100%。两者相比,有着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采用螺旋CT机核磁共振进行手部关节内骨折的诊断,可清晰对影像进行显示,从而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手部关节内骨折;螺旋CT;核磁共振;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R445.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12.131

前言

在临床骨科,手部关节内骨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类型,在日常生活中有着较高的发生率。并且手在人们的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出现骨折后,会对其生活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现在手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表现中,多为细微骨折,因此诊断的难度较大,容易出现漏诊和误诊的现象[1]。在对患者的诊断中,常采用X线进行检查诊断,但在影像中不能够很好的将微小骨折处进行显示,从而延误治疗时机。为了更好的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检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采用一种高效准确的诊断方式,尤为重要。在临床的检查中,螺旋CT、MRI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且有着较为准确的诊断结果。对此,本次研究将对螺旋CT机核磁共振用于手部关节内骨折诊断的临床价值及准确性分析展开相应的分析和探讨,其研究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58例患者,均在2019年05月至2020年05月期间到我院接受治疗。在58例患者中,共有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8例,患者的年龄范围在18~70岁年龄段之间,平均的年龄值为(36.9±1.4)岁。患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手部疼痛、活动不便、局部肿胀等,经过检查确诊,有掌骨骨折11例,近节指骨基底部骨折14例,累及中指的20例,累及食指的13例。

1.2 方法

X线检查:在进行检查时,将患者的受伤部位作为基本的检查依据,使用常规的检查方式对患者的受伤部位进行扫描。在获得图像后,对图像进行归档,并对所成图像进行处理,并在终端显示器上进行最终的成像。

螺旋CT机核磁共振检查:检查仪器选择联影uCT S-160,将仪器的参数设置为扫描+重建,层厚、层距为1.5mm,重建间距1.3mm,对患者的受伤部位进行扫描。在对图像进行处理后,对患者骨骼的矢状面、横断面进行扫描,及各个斜面的扫描,进行图像的处理;在核磁共振检查时,选用联影uMR560 1.5T超导成像仪进行检查,设置参数为层厚3mm,层距0.3mm,对患者受伤部位的骨骼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进行多方位的检查诊断。并将检查结果与CT成像进行综合诊断。

1.3 观察指标

根据患者的最终诊断,对两种检查方式下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将实验所涉数据资料于SPSS22.0中录入展开统计,计量在表述时应用(x±s)进行描述,施用t检验对结果进行获取;计数在表述时应用(%)描述,经卡方值检验对结果获取。检验值显示P<0.05则表明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比较中,X线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为89.66%(52/58),螺旋CT机核磁共振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为100%(58/58)。两者相比,有着明显的差异(P<0.05)。见表1。

3  讨论

手部是生活与劳动的器官,在体力劳动中容易意外,造成手部的损伤。由于手部关节结构较为复杂,骨折的情况也比较特殊,通常为细微的骨折,在诊断中有着一定的难度。而手部周围重要器官。若还是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则会导致骨不愈合或延迟愈合,对患者的预后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2]。

在对患者的诊断中,常会采用X线诊断检查。通过此种检查方式,可对患者的手部关节内骨折的大致情况进行显示 ,判断手部周围软组织的损伤情况以及病情的严重程度,为后续的处理提供有效的影像学依据。并且X线检查的操作简单,检查费用低,更容易被患者所接受。但在具体病情的诊断中,由于组织结构的掩盖,在形态较小、较复杂的骨骼病灶中,图像的显示不清楚,局限性较大,因此在对手部关节内骨折的诊断中,实用性不能够与CT和MRI相比较[3]。

螺旋CT與核磁共振是临床上重要的影像学诊断方法,螺旋CT有着较高的空间分辨率,能够在短时间内进行大面积的扫查,且后期能够通过图像的三维重建,形成更加清晰的立体图像,更有利于医生对病情的诊断。且螺旋CT检查也有着操作简单,准确率高,无创性等优点,患者的接受程度也较高。而核磁共振能够实现任意角度的成像,对于软组织和韧带形态的图像中,更具有显著的优越性,在手部关节内骨折的诊断上,可对骨折损伤中的出血和骨碎片进行观察,有着更高的诊断价值[4]。

在本次的研究中,通过对患者进行两种不同的影像学检查,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可观察到,采用X线的诊断准确率为89.66%,螺旋CT机核磁共振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为100%。两者相比,螺旋CT机核磁共振检查额的准确率更明显的高于X线检查,有着更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综上所述,采用螺旋CT机核磁共振进行手部关节内骨折的诊断,可清晰对影像进行显示,从而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张磊,赵旭,商利明.多层螺旋CT和MR检查硬化型肝癌的临床价值分析[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7(1):83-84.

[2]黄国飚.螺旋CT及MRI在手部关节内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J].医疗装备,2016,10(8):43-44.

[3]张伟晶. CT、MRI与X线平片对颈椎病诊断价值对比分析[J].中国民间疗法,2018,26(7):92-93.

[4]葛天明,孙存鑫.螺旋CT及MR在手部关节内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J].饮食保健,2018,5(51):296-297.

猜你喜欢

螺旋CT核磁共振诊断价值
DSP在磁共振数据接收系统中的应用分析
陈旧性前交叉韧带断裂膝关节退变影像学研究
螺旋CT的多平面重建技术在脑垂体瘤中的应用探究
螺旋CT对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诊断作用探讨
肾损伤严重程度的螺旋CT诊断分级方法及其临床指导意义
脑CT对脑器质性精神病的诊断价值分析
超声检查在类风湿关节炎诊疗中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