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宁夏地区传统建筑中建筑符号的提取与分类
2021-10-26郜英洲
郜英洲
(宁夏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
1 建筑符号
1.1 建筑符号概述
符号即指一个社会全体成员约定俗成的以表示某种意义的记号或者标记,它代表着某种文化现象或是事物的内在本质,更多的则是起着一种代码的作用[1]。建筑符号也是符号系统中的一种表达方式,抽象、象征与建筑的意义是建筑符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侧重于标志性和图像性,与建筑所涉及的关联域有很大的关系,从某种层次上来看,如何读译和理解建筑符号所表达的深层意义就成了建筑文化系统当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分支。
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对于建筑形式的分类很广泛,多以“宫殿、坛庙、陵墓、宗教建筑、城市公共建筑、园林、民居、桥梁”这八种类别区分,但实际上这种分类仍然很宽泛且有重叠,不能够很清晰的提取传统建筑的典型特征,也不利于传统建筑在现代建筑当中的再利用。所以,在基于建筑符号学的概念上,我们将传统建筑进一步区别,皮尔斯大致可以分为图像符号、指示符号和象征符号,将这三类符号具体化之后,就可以得到建筑传统意念和信仰符号、建筑生活符号、建筑屋顶符号、建筑功能符号等等。
1.2 建筑符号模拟和提炼
民居形态模拟即是指建筑师在创作过程中通过对本土民居或传统建筑的特有结构形态、外部形象等进行模拟,与周边环境相互融合,最终形成建筑地域性特征的方式。而在传统建筑的建筑符号使用过程中,首先就应该要进行建筑形态模拟,将本地特色建筑提炼出来,通过简化与分解融会贯通到新建建筑当中,既与以往的建筑有区别,又要存在其原有的建筑精神,这也是建筑符号在地域性建筑当中的存在方式之一[2]。
2 宁夏传统建筑特征
宁夏回族自治区位于中国西部地区,黄河中上游,北侧邻近贺兰山,南侧依靠六盘山,黄河纵贯宁夏境内北部全境,素有“塞上江南”之称,也因“西夏”文明扬名于全中国。宁夏传统建筑营造特征较为灵活,起源于宁夏海原的窑洞建筑为宁夏民居的典型代表,另有宁夏传统民居合院以及带有高土围墙的堡子,都彰显着强烈的地方特色。同时,也有不同于官式做法的明清传统木构建筑等。这些建筑多受到宁夏地区多宗教、多民族的历史文化背景的影响,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势态。
在符号学的意义上,宁夏传统建筑的平面布局、连接构成、围护结构、围合空间和屋顶等也都是建筑符号的一种表达方式,它都包含着宁夏传统建筑中特有的建筑形式和意义,如宁夏董府的“三宫六院”式平面布局亦或者在宁夏传统民居当中使用的“清水脊”屋顶等也都根据不同的指向性分成了不同的建筑符号类别。因此,如何将传统建筑中的建筑符号进行提取、转化,进而运用到现代的地域性建筑设计当中成为目前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
3 宁夏传统建筑文化与符号论
3.1 建筑传统意念和信仰符号
宁夏传统建筑文化从西夏时期开始就为庞大的中国建筑体系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从始至今衍生了很多带有宁夏地域特色的建筑,这其中也不乏有一些带有传统意念以及相应的信仰符号的建筑,这些符号对象征文化和体现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如始建于明永乐年间的中卫高庙保安寺、石嘴山市大武口区“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北武当庙以及有着明显“三段式”建筑立面布置的宁夏平罗天主教堂、纳家户清真寺等(如图1所示)。
3.2 建筑生活符号
建筑生活方式符号,一般代表着当地为生活生存而产生的建筑形制,最具有代表性的则为宁夏民居。宁夏传统民居受农耕和放牧生活影响较大,相对贫困的家庭通常使用开间较小的“滚木房”,富庶的家庭通常建有院落宽敞的三合院和四合院(见图2)。而在宁南地区,还可以见到一种俗称“高房子”或“小高楼”的建筑,即在主房的上方再加盖一间房屋。
3.2.1 董府合院
董府的形制比较规整,寨内建三列两进四合院,相互毗连,俗称三宫六院(见图3)。三院坐西向东,并稍偏北布置,轴线房屋及南北上房为坡顶瓦房,其余房屋大多为宁夏地区传统的草泥平屋顶。这种合院形式则来自于北京宫廷的形制与宁夏民居的相互融合,比较具有典型特点[3]。
3.2.2 宁夏窑洞
窑洞,这是一个沧桑而厚重的建筑名词,典型的覆土建筑和穴居型民居,常见于西北地区。窑洞这类民居形式存在了将近5000年,是在宁夏地区发明、西北地区发扬发展的建筑群体。人类窑洞始于公元前4500年以前的宁夏海原县。
宁夏窑洞与陕西窑洞大致有两点区别:一是宁夏窑洞的室内空间面积普遍大于陕西本土窑洞;二是陕西窑洞一般会覆土,即在建筑顶部铺设一层土质,以达到更好的保温防水效果。而相对于在宁夏地区的窑洞却鲜有这种做法。按照建筑形态,窑洞可以分为靠崖窑、下沉式窑洞和箍窑三种不同类型:
1)靠崖窑:是靠着面朝南的土坡或是土沟的垂直璧面向黄土层内开挖所形成的窑洞空间形式。位于宁夏南部西海固地区的窑口一般呈抛物线的拱形,主要代表为西吉县的回族靠崖窑。
2)下沉式窑洞:修建窑洞时选择较为平坦、坚硬的黄土地,向下挖出5 m~6 m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地坑,之后再依靠四周的垂直璧面以靠崖窑的方式获取窑洞空间。此类窑洞可以形成不同的合院,以一坑为主要室外空间形态,满足不同的活动需求。主要代表为彭阳县下沉式窑洞。
3)箍窑:也是一种独立式窑洞,与前两种窑洞形态不同,箍窑一般位于平坦地段、独立建造,不需要依靠地坑以及垂直璧面形成窑洞空间,常用土坯发券,并列排布,其中两孔并排修建最为常见。主要代表为同心县独立式窑洞[4]。
3.2.3 宁夏堡子
宁夏堡子(土围子)是带有防御功能的大宅。现存的宁夏的堡子多只剩四周围的夯土墙,里面的建筑基本不复存在,顶多只留下几口破窑。其建筑面积在160 m2~20 000 m2之间,规模大小不一。大规模的堡子里有集市、水井以及各种作坊,可以满足长时间的生活需求,而小规模的堡子则仅仅能够满足一家人的生活起居。
3.3 建筑屋顶符号
宁夏传统建筑将屋顶斗拱的形制进行了简化,斗拱中的斗和升等构件也都进行了省略,大多用于装饰作用,而屋顶的整体也是由不同的屋顶相互重叠,多个屋顶勾连相搭而形成的,如平罗玉皇阁大殿的屋顶则是由三个不同形制并列而成,两侧为四角攒尖,挺拔向上,中间为盝顶,是宁夏地区最为典型的屋顶符号代表。
3.4 建筑功能符号
建筑功能符号大多是因建筑建成初期的功能而定义的,传统建筑中最为常见的则为祭祀、御敌、报时等等。虽然这一类的建筑在后期的应用当中因时代的不同而产生了根本的变化,功能较之前有所区别,但它的建筑形制却依然保留着为迎合当时使用功能而营造的空间形式。如银川钟鼓楼,其建造时定义的功能为“暮鼓晨钟”,宁夏古长城的构筑则是为了御敌(见图4)。
3.5 为迎合地方特点所形成的符号
3.5.1 建筑门窗
宁夏地区处于宁夏平原与丘陵地区,土质以黄土、砂石为主。民居建筑当中因要防范风沙的侵蚀,会将门窗洞口尽可能的减小,仅做通风和一部分采光使用。
3.5.2 建筑材料
丰富的黄土资源使宁夏地区的建筑多采用夯土建造,将黄土按照颗粒大小筛分成不同的组成成分,以骨料和黏粒为主,以一定比例混合倒入模具当中进行夯筑,形成了宁夏特色的夯土住宅,虽材料简单易得,但夯土住宅所具有的天然保温隔热效果是现代新型建筑材料不可比拟的(如图5所示)。
3.5.3 建筑技术
宁夏地区平均海拔在1 000 m以上,丰厚的阳光资源可供不同功能的建筑使用。在宁夏移民新村改造过程当中,衍生出了更多符合宁夏特色的绿色建筑技术,如阳光间、被动式太阳能技术等,虽为本世纪产物,其与传统建筑样式的结合与更新利用,仍可作为建筑符号引入到新建建筑当中,成为宁夏特色[5]。
4 反思传统建筑符号对现代建筑的影响
包括宁夏传统建筑在内的中国古建筑体系,是中国古代乃至近代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同时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一朵奇葩。建筑师不应该忽视其存在的意义,也不能因一些社会上错误的利用所造成的恶劣影响而摒弃它。
通过对宁夏传统建筑符号的归纳总结,我们可以从中提取不同分类的建筑元素,而这些建筑元素通过适当的手段加以转化,就可以融入到现代建筑的营造当中,以此尊重传统建筑的形制。而单单就传统建筑符号在现代建筑中传承的必要性上来说,我们更需要反复凝练其建筑符号所代表的实际意义,这种凝练和利用不是一味地“墨守成规”,而是要思考它存在的意义,传统建筑符号究竟在现代这样高密度的钢筋混凝土森林中拥有怎样的地位。我们应该怎样将传统建筑的内涵赋予在当今世界的建筑设计之中。
反观中国传统建筑的发展进程,无论是建筑平面布局的变化,还是建筑零件的演变,都是对于时代适应的结果。对于传统建筑符号在设计中的运用与创新,不仅关系到建筑自身,更是建筑对于其所处环境以及使用者的呼应,这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6]。
5 结语
对于现代建筑的发展而言,传统建筑符号的运用必不可少。这不仅仅是出于建筑师本身的意识,更是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拥有庞大建筑体系的包容[7]。现如今千城一面的建筑现状已经成为了建筑设计领域首要解决的问题,怎样营造一个带有不同特点,符合当地人居环境的建筑,唯有充分把握传统建筑的特点,吸取并提炼传统建筑自身所固有的建筑精神,激发更多属于当地的建筑文化活力,使建筑师在设计之初就摆脱普适样式,形成真正带有地域性文化特征的新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