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验经济学在微观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1-10-25边婧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16期
关键词:微观经济学实验教学

摘要:实验经济学的本质就是构建简单的模型,采用实验的方法来探讨经济学中各种因素对市场及个人决策的影响。微观经济学的教学中借助实验经济学的实验思路及方法,可以转变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综合素养。当前国内高校实验经济学在微观经济学教学的应用中存在随意性、体系不完善、信息化利用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做好实验设计、建立完整实验体系,加强信息化手段的利用等措施,期望实验经济学能更合理有效的服务于微观经济学的教学。

关键词:实验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F016  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微观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传统的研究范式因参与的变量繁多且无法人为控制,因此一般不采用自然科学中常用的实验研究模式。但随着结构简单、适合实验的博弈论的出现以及新古典理论为核心的主流经济学在理论和经验上遭遇困境和冲击,微观经济学的研究迎来了实验化的契机。20世纪40年代,E.H.Chamberlin开创性的在课堂上进行了模拟市场实验[1],其后Vernon Smith、Merrill Flood、Molrin Dresher等又设计了“囚徒困境”等实验推动了实验经济学的快速发展。Daniel Kahneman和 Vernon  Smith教授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标志着实验经济学已成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实验法成为研究、学习微观经济学一个重要的路径。为了保证实验经济学实验结果不受污染和干扰,实验经济学的实验环境一般强调需要剔除现实生活的复杂性,保留实验的关键元素。学校的课堂及实验室可以最大限度的滿足其实验环境,因此实验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教学具有天然的契合度。在国外也有相关研究可以证实此说法。Bergstrom and Miller(1999)[2]认为在微观经济学日常教学中适当采用实验经济学,学生可以身临其境的参与到仿真的市场中并做出决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被充分激发,学生的作业和考试结果都有明显进步。Dickie(2006)[3]对微观经济学教学中实施与未实施课堂实验方法的班级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前者的考试成绩显著高于后者,而且学生对经济学学习显示出了更大的兴趣。那在国内是否也可以尝试在微观经济学教学中融入实验经济学的实验方法,帮助学生验证并理解体系庞大,内容繁杂的理论,引发学生对经济学研究的深层次思考就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二、国内微观经济学教学采用实验经济学的必要性分析

1、微观经济学的课程特点决定应该融入实验经济学做教学辅助

《微观经济学》是高等院校经济类专业的基础和核心课程,这门课程具有以下鲜明特点:(1)建立在西方经济体制之上的理论较难理解。其供给和需求理论、企业理论、市场理论、利率和投资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论及市场失灵等常见的理论都是建立在理性人假设、信息完全假设、市场出清假设基础上经过实证分析的逻辑推导而生成的结论,非常抽象;(2)有大量定量和定性分析,图形使用繁复。利用图形其实是为了简化理论的文字表达,但是经济学中的理论变量非常多,导致图形及其分析也较复杂,比如:最低限价、价格—消费曲线、三级价格歧视等,对看图和作图的要求都较高;(3)大量采用数学符号和方程来描述假设和结论,普遍使用公理、定理等数学语言,借助微积分甚至包括集合论、拓扑学等数学分析思想和方法,要求学生要具备良好的数学能力和素养[4]。由以上三点可以看出《微观经济学》这门课程要想学有所获、融会贯通并不容易,加之国内不少高校的经济类本科生中有大量文科生,对这部分学生来说,在学习中会遇到更多的问题,往往因没有实验的基础而面临难以总结和获取基础理论的核心。增加实验环节,由学生动手参与,总结经验,形成并验证理论是较好的获取知识的路径。

2、融入实验经济学是转变课堂教学模式的必然选择

由于《微观经济学》课程比较偏重于理论研讨,因此在传统的课堂中,经常采用的教学模式往往是守旧的“教”与“学”,教师充当知识的传播者,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收者,信息传播路径没有闭合,二者缺乏互动,教师无法及时收到学生的反馈,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也被一定程度的抑制。Ernst von Glasersfeld(1989)[5]提出,知识不是通过感觉或交流而被个体被动地接受的,而是由认知主体主动地建构起来的,建构是通过新旧经验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融入实验经济学,借助更多的课堂实验,通过教学模式的转变促进学习革命,可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在模拟的市场中再现微观经济学基础理论的发现过程。因此教师应该有效挖掘整合教材,在理论教学中穿插辅助性、验证性亦或决策性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3、微观经济学教学融入实验对学生社会科学实验能力的启蒙有助推作用

实验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可以帮助其形成独立思考、乐于探索和大胆实践的学习状态。但长期以来,因为实验设计存在难度、实验环境不易掌控、实验评估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国内社科类实验进行较少,处于起步和初级阶段,与国外存在明显差距。应该改变观念,将科学与人文素养并重。《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中就指出要推进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推动社会科学实验室建设,以高水平学术平台建设引领和带动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发展。经济学作为社会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该积极响应政策,创新教学理念,特别是微观经济学的教学在实验的可操作性方面具备一定的基础和优势,应该使之成为一个提高学生社会科学实验能力的实验田,以这一课程的实验学习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的社科类实验设计和操作的能力,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文精神。

三、实验经济学在微观经济学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课堂实验存在随意性

任何一个实验研究都应该是一个严谨的系统工程,实验经济学也不例外,从理论准备阶段的查阅专业资料到实验实践阶段的设计实验程序、招募实验对象、寻找实验场地和设备以及控制和规范实验现场,最后到实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每一个步骤都需要认真对待才能确保实验结果的稳定性和准确性。日常的微观经济学教学中,部分教师存在临时起意,现场设置课堂实验的现象,这样没有准备的实验往往存在要么实验过于抽象以致结果失真,要么引入变量过多导致过程和数据的难以处理。也有的教师设置的课堂实验对教学对象的考虑不足,出现错配问题。给本科生设置如“搭便车”等研究生阶段的实验,或者给研究生设计已经充分了解并做过的“价格歧视”实验,这会使实验失去辅助教学的价值。还有的教师出现缺失报酬诱导,学生对实验态度不够积极和认真;实验设计陈旧简单无新意;教师干扰、过度控制甚至中断实验等问题。

2、实验教学体系不完善

实验经济学具有通过对实验参与人行为过程的观察和总结,构造微观经济理论的真实动态,以弥补主流微观经济学动态基础的缺憾的重要意义[6]。目前高校的微观经济学教学中都会或多或少穿插实验环节,但是普遍的认知是实验只是一种教学的辅助手段,二者属于依附与被依附关系,因而当面临学时紧张,理论学习任务重、压力大的时间,通常就会出现舍弃实验的情况。只有一少部分高校搭建了成熟的微观经济学实验教学体系,有成熟的实验设计、实验教学安排、实验考核;依据实验的难易程度以及课本的组织结构,对实验进行由易到难分层次渐进式合理安排。大多数高校在这方面重视程度不足,对该门课程的实验的重要性认知不足导致实验的管理体系、规章制度、方式手段、改革创新及实验教材、实验教师队伍建设都存在问题。其实实验的目标不应仅仅设定在描述和验证理论上,更应在设定在提升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综合素养层面,没有完善的体系作保障和支撑,这样的目标无从实现。

3、未能有效运用信息化手段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国外实验经济学的实验已经从传统的简单仿真情景过渡到建立专业实训室,借用新科技手段实现更快速,更专业的设计实验、实验过程控制、实验数据分析,甚至利用生物学信号设备、摄像头等更精确的观察试验主体的生理变化,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国内不少高校接轨国际,也建立了实验经济学实验室,但是此类实验室很少应用到微观经济学的教学上,更多的是服务于科研项目。退一步说,即使实验室较少无法满足较多学生的日常教学实验安排,也可以利用一些比较成熟的实验经济学软件来进行实验,比如:z-Tree、Matlab、REGATE-NG等软件和平台,但是目前国内高校开展的教学实验基本仍在沿用传统的试验模式,教学实验信息化之路才刚起步。

四、实验经济学在微观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建议

1、做好实验设计

微观经济学教学实验设计首先要与科研实验一样,注意以下几点:(1)要围绕着系统条件的变动进行,实验设计者必须在实验前确定哪些因素是不变的,哪些因素是变量,要让实验可控制,可重复。(2)注意有效调动和诱导参与实验人员的积极性,合理运用凸显性报酬。(3)注意实验数据品质的检验和数据的比较评估,确保其在统计学意义上的无偏性、有效性。(4)在试验人员的选择,角色的分配,实验的讲解上都要做到“仿真”,必要时使用“价值诱导”,尽量剔除污染因素。当然作为教学实验,微观经济学实验还要充分考虑到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对象的学情以及教学条件等实际情况,要合理控制教学实验的时间在课堂内完成[7]。

2、建立层次清楚、结构完整的实验教学体系。

微观经济学的实验教学应独立于理论教学,有自己的完整体系。在这个体系里,可以将实验按照内容上由浅及深,形式上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分为基础型实验教学、提高型实验教学和研究创新型实验教学三大模块。基础型实验教学主要是验证性实验,是依附于基础理论的单性实验,通过基础型实验,增进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基础的实验经济学实验方法;提高型实验可以放在微观经济学课程回顾和总结,安排几个课程综合型实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及数据处理的能力,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帮助其将实验经济学的实验触角延伸到行为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相关学科,增进学生的学习深度和广度;研究创新型教学实验主要可以服务于一些课题研究或者学生的毕业设计等方面,由教師和学生共同选题,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实习的模式进行。建议高校自己编写适合自身教学的实验指导书,将比较常见的基础型经典实验如:完全竞争市场均衡实验、价格制度比较实验、厂商生产和成本实验、垄断实验、最低工资实验、博弈论实验、拍卖实验、信息不对称与逆向选择实验等实验过程明确下来,方便课堂应用。

3、借助信息技术完成教学实验

探索实施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微观经济学教学实验之中,既符合高等教育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新形态,也可以提高实验的效率和实验结果的准确度。借助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的应用来完成实验的设计、过程控制、数据存储和分析可以让“讨价还价”等简单的实验在一个小时之内完成,“强者博弈”、“双重拍卖”等实验也可以在一天之内就可完成。拿z-Tree这款编程简单,易操作的软件为例,其已经能满足大部分实验经济学实验的需求,教师在进行实验前,只需设置实验参数,创建实验变量,完成程序编写就可以在课堂上比较轻松的完成实验过程。

结论

时至今日,尽管依然有专家认为实验经济学在实验结果的有效性及其对社会经济实际问题解决的指导意义有限,但源自于课堂实验的实验经济学回归课堂,辅助微观经济学教学却是水到渠成。利用好实验经济学,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激发,改变传统的微观经济学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快乐学习,感受到微观经济学课程的独特魅力,方能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经济学人才。我们也相信,实验和理论学习相辅相成,会碰擦出更多的新思想,新理念,推动实验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金华.微观经济学中的数量分析思想及其新挑战[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055(003):68-74.

[2]格拉泽斯菲尔德电动汽车.教育中的建构主义[J].劳伦斯·埃尔鲍姆公司,1989

作者简介:边婧,女,吉林长春人,吉林工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世界经济,中小企业。

基金项目:本文受2021年度吉林工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吉林省“走出去”战略(SB[2021]第005号)资助。

猜你喜欢

微观经济学实验教学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基于科学探究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探索
网络与云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复变函数级数展开的可视化实验教学
复变函数级数展开的可视化实验教学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初探
上海车牌拍卖机制背后的微观经济学原理探讨
民办高校《微观经济学》案例教学探讨
关于民办高校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