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校本课程可持续发展研究
2021-10-25周训妃
摘要:初中音乐校本课程开发一直是初中音乐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而现在关于初中校本音乐课程面临着形式化开发、可持续发展欠缺等问题,因此本文以初中音乐校本课程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方法,分析初中音乐校本课程发展缺乏可持续性存在的问题,以求寻找促进初中音乐校本课程开发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校本课程;初中音乐校本课程开发;可持续发展研究
随着美育的重要功能被人们随认知,音乐教育的地位也随之提高,在强调核心素养的今天,对于全面发展的人的培养,仅靠文化知识的学习和课堂教学以无法满足。此外学校外的音乐资源逐渐被发现,因此在初中音乐校本课程的开发上,2011年出版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对于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给出了建议:“地方和学校应结合当地人文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传统,开发具有地区、民族和学校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要善于将本地区民族音乐文化(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音乐项目)运用到音乐课程中来,使学生从小受到民族音乐文化熏陶,树立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意识。”[3]作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补充,和体现学校特色的初中音乐校本课程的开发成为了研究学者的研究重点。通过浏览近五年的硕士学术论文,笔者发现初中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虽有所成效,但仍存在诸多问题,从而影响校本课程效用的有效发挥,也并未达到所期望的教育目的。
一、初中音乐校本课程研究现状
通过浏览、阅读研究了近五年内关于初中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的数十篇论文,深感研究缺乏新意,研究逐渐形式化,鲜有成效。作为研究主体的高校学生,往往通过几个月或者一学期的实际的教学实践,将其研究理想付诸实践,但对于校本课程的开发往往在其离开学校后后劲不足,有些更是戛然而止,并未真正改变校本课程开发现状,其具体表现为以下问题:
(一)选题传统且与学生生活结合度不够
在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过程中,最先进入人们视野的是中国传统民族音乐资源,尤其是历史文化价值比较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例如山东师范大学2019年硕士毕业生徐小惠所作的《初中五音戏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一文、湖南师范大学2018级硕士毕业生蒋蕊蔓所作的《岳北山歌在衡山县群英中学音乐校本课程中的运用》一文等,都是以非遗传统音乐资源为校本课程开发蓝本。此外器乐演奏也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内容,例如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毕业生王锦所作的《邢台民间鼓乐在中学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实践研究》一文、以及2019年毕业生郑莹莹所作的《初中二胡校本教材编写与应用研究》一文等。尽管传统民族音乐文化价值较高,校本课程的开发对于传承民族音乐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这些距离学生实际生活较远音乐资源较难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校本课程开发多流于形式
从近五年的学术论文中可以窥得,初中音乐校本课程的开发的多流于形式,亦或是为了开发而开发,实际意义并不大。开发逐渐模式化,从选题、到课程资源的开发范围、再到校本课程的实施,似乎有一套固定模板套用得来,鲜少有创新亮眼之处。
(三)区域之间、学校间音乐校本课程开发差异较大
笔者根据一线初中音乐教师的反馈得知,区域间学校间的音乐课程发展具有较大差异,校本课程更是如此。在农村乡镇地区,音乐课成为可有可无的课程,有的地区两周一次音乐课,遇到期中、期末考试等更是提前一个月就要停课,给文化课学习让路,在常规课程教学无法保证的情况下,又何谈校本课程开发?而城市地区和物质资源条件较好的学校,素质教育受到重视,并在各方面硬件软件方面条件的加持下,艺术教育、音乐教育发展较好,音乐校本课程开发落实较好,艺术节、社团活动等进行地如火如荼,城乡区域分化明显。
(四)校本课程可持续发展欠缺
尽管在美育进中考的背景之下,美育现已成为热门话题,作为美育重要实施手段的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理应有所提升,但在实际的学校教育中仍摆脱不了重主课轻副科的事实。据了解,美育进中考的背景更使得学校音乐教育沦为应试教育,大部分学校初中不教授乐理等音乐基础知识,而是放在初三集中一段时间突击。关于校本课程的开发,通过相关论文可以发现,作者们在学校实践时或许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一旦离开了学校,缺乏具有开发校本课程意识和开发能力的教师,学校、家长不太支持的情况之下,校本课程也就形同虚设了。
二、初中音乐校本课程开发可持续发展策略
(一)加强音乐教师专业素质培训
音乐教师是决定音乐校本课程开发成功与否的重要一员,音乐教师缺乏专业素质也是当前音乐校本课程开发受阻的重要因素。学校应定期组织音乐教师进行相关培训,提升校本课程开发意识与能力。并且校本课程作为学校的特色课程,若想得到可持续发展,音乐教师还应该为此编定校本课程教材,使音乐校本课程建设从目的的确立、内容与方法的选择、实践的落实到评价系统的构建成体系。
(二)选材贴合学生生活,避免形式化
音乐校本课程与传统学校音乐课程的区别在于,它完全是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开发体现学校特色的课程。越是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越能引起學生强烈共鸣,如此才能在校本课程实施时积极参与。因此音乐校本课程的选材要走进学生生活,在音乐中寻找生活,从生活中发现音乐,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在参与体验中获得最真实的情感体验。对于传统民族音乐资源的开发,绝不能让学生觉得离他们的生活很遥远,从而走向形式化,教师要选择他们容易接受的内容与形式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此外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制作一些简单乐器,或者参与传统音乐的创作表演过程,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三)学校、社会、家庭提供完备的支持系统
音乐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利于完善学校教育制度,给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平台,因此校领导要为音乐校本课程的开发给予充分的肯定与支持,与此同时,学校要做好社区与学生家庭的工作,赢得理解与支持,联合社区与家庭的相关资源开展音乐校本课程开发工作,实现共育。此外学校的相关硬件设施如音乐教室、常见乐器、多媒体设备、音响设备等也要逐步完善,为音乐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最基本的保障。
三、总结
音乐校本课程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教师素质的进一步提高,学校音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及传统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都具有深刻的意义。如今西方音乐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远高于传统民族音乐,民族音乐的价值与魅力还尚未被真正的认识。学校是塑造人的场所,开发传统民族音乐为主题的音乐校本课程,可以在学生心中种下民族音乐的种子,提高传统民族音乐的认可度,树立文化自信。与此同时,传统民族音乐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也在不断地为民族音乐注入新鲜血液,使其在创造中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N],中国教育报,1999-06-13,第1版.
[2]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1.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吴刚平著.校本课程开发[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
[5]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96.
[6]李飞飞.基于地方文化传承的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33.
[7]刘潇遥.初中音乐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2020.
作者简介:周训妃(1997-),湖南常德人,湖南师范大学20级学科教学(音乐)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