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诗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教育教学价值研究
2021-10-25吴雨洁
摘要:从古至今关于乐山的诗文篇目内容极为丰富,这其中很多都可以整合为优秀的地方校本课程的素材,但目前地方对此的研究和开发还很不够,这样既影响了乐山地方诗文研究的应用价值,也制约了乐山地方校本课程的开发。本文对乐山地方诗文的教育教学价值探讨旨在能够拓宽地方文化研究的视野,开发乐山地方文化资源,发掘地方文化的教育教学价值,丰富当地中学生语文课程内容,为语文教师合理开发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校本课程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与此同时,也适用于乐山地区中学校本课程开发,为进一步把地方文化作为资源来研究和开发提供一定的思路。
关键词:中学语文、地方诗文、教育教学价值
一、研究背景
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基础教育发展战略中又提出把学校特色发展作为基础教育未来发展的核心任务,要求学校“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亿年峨眉,千年大佛,百年沫若。乐山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举世闻名的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峨眉山和乐山大佛,佛教文化源远流长。千百年因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诸如李白、杜甫、岑参、陆游、黄庭坚、范成大等历代顶级才人墨客,登临嘉州山水,以诗文翰墨抒情,收获吟诵嘉州的传诵诗文无数。与此同时,乐山也是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书法家郭沫若的故乡,名人文化资源丰富。由于大自然的馈赠和祖先丰厚的文化遗产,千百年来吟诵嘉州的传诵诗文无数。因此能够成为地方校本课程的优质素材资源巨大。
二、乐山地方诗文的在乐山地区中学的发展现状分析
笔者通过对乐山地区11所中学,共68名学生和23名语文教师发放的乐山地方诗文在所在学校发展情况调查问卷,可以大致分析出目前乐山地方诗文在乐山大部分学校的发展情况如下:首先本地师生通过课本和网络媒介对樂山地方诗文大都有一定了解,但了解不系统、内容也有限;其次接受调查的本地学校都开设有多门校本课程,但以上学校的校本课程中均没有涉及乐山地方诗文的专门课程;再次九成以上师生表示支持将地方诗文设为专门的校本课程,但部分教师认为若没有专业团队支撑,单凭几个老师去做工程量较大。综上可以看出,虽然近几年,关于各地地方诗文的资料整理得到了重视,对地方诗文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研究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关注。然而目前乐山地方诗文在本地中学生这一群体中的发展还不佳,具体存在问题是导向不明、定位不准、特色不明显、学校不重视、课程开发主体能力有限、协同推进难度大等。
三、乐山地方诗文的教育教学价值研究
一是有利于结合地方资源,开发探索“读、品、行”结合的地方特色诗文教学。
即便信息时代,互联网给予了教者与学者无限广阔的网络资源和形象空间。但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品、行”继承和发展了我国传统的游学以及卢梭自然教育的理念。素质教育时代,学习语文终究是要“探索读、品、行”结合的教学模式,走进天地之大,走进历史之宽。最终走出课堂、走进生活、与环境相融,在情景交融中,让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在局限于课本的文字与虚拟的图像,多感官也更加立体、有效、有趣地学习优秀的地方诗文。例如乐山的孩子在普通语文课上学习《峨眉山月歌》和就着这江上明月,泛舟从青衣江一路有山有水边吟边讲下游岷江,许又是不一样的心境和体验。
二是有利于传承经典地方诗文,培养学生的本土情怀。
以乐山本地诗文作为切入点教学,让中学生更加了解脚下这片土地。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漫长发展中,地域文化扮演了符号性的角色,在“文化自信”的国家战略下,以新时代为坐标,地方诗文课程教学一定程度上也肩负了保持地方文化自信、耐力、活力和定力的作用。“天下山水之观在蜀,蜀之圣曰嘉州”的天下最美山水,也有“天下得与同靓丽之妆,而不得与共嗅味之盟”的海棠香国,亦有“凌云西岸古嘉州”的嘉州古城。现如今虽过去的很多已经不完全是过去的模样,但流传至今的诗文还是用一种质朴又纯粹的方式,记录下了乐山城最美的时光,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人亦能通过地方诗文教学,传承优秀的地方文化甚至能够实现创造性复原、转化和发展。
三是有利于促进语文课程建设,丰富语文课程以及本地区学校教学内容的丰富和特色办学。
文化传承的方式和领域很多,语文课程便是重要方式之一,地方文化便是语文课程的源头活水。2015年“中华传统文化与语文教育”学术研讨会上童庆炳先生就用了大量例证证明了传统文化对语文教育的重要性,并且指出学习语文最终的理想,就是要传承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精华。与此同时,最新义务教育课程也在规定国家课程外,留出了16—20%的课程由地方和学校自主安排课程内容,以满足不同地区学生的需求,使地各地区学校更丰富多彩有特色的。
四、乐山地方诗文在区域内各中学推广的注意事项
一是不为学生增加额外负担。
“双减政策”出台后学生作业负担问题被全面关注,因此本课程推广应充分利用地方和学校自主安排课程时间和内容,切勿占用学生休息时间上课或布置额外作业。最终实现当地中学语文课程“减负、增效、提制、增效”的最佳目的。
二是与时俱进,动态调整。地方诗文的课程内容并非一旦成型后就一成不变的,最好有专业的团队一来增加乐山地方诗文的最新作品,二来根据学生课后反馈,对效果不佳的诗文进行淘汰,在顺应时代发展的同时也尊重学生的兴趣。
三是教学形势尽量多样化。不同于传统课堂,地方校本课程的开展应该是多种多样的,除了传统的讲授、提问、讨论外还可以增加社会调查、实地考察、访谈、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下增加更多的学习趣味,也激发更多的学习动力。
参考文献:
[1]崔允漷.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 [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刘敏.地方文化建设的高校支持探析[J].山东社会科学,2015(10).
[3]李颖.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盘点与梳理[J].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16(04).
[4]操太圣 卢乃桂.伙伴协作与教师赋权:教师专业发展新视角[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⑤王婷.地域文化在坚定文化自信中的重要功能[J].红旗文稿.2019(22)
作者简介:吴雨洁,性别女,民族:汉,出生年月:19891020,籍贯:四川眉山,工作单位:乐山师范学院,研究方向:职业生涯规划/语文学科教学论,学历:硕士研究生,职称:助教,单位所在地,四川乐山,邮编614000
项目来源:四川旅游发展研究中心,项目名称 乐山地方诗文的校本课程开发研究,项目编号 LYW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