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红色文化资源立德树人教育路径探索
2021-10-25段树谨
摘要:红色文化资源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历史资源,是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鲜明政策性的教育资源。高校红色文化资源教育是教育的主体。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新时期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以红色文化资源为教育载体,依托相应的方式与人沟通,通过有效的教育渠道,大学生可以在情感共鸣的过程中识别红色文化资源,积极内化红色精神和红色优良传统,把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国家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既是对大学生红色文化资源的教育和弘扬,也是对大学生爱国主义的教育和弘扬,将资源效益转化为教育效益,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篇章。
关键词:立德树人;红色文化资源;路径探索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我们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高校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历史重任,要充分发挥红色资源铸魂育人功能,在高校育人中传承红色基因,在传承红色基因中立德树人。
一、红色文化资源入新生入学教育
大学生涯始于新生入学教育“第一课”。对于刚进入大学的新生来说,大学里的一切对他们来说都是陌生的。如何度过大学生活以及如何选择一种生活方式是他们必须面对的生活主题。因此,高校要精心讲好第一课,引导大学生顺利完成角色转换,科学规划学业。学生的爱国主义,远大理想信念,坚定的革命意志和顽强的奋斗精神,是高校道德建设和教育的重要内容,为学校和地方高校利用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入学教育提供了便利。高校应抓住入学教育的机遇,将红色文化融入入学教育。例如,郑州高校可以将新生的第一課搬到二七纪念馆、郑州烈士陵园、豫西抗日纪念馆等。学生通过参观烈士陵园、参观革命纪念馆、为革命烈士纪念碑摆放花篮、聆听革命斗争的故事、观看革命烈士使用的武器和物品,感受红色文化的影响,查阅革命史料,阅读革命先烈的生平事迹,邀请纪念馆的专家或革命先烈的后裔作报告,接受革命精神教育。
为了使革命精神更加扎根于青年大学生的心中,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我们可以通过写作体验来总结和升华红色文化教育。我们应该让大学生在参观、参观革命纪念馆时,在感动、震惊之后,冷静下来,思考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写作过程中,除了自己独立阅读材料外,学生还要咨询老师和专家以获得正确的理解。青年大学生应该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珍惜宝贵的大学生活,努力学习,报效国家,做社会主义事业可靠的接班人和合格的建设者。
二、红色文化资源入思政课教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完成道德建设和育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青年阶段是培养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爱国主义、强国报国的志向,担负起民族复兴的重任。
与中小学生相比,大学生在人格、心理、知识、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独立思维能力等方面都比较成熟。因此,在进行道德建设和育人任务时,一方面要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共产党历史,新中国历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特别要加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发展观和思想教育,使大学生充分认识和掌握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史,帮助大学生认识和理解党的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增强“四个意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善于利用新的红色文化资源,引导当代大学生自觉接受理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教育和改革革命传统,开放教育,增强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信心。思想政治教育还必须通过社会实践引导大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现实,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互印证、碰撞与交流,红色文化资源让学生们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了解中国共产党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献血的革命精神,提供了宝贵的物证。思政课应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特别是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实践教育活动,带领学生参观革命纪念馆和博物馆,参观革命烈士陵园和纪念碑,探访古代红军家属和革命烈士后裔,听革命斗争的故事,听英雄烈士的行动,体验战争年代艰苦的生存环境,,红色文化资源中的红色基因信息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大学生的血液中,成为具有永久利益的精神之钙。
三、红色文化资源入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是以立德树人为教育的基本任务,为了全体人员构建全课程、全课程的教育者构成,将各种专业课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作为同行,形成共同效果的综合性教育理念。积极把红色的文化资源投入课程考虑思想教育,对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重要意义。
大学课程思政建设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以解决高中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的“两张皮”问题为目的,将各种课程和思政课程同行业,形成协同效果构建全体员工全程的全方位教育者的大结构。
课程思政核心是内容建设,大学各专业、各学科根据自身特点,深入挖掘素材,推进科学合理设计课程的思政教育体系、课程思政建设,发挥每个课程教育人的作用。红色文化资源中所包含的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等遗传因子要素,对培养大学生的政治身份、国家的心情、文化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才能、有责任。国家有未来,民族有希望。
现代青年大学生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担,面临着许多具有新时代特征的伟大斗争。课程思政要融入红色资源需要进行以下两点。
(一)巩固红色文化资源,并将其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将红色文化资源纳入课程,考虑思想教育,巩固理论基础。学校始终坚持对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大优势在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高校在研究红色文化资源、考虑政治教育时,坚持党的领导,有助于学生了解党的崇高地位,自觉维护党的尊严。同时,将红色文化资源纳入学校课程,思想政治教育是红色文化的遗产。在改善学生思想政治文化的同时,它可以延续中国的红色文化,影响更多的人。
(二)在高校课程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红色教育体系,积极发展高校课程理念中的红色教育载体,是促进红色文化资源与思想政治课程整合的有效手段。首先,高校要系统编写红色教材,教材是高校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是课程建设的中心环节,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依据。因此,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红色教育时,必须使用红色教材,在编写红色教材时,必须充分考虑大学生的特殊需要。红色文化容易被大学生接受,能激发大学生的兴趣,从而通过红色文化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兴趣。与文字介绍相比,电影可以通过生动的形象讲述真实的历史故事。各类红色电影如雨后春笋般发展,为了自觉树立很高的意识,传承中国的红色文化资源,将红色文化资源纳入课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知识的兴趣,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发展,提高了两者的融合水平。
高校各学科教师都肩负着立德树人的重任,要根据所授课程的学科特點,将红色资源运用于教学之中,实现科学技术、理论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目的。
四、红色的文化资源入高校党团建设
高校党团组织是连接党和大学生的桥梁和纽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部门,高校党团组织要善于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教育的思想政治特征进行理想教育。在革命纪念馆宣誓入党,对大学生考察团的党员具有重要意义,对学生生活产生深远影响,牢记入党的誓言,牢记共产党人远大的理想信念,谋求人民幸福,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永远的奋斗目标。
高校党团组织要利用革命纪念地、红色遗址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和党史教育活动,通过一定的仪式,对大学生党员、团员、入党积极分子,乃至全体学生进行红色文化教育。活动开展之前,要通过讲座、发放宣传页等形式介绍革命纪念地或红色遗址概况、英雄人物事迹等,这样才能使革命纪念地、红色遗址与“主题党日”有机地契合在一起。高校党团组织要深入挖掘本地红色文化资源,将革命家、英雄模范人物、改革家、科学家的事迹和革命故事移植到校园中来,通过红色展馆、人物雕像、人物画像等形式,营造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还要通过开办红色文化讲座、学术报告、红色文化沙龙,强化红色文化的育人作用。
红色血脉,是最珍贵、最鲜活的教材,包含着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革命精神,蕴含着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和崇高品格。要铭记光辉历史,发扬红色传统,赓续红色血脉,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新时期的校教育工作者要围绕道德建设,根据社会发展的现实和大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创新教育方式,强化红色文化资源的共鸣感,提高教育的实效性,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接班人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朱丽 .红色文化资源融入“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实现路径 [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0):145-149.
[2]胡杨,汪勇.略论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08):77-78.
[3]王春雁 .红色文化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以忻州师范学院为例[J].汉字文化,2020(6):131-132,134.
作者简介:段树谨,(1986--)女,汉族,河南新郑人,单位: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法学专业,研究方向:政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