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河岳英灵集》中李颀选诗的诗歌特点分析

2021-10-26杨巧

今古文创 2021年38期
关键词:意象

杨巧

【摘要】 李颀作为《河岳英灵集》选诗中的一位重要诗人,能从他的选诗中窥看殷璠的思想倾向,因此诗集中所选的十四首诗能作为打开《河岳英灵集》研究的角度,本文希望通过对诗作内容的解读,建立对李颀和殷璠的基本认识。

【关键词】 《河岳英灵集》;李颀;意象;玄理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38-0004-03

李颀在唐代诗人中颇有名气,多将他和王昌龄等划为边塞诗人一类,但在新旧《唐书》中都未找到对李颀的相关记载,但在辛文房撰写的《唐才子传》中这样写道:“颀,东川人。开元二十三年贾季邻榜进士及第。调新乡县尉。性疏简,厌薄世务。慕神仙,服饵丹砂,期轻举之道,结好尘喧之外。一时名辈,莫不重之。工诗,发调既清,修词亦秀,杂歌咸善,玄理最长,多为放浪之语,足可震荡心神。惜其伟材,只到黄绶。故其论家,往往高于众作。有集今传。” ①由此可分析出李颀的三大特点:一是才华横溢,仕途不顺;二是淡泊名利,求仙问道;三是擅长诗歌,引人深思。在《唐人选唐诗》中《河岳英灵集》《国秀集》《才调集》中都选到了李颀的诗作,由此可看出李颀是明星璀璨的唐代诗人群中不可忽视的一位。

通过查阅资料可知,学术界对李颀作品及生平的关注和研究开始较早,但对于李颀的系统化研究展开时间较晚,大致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其中刘宝和、谭优学等学者对李颀的生平进行了详细的考证,对进行李颀诗作思想及内容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21世纪前后,李颀的价值逐渐受到学术圈的重视,研究李颀的论文和作品逐渐增多,还呈现出多角度、多方面的研究走向,具体表现为:一是对李颀诗作的各类版本进行修订和分析,如隋秀玲梳理了从唐代到清代《李颀诗集》的流传版本;邵颖涛指出了李颀诗作中由于版本所出现的理解偏差;二是从社会背景及风气入手,探讨作品思想的时代特点,如邵颖涛指出了佛、道思想在李颀诗歌中共存;罗琴分析了李颀诗作的“谈玄说禅”的特点;隋秀玲从道家色彩浓厚的“玄理诗”探讨李颀的观念倾向;三是从诗歌内容对诗作进行分类并分析特点,如刘怀荣等从《送陈章甫》等分析送别诗;廖春红、李维等从《古从军行》《古意》等分析边塞诗;陈祥伟等从《听董大弹胡笳声兼语弄寄房给事》等分析咏乐诗;四是从整体诗作中共同特点来进行人物评价或风格分析,如陈桂华、胡蓉等。由此可看出,学术界对李颀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并呈现以文本为核心的分析式研究。

《河岳英灵集》为唐人殷璠选编,其中收录了李颀十四首诗,分别是《谒张果老先生》《送曁道士还玉清觀》《东郊寄万楚》《登首阳山谒夷齐庙》《题綦毋校书所居》《渔父歌》《古意》《送康洽入京进乐府歌》《送陈章甫》《听董大弹胡笳声兼语弄寄房给事》《缓歌行》《鲛人歌》《送卢逸人》《野老曝背》。在选诗前,殷璠是这样评价李颀:“颀诗发调既新,修辞亦秀,杂歌咸善,玄理最长。至如《送曁道士》云:‘大道本无我,青春长与君。’又《听弹胡笳声》云:‘幽音变调忽飘洒,长风吹林雨堕瓦,迸泉飒飒飞木末,野鹿呦呦走堂下。’足可唏嘘欷,震荡心神惜。其伟才只到黄绶,故论其论家,往往高于众作。”由此可看出李颀诗的特点在于立意新,修饰灵巧,擅长多种诗歌类型,其中玄理诗最为突出,也是殷璠最为推崇的部分。

何为“玄理”?具体来说就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阐释和体现。“玄”最早可见《老子》一书中,“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有”和“无”共同诞生于“道”,它们共同的部分被称为“玄”,即是指世间无穷奥妙的变化,正是不可捉摸的变化规律带来了万物的生与灭,所以“玄”被赋予了不可捉摸的色彩。到魏晋时期,老庄思想备受推崇,出现了显极一时的玄学,对《老子》《庄子》《周易》思想进行阐述,影响深远,此时玄理是指用精简的话语传达深奥的道理。直到唐代,统治阶层再一次提升了老庄思想的地位。以唐玄宗时期为例,睿宗景云元年,将老子称为“玄元皇帝,朕之始祖”,此后玄宗沿用,还称老子为“大圣祖玄元皇帝”“大圣祖大道玄元皇帝”;开元十年,玄宗“两京及诸州各置玄元皇帝庙一所”,此后,还令学徒研习《道德经》并多次举行殿讲;开元二十年,玄宗令士庶家藏一本《道德经》,“每须三省以识”;开元二十三年,玄宗“亲注老子并修疏义”等,由此可看出,道家思想在当时的盛行以及普及的程度,连带着道徒地位也被提高。在这举国崇道的影响下,李颀也不能幸免,诗作也印上了时代的烙印,受到老庄思想的影响,不流于世俗,并在诗作中透露出宗教思想。

《河岳英灵集》中李颀的诗歌具体呈现以下五大特点:

一、虽壮志难酬,但洒脱自由

出世入仕,报效国家一直都是读书人的最高理想,李颀也是如此。在选诗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他思想的一个转变,初是满怀抱负,渴望建功立业,一个意气风发的读书人形象,后是壮志未酬,远离世俗,寄情生活,乐于生活的隐居者。诗歌的内容虽难掩心中幽怨,但诗歌却不落阴霾之中,更有空谷幽兰的脱俗。

在《东郊寄万楚》中,开篇一句“濩落久无用,隠身甘采薇”,直接点出自己仕途失意,“仍闻薄宦者,还事田家衣”,听闻您(万楚)因鄙视做官而隐居,流露出无奈的幽怨之情,但“春山不可望,黄鸟东南飞”,以“黄鸟”代指隐居生活的自由自在之感,“濯足岂长往,一樽聊可依”,“濯足”出《孟子·离娄上》:“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以此表示清除世尘,保持高洁,“了然潭上月,适我胸中机”,“机”指心中抱负,表明对着明月消除对仕途的追求,“优游白虎殿,偃息青琐闱”,以“白虎殿”“青琐闱”指代朝堂,“且有荐君表,当看携手归”,依然可见仍心怀希望,一展抱负。

在《题綦毋潜书所居》一诗,以叙述綦毋事迹的口吻表达自己的心迹,回忆过往,畅想未来,情感跌宕起伏。“常称挂冠吏,昨日归沧洲”,綦毋潜远离仕途,归隐田园,“岂伊得天命,但欲为山游”,指世间的命运规律说不尽,唯有赏山水美景,“万物我何有,白云空自幽”,暗指人不能拥有世间万物,特别是功名利禄,唯有自然美景永存,“生事本鱼鸟,赏心随去留”,捕鱼赏鸟,自是一番随心所欲的快乐事,“惜哉旷微月,欲济无轻舟”,只是可惜了那月亮,想要渡河却没有轻舟,“倐忽令人老,相思河水流”,感叹时光流逝,包含怀念之情。

二、超脱世俗,寄情山水的隐者

在十四首选诗中,李颀都或多或少地对隐逸生活表达了向往之情,体现他超脱的情怀,诗歌中不乏自然的描绘,展现了自由的心胸,但诗歌整体气质却不空洞虚浮,而是流露出生命的热情,富有生活的情趣。

在《渔父歌》中,李颀勾画了一位隐逸的老人在江水边垂钓的画面,“白头何老人,蓑笠蔽其身”,头发雪白的老人身穿蓑笠的形象,“避世长不仕,钓鱼清江濵”,避世不出,在江边垂钓,“浦沙明濯足,山月静垂纶”,流水洗涤污秽,山中明月正好垂钓,“寓宿湍与濑,行歌秋复春”,与流水为伴,在岁月中且行且歌,“持桡湘岸竹,爇火芦洲薪”,鱼竿是水边竹子所作,烧水用的是芦洲的木材,“绿水饭香稻,青荷包紫鳞”,形容饮食简单自然,“于中还自乐,所欲全吾真”,生活随心所欲,苦中作乐,“而笑独醒者,临流多苦辛”,“独醒”是指独自清醒的人,这里应是指世俗之人,随波逐流,追求名利是很辛苦的,以自嘲的口吻表达态度。李颀借老渔父来展现了隐逸生活,富有情趣和生机。

在《野老曝背》中,李颀描写了一位悠闲的田野老人,“百岁老翁不种田,惟知曝背乐残年”,老人不种地,只是晒太阳消磨时间,“有时扪虱独搔首,目送归鸿篱下眠”,更是展现了老人不拘于世俗的自由之态。虽是写野老,但是李颀通过此诗表达了渴望自由、荒诞、散漫的逍遥生活。

三、豪放的侠者之气

侠,最早可见于司马迁著《游侠列传》,他集中刻画了一批重言行、重承诺、仗义疏财、扶贫济困之类的侠者,并将这些侠者所具备的良好品质概括成侠者精神,后成为一种社会品德的体现,但在文人阶层中,侠的出现往往与文人抑郁不平相结合。在唐代,统一的封建王朝出现,北方游牧民族尚武豪放的习气被吸纳到社会中,加之经济繁荣,社会流通性大,强调个人价值和自由,张扬独立人格和个性,又有边塞战事影响,种种原因带来了游侠精神的生根发芽,并成为盛唐的一种风气。

李颀在《缓歌行》中写道:“小来托身攀贵游,倾财破产无所忧。暮拟经过石渠署,朝将出入铜龙楼……早知今日读书是,悔作从前狂侠儿。”倾财破产、出入石渠署和铜龙楼等都可见李硕的轻财仗义,结交甚广,充满乐观与向往的态度,后虽因“轻薄子”的背信弃义而感受人情的冷暖,但骨子里的渴望依然存在,男儿当自强,通过自己的努力位列朝堂。

所以说,李颀也有渴望征战沙场、建功立业的情怀,但从李颀的经历来看,他似乎是没有亲临战场,但他却写下了很多的边塞诗,他以一种想象来审视战争。在《古意》中,他写道:“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杀人莫敢前, 鬓如猬毛磔。”一位栩栩如生的幽燕侠客形象浮现眼前,少侠在凄恻的战场上,为挣功业拿命相搏,展现出英勇无畏的精神。“黄云陇底白雪飞,未得报恩不得归。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解歌舞。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侧面描写战争的无奈以及士兵心中的“恨”,岁月蹉跎,但不知立功之日是何时。

四、道家色彩元素

道家色彩是李颀诗歌的一大特色,他与道士们交往,游览道观,拜访道士,谈玄论道,创作了多首玄理诗,如“大道本无我,青春常与君”(《送暨道士还玉清观》),可看出李颀对大道的探索,祈求长寿的美好愿望。在《河岳英灵集》选诗中,道家色彩越见浓厚。在《谒张果老先生》中,李颀直接以张果老为叙述的主角。张果老是唐玄宗时期著名方士,传说他有长寿的秘术,玄宗称其为“莫知甲子之数,且谓羲皇上人”,授位“银青光禄大夫”,赐号“通玄先生”,所以张果老与“求仙问道”的主题相结合,直接奠定了诗的色彩。此外,诗中“谷神”“希夷”“应物”“二仪”“六合”“彭聃”“玄老”等用词都可看出化用老庄思想,而“受箓”“仙袂”“鼎成”等直接沿用了道家特殊用词。在《渔父歌》中,“避世长不仕”的渔父,选择“还自乐”, 他追求的理想是“全吾真”,“真”是道家的人生追求,返璞归真,即是返归自然之中,具有道家精神。在《送陈章甫》中,“东门沽酒饮我曹,心轻万事如鸿毛”一句中,也体现了道家远离世俗的人生态度。

五、留白式的技巧

留白,是中国绘画上的一个重要技巧,看似什么都没有,但整体来看,其中充满意味。在李颀的诗歌中便有很多这种留白技巧的体现,具体表现为用 “无”或“空”来形容意象,如《谒张果老先生》中的“应物云无心,逢时舟不系”,《送曁道士还玉清观》中的“空山何窈窕,三秀日氛氲”,《登首阳山谒夷齐庙》中的“寂寞首阳山,白云空复多”,《题綦毋潜书所居》中的“万物我何有,白云空自幽”,《送陈章甫》中的“醉卧不知白日暮,有时空望孤云髙”,《听董大弹胡笳声兼语弄寄房给事》中的“空山百鸟散还合,万里浮云阴且晴”,《鲛人歌》中的“鸟没空山谁复望,一望云涛堪白首”,李颀通过这些诗句表达他远离尘世,追求幽静的生活。

综上所述,《河岳英灵集》中的李颀选诗内容广泛,可以从诗作中看出思想的转变和发展。殷璠对李颀的玄理诗较为青睐,这可能是他们经历的相似性,都难以在仕途上一展宏图,从《叙》中:“璠不揆,窃尝好事,愿删略群才,赞圣朝之美,爰因退迹,得遂宿心”,可窺见一二,高才者却无贵仕。李颀没有因仕途失意而颓废,却从低谷中生出奋力向上的力量,一种生命的张力在诗作中流淌,以昂扬向上的姿态面对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落差,使读者深受鼓舞,这正是殷璠所说的“震荡心神”。

注释:①(元)辛文房撰、徐明霞校点:《唐才子传》,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21页。

参考文献:

[1]傅璇宗.唐人选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2014.

[2]老子.老子[M].北京:中华书局,2007.

[3]罗琴.论李颀诗的玄理和禅理[J].重庆社会科学,2007,(3):46-49.

[4]隋秀玲.李颀的道家思想与玄理诗探析[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9,28(5):18-21.

[5]刘怀荣,苑秀丽.“破体为文”与别情诗的新突破——以李颀《送陈章甫为例》[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

2015,35(3):108-111.

[6]李维.李颀边塞诗的胡乐意象与任侠情结[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6,8(5):140-143.

猜你喜欢

意象
论姜夔词的意象处理方式
抚远意象等
《庄子》中的舞蹈意象
借用思维导图学习古诗词系列之一——意象篇
朦胧意象
意象花园
来自林间的风
抓住古诗词教学的核心:解读意象
高中语文古诗词意象学习策略研究
英语读思言的隐喻意象与教学互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