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丽铸行铁钱考*

2021-10-26李廷青韩国高丽大学韩国史系

中国钱币 2021年2期
关键词:高丽渤海政权

李廷青(韩国高丽大学 韩国史系)

高丽王朝(918-1392年)是朝鲜半岛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现今朝鲜和韩国的国名“KOREA”即来源于“高丽(고려)”,朝鲜半岛历史上首次自主铸行金属货币也始于高丽王朝。高丽铸币作为朝鲜半岛货币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本应得到足够的重视,但因相关史料阙如,该课题至今未得到完全充分的研究,笔者不惮敝陋,希望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中韩文献,结合出土实物,尤其以文化交流史的视角,对相关问题做一番系统的考察。

一 铁钱铸行的背景

公元九世纪后半期,朝鲜半岛新罗王朝(公元前57~935年)四面楚歌,名存实亡,各路豪族雄踞一方。王建(918~943年在位)在一些地方豪族势力的支持下建立了高丽王朝并统一了朝鲜半岛。开国后,王建通过与功臣豪族的政治妥协而维持着“豪族联合政权”[1]的统治运营形式。高丽第六代国王成宗(981~997年)继位后,为了改变王权不振、地方割据的局面,进行了一系列统治体制的改革。政治上,效法中国建立和完善中央集权制下的地方政治体制及中央官制。经济上,打击豪强势力,统一“输京价”[2],建立常平仓[3]。996年,成宗仿照中国的货币制度,正式铸行铁钱[4]。

从当时的政局来看,铸行钱币与其他措施一样,也是成宗即位以来,借鉴中国制度,为加强统治提供制度性资源和合法性支持而推行的一系列措施中的一环。一方面,中国传统的“先王造币说”迎合了成宗巩固中央集权、建立大一统国家的需要。另一方面,高丽在成宗铸行金属货币以前,主要使用谷、布作为货币,租税征收实物,官禄也以谷物计算支付。用金属铸币替代实物货币,对于国家税收和财政管理都有着明显的益处。特别是通过掌握铸币权,国家能够有效地开展经济斗争,抑制富商大贾与地方豪强势力,对于巩固中央集权统治、使得政权长治久安至关重要。此外,货币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权利,政府往往可以通过垄断铸币权,获取经济利益,不断扩大财政收入,因此掌握货币的铸行权对国家财政而言是十分有利的。

值得注意的还有当时的国际环境。10世纪前后,宋朝周边各政权(如辽、西夏、安南、高丽等[5])都“不约而同”铸行了自己国家的货币。铸行本国货币在当时成为一种国际趋势与时代潮流。这既与这些国家经济的成长、政权意识的增强有关,也与这些国家“避免被编入以宋朝为中心的经济圈之意图不无关系”[6]。一般而言,外国货币在本国广泛流通的话,对于国家的权威和本国的经济主权或许并不是有利的因素。

二 铁钱铸造的情况

从现存极为有限的文献记载来看,成宗所铸行的铁钱,形制为圆形方孔,而钱文则无从可考。从出土的情况来看,自1910年以来,朝鲜开城及附近的高丽古墓里陆续出土了“乾元重宝(背‘东国’)”铁钱和铜钱。此类钱币古籍未载,最早涉及此钱的是日本古钱界。藤间治郎在1918年出版的《朝鲜钱史》中录有一枚从高丽古墓出土的“乾元重宝(背‘东国’)”铁钱的拓片,藤间氏认定该钱为高丽成宗十五年所铸,且将其作为《高丽史》相关记载的实证。20世纪30年代,日本古泉界桃山泉谈会和朝鲜古泉会在其会刊《桃山泉谈会志》和《海东》中认定“乾元重宝(背‘东国’)”铁钱为成宗所铸,认为铜钱或铸于成宗,或铸于穆宗。奥平昌洪在《东亚钱志》中则明确将铁钱定为成宗所铸,而将铜钱定为穆宗所铸。此后的中日韩泉界都将此类钱币定为高丽所铸,该观点也被史学界所接受。

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部分中国学者认为“乾元重宝(背‘东国’)”为渤海钱币[7]。然而,事实似乎并非如此。一方面,从目前各种考古发掘报告来看,至今在渤海遗址、墓地均未有该钱出土的记录,目前为止,无论铜铁钱,大都出土于朝鲜开城及附近地区。即便是在渤海故地有出土,也不能完全证明此钱就是渤海所铸。另一方面,对钱文“东国”的识读也是争论的焦点之一。持“渤海铸币说”者认为渤海有“海东盛国”之称,加铸“东国”二字意在表明臣属关系。其实不然,“东国”称谓至迟在新罗时期就已成为朝鲜半岛政权的一种自称。渤海国尽管被称为“海东盛国”,但现存史籍中却没有渤海自称“东国”的记载。或曰“震国”[8],实即“东国”之称谓。《易·说卦》确实有“震,东方也”之语,但并不能因此直接地把“震国”与“东国”划等号。渤海国的早期国号是“震国”还是“振国”,学界目前尚未有最终定论[9]。此外,持“渤海铸币说”者还从渤海自铸货币的可能和条件(如金属冶炼技术等)来证明,但这些所谓可能和条件,高丽同样具备,并不能作为“渤海铸币说”的充要条件。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乾元重宝(背‘东国’)”是高丽钱,而非渤海钱。

从出土的情况来看,“乾元重宝(背‘东国’)”铁钱数量相对较多,而铜钱极少。从铸造工艺来看,铁钱制作相对粗陋、字口不清,而铜钱制作精美、字口清晰。因此可以判断,一部分铜钱成为铸造铁钱所用之母钱,另外一部分达不到母钱标准的铜钱,似为某些特殊场合而铸,属于“非正用品”,即不是普通的流通货币。

三 铁钱形制的渊源

首次铸行本国货币,高丽成宗为何要仿造唐朝铸造“乾元重宝”,并在背面加铸“东国”呢?首先要从中国唐朝的铸币说起。“开元通宝”“乾元重宝”等唐朝铸币作为一种完整的经济文化符号,对中国后世政权以及周边民族的货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研究者认为,由于开元钱自身形制具有方正整齐、简洁清晰的特点,使得它能够在短时间内为社会接受,而其钱文所带有的政治宣传之功用,也因此产生极好的散布效果,因此在唐王朝国力衰败乃至灭亡之后,开元钱式依然在此后政权中被较活泼地使用着[10]。从实物可以看出,唐朝以后的诸多政权以及周边国家、民族,如当时的突骑施汗国、回鹘汗国以及日本等国,都先后仿照唐朝“开元通宝”钱铸造他们自己的货币。这些仿铸的钱币在形制、轮廓、尺寸、重量、文字、铸钱技术等方面,大都与唐铸“开元通宝”钱相似甚至相同。作为一个经济文化符号,“开元通宝”的钱式无疑是极为成功的。事实上,“乾元重宝”也产生了类似的效应,后世中外政权也都因为肯定和认同乾元钱式,而纷纷模仿铸造过“乾元重宝”钱。如五代十国时期的马楚、后蜀、桀燕等政权都曾在不同时期铸造过不同材质的“乾元重宝”钱,日本、安南等国也都曾仿照唐朝铸造过类似的乾元钱,日本曾铸造了“乾元大宝”,而安南亦曾铸造过“乾元通宝”。

其次再来探讨朝鲜半岛的实际情况。一方面,高丽在宋与契丹之间面临着两难的选择。高丽建国以后,便先后与中原各政权建立了宗藩封贡关系,但对契丹保持居高临下的优势感,将其视为禽兽之国,太祖王建还告诫其后代子孙不可效仿契丹之制。然而就在成宗开始铸钱的前不久,高丽遭受到契丹八十万大军的入侵,迫于武力威胁,不得不向契丹称臣纳贡,奉契丹正朔。尽管高丽对宋文化充满向往,也有“连宋制辽”的企图,但成宗最终还是被迫中断与宋的官方关系,停止使用宋朝的年号。两难之下,成宗放弃了选择宋、辽两者中任何一方的年号来铸行在自己的国家货币上。另一方面,高丽本身就向往大唐盛世,“凡百制度,动皆模拟唐朝”,成宗尤其“乐慕华风”。高丽王室为了美化自己,加强统治,甚至还曾宣扬自己的祖上出自唐皇室—唐肃宗[11]。“乾元重宝”始铸于唐肃宗时期,“乾元”为唐肃宗年号,出自《易经》,古代有以“乾元”指天,指帝王,也有用此形容天子之大德。成宗朝“大新制作”,在朝鲜半岛历史上首次举行了作为“天子”专礼、象征“天子”权力与权威的“圜丘祀天礼”,与“乾元”之意不谋而合。由此,我们不难理解成宗为何仿唐朝铸造了“乾元重宝”。至于加铸“东国”,明显也是受到“会昌开元”以及背字乾元钱的影响,既与唐钱作区分,又体现了一定的政权意识。这与上述诸多政权在仿铸唐钱时,在钱背加铸纪地铭文(即铸地或国名)的做法是一脉相承的[12]。

乾元重宝(背‘东国’)铁钱与铜钱(笔者藏品)

币材选择也是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成宗朝铸币时为何选择铁而不是铜呢?从矿产资源的储量来看,相比铜,朝鲜半岛的铁储量十分丰富。由于盛产铁,朝鲜半岛在高丽王朝以前就有用铁作为流通媒介的先例[13]。日本学者藤间治郎指出,由于铁的多产以及其在各领域的普遍使用,“铁”在朝鲜半岛甚至成为广义金属的代名词。政府初次铸造的法定货币要顺利推行,必须采用一种普遍的东西作为材料,使平民百姓也能容易判断、鉴别出其价值进而接受它,因此从朝鲜半岛用铁的传统来看,铁钱的选择或许有这方面的考虑[14]。987年,成宗解除地方武装,将地方各州郡的兵器收缴起来并销熔掉,除了用于铸造农具[15],或也会被用于铸造铁钱。此外,还可以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来思考这一问题。铸钱本身是一件有利可图的事情,选择铁作为铸币材料,则更加降低了成本,获利更大。

同时期的国际环境应该也对当时高丽铸行铁钱产生了影响。有唐一代,伴随铜钱流通使用的,就有铁钱。唐代铁钱在形制和图文上与铜钱相同,只不过在重量、做工、材质上有所差异。货币铸行有历史传承的性质贯穿其间。尽管铁钱在唐代不是主流货币形态,但唐代铁钱经过长达数百年的酝酿、整合,成为通向五代十国、宋代铁钱定型、成熟期的不可逾越的阶段。五代十国时期,各个偏安政权先后都铸过形制、轻重各异的铁质货币,铁钱开始成为当时时代经济的流行色[16]。特别是闽、吴越等国与高丽有着频繁的通商往来,其货币制度与文化有可能随之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到高丽。

还有一点不可忽视的,就是中国五代以来所面临的“铜荒”问题。中国五代十国诸政权铸钱数量都很少,主要原因就在于铜矿的匮乏[17]。后周世宗为解决币材铜料的不足,曾鼓励民间市铜于高丽,“兼知高丽多有铜货,仍许青、登、莱州人户兴贩,如有将来中卖入官者,便仰给钱收买,即不得私下买卖”[18],官府也直接向高丽买铜铸钱,“(高丽)其地产铜银,周世宗时,遣尚书水部员外郎韩彦卿以帛数千匹市铜于高丽以铸钱”[19]。高丽自太祖起便与中原政权建立了宗藩封贡关系,因中国有此需要,高丽国王便进铜以求好[20]。由于铜的大量输出,高丽国内的供给势必受到影响。日本学者藤间治郎还关注到了辽的因素,认为高丽弃铜选铁,目的之一在于对作为宗主国的辽隐瞒铜的产量,避免辽对铜贪得无厌的诛求[21]。在高丽铜矿储量越来越少、外部需求越来越大的情形下,成宗选用铁作为币材,也许还有防止铜外流的考虑。韩国学者金荣济认为,宋商如在高丽经商所获为铜钱,带回宋朝是有利可图的;如为铁钱,则不得不在高丽消费,这对高丽物品的出口是有利的。同时,高丽使用铁钱与以铜钱为主要货币的宋朝进行贸易时,自然而然地起到了“本币贬值”的效果,这对高丽对外贸易同样有利[22]。

四 结语

为了改变建国以来王权不振的局面,高丽成宗进行了一系列统治体制的整顿,其中一项重要措施就是铸造“乾元重宝(背‘东国’)”。这也顺应了当时各政权纷纷铸行本国货币的国际趋势与时代潮流。高丽铸行的“乾元重宝(背‘东国’)”,在形制、钱文等各方面无疑都深受唐钱钱制的影响。钱背加铸“东国”,与唐朝以后中外诸多政权在仿铸唐钱时,在钱背加铸纪地铭文的做法是一脉相承的。币材弃铜选铁,或与朝鲜半岛铁矿丰富、用铁历史悠久等诸多因素有关,同时期的外部环境应该也对当时高丽币材的选择产生了影响。成宗在朝鲜半岛历史上首次自主铸行金属货币,对其本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注释:

[1][韩]严成镕:《高丽初期王权与地方豪族的身份变化—关于“豪族联合政权说”的检讨》,边太燮编:《高丽史的诸问题》,三英社,1986年。

[2][朝鲜朝]郑麟趾:《高丽史》卷79《食货二·漕运》,亚细亚文化社,1972年,第749 页。

[3]同[2],卷80《食货三·常平义仓》,第760 页。

[4]同[2],卷3《世家·成宗》,第80 页。

[5]日本最早于8世纪初开始自行铸钱,10世纪亦有铸钱,为“延喜通宝”(907年)和“乾元大宝”(958年)。

[6][22][韩]金荣济:《10-13世纪宋钱与东亚细亚的货币经济》,(韩)《中国史研究》第28 辑,2004年,第84 页。

[7]可参考高汉铭:《简明古钱词典》,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年;孙仲汇等编著:《简明钱币词典》,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刘文林等编:《朝鲜半岛钱谱》,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年;赵承:《“乾元重宝·东国”钱是高丽钱吗?》,《收藏》,2012年第3 期;王冠仁:《渤海国铸币历史研究》,《江苏钱币》,2012年第2 期。

[8]《新唐书》卷219《渤海传》谓大祚荣“恃荒远,乃建国,自号‘震国王’”。然而,《旧唐书》卷199《渤海靺鞨传》谓大祚荣“圣历中自立为‘振国王’”;新罗人崔致远的《谢不许北国居上表》中亦作“振国王”。

[9]可参考刘晓东:《渤海“振国”、“震国”名源考察》,《北方文物》,2007年第1 期;张碧波:《渤海早期国号考索》,《黑龙江民族丛刊》,2002年第1 期。

[10]杨心珉:《唐代货币史若干问题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5年,第31 页。

[11]同[2],第4 页。另外,《高丽史》卷2《世家·太祖二》所录后唐册封王建的诏书中有“卿长淮茂族、涨海雄蕃”之语,同书卷3《 世家·成宗》所录宋朝册封成宗王治的诏书中有“常安百济之民,永茂长淮之族”之语,则暗示王建家族也有可能是来自中国江淮地区的大族。

[12]同样的情况如越南丁朝时期铸造的“大平兴宝”钱背铸有“丁”字,前黎朝时期铸造的“天福镇宝”钱背亦铭有“黎”字。

[13]陈寿:《三国志》卷30《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辰韩)国出铁,韩、濊、倭皆从取之。诸市买皆用铁,如中国用钱,又以供给二郡。”范晔:《后汉书》卷85《东夷列传》:“(辰韩)国出铁,濊、倭、马韩并从市之。凡诸货贸易,皆以铁为货。”

[14][21][日]藤间治郎:《朝鲜钱史》,《京城日报》社代理部,1918年,第5-6 页。

[15]同[2],卷79《食货二·农桑》,第733 页。

[16]下至宋代,部分地区也有铁钱行用,这亦是五代货币铸行情形的某种延续。高丽铸行铁钱,从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中国这种货币铸行历史传承的末端或外延。

[17]彭信威:《中国货币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260 页。

[18]王溥:《五代会要》卷27《泉货》,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第438 页。

[19]欧阳修:《新五代史》卷74《四夷附录第三》,中华书局,1974年,第919 页。高丽方面对此也有记载:“是岁(光宗九年,958年),周遣尙书水部员外郞韩彦卿、尙辇奉御金彦英,赍帛数千匹来市铜。”

[20]欧阳修:《新五代史》卷74《四夷附录第三》(中华书局,1974年,第919 页)。高丽方面的记载:“遣使如周,献铜五万斤,紫白水精各二千颗。”

猜你喜欢

高丽渤海政权
高度角对GNSS多系统组合短基线RTK影响
看牙记
《简易方程》思维导图
党的七大擘画建立新型国家政权的蓝图
高丽莉作品赏析
The Evaluation of Navigate Coursebook (Advanced→C1)
A Survey on Teachers’ Strategies of Lead—in inMiddle School English Class
渤海国文化浅析
新女娲补天
渤海国后裔第一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