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社团与党支部联合创新模式探究
2021-10-25任娜
【摘要】高校内的学生社团与党支部,两者各有不同职能,但是同样是高校育人体系当中的重要构成部分。两者职能的融合,对于高校育人模式创新意义重大,因此需要基于新时期的育人需求,整合双方资源,才能发挥出更大的力量,让社团工作与党支部工作都有更大助力。
【关键词】高校教育;学生社团;党支部
高校体系当中,社团与党支部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构成。两者虽有各自的不同工作内容以及工作思想,但是在校方整体育人目标下,只有整合两者的力量,才能让各项相关工作顺利开展,进而为社会培养更多优质人才。故文章将深入探讨高校学生社团与党支部的联合创新的具体策略,望这一模式能够让社团与党支部的工作开展更加顺利。
一、树立联合创新目标
学生社团、学生党支部联合体系的建设,对于校内多项工作的开展都有着重要意义。为了刚好开展联合工作,要将两者的工作目标以及工作方式结合起来。要将学生党的党员考察方式以及党支部的管理模式引入社团当中,成为社团工作的指导方针,为后续的学生社团相关工作指明方向,规范学生社团的各项管理工作。同时要深入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根据学生的思想需求去开展针对性的引导工作。为学生提供校内学习、生活与社团活动相关的指导服务。党支部要将思政教育渗透到社团当中,并且要通过建立学生社团与党支部的协同体系去优化考察与培训体系,从社团与党支部两个层面去规划并开展针对校内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以及社团成员的能力考察工作与培训工作,体现党支部的重要指导作用以及战斗壁垒作用,培养更多高素养的优质人才[1]。
二、明确联合创新方法
(一)属性共融
学生社团与党支部的职能不同,内部成员也往往具备不同的特征。要建立起双方联合的育人体系,首先需要对社团與党支部内部的学生成员做好类型区分,结合不同学科的属性开展社团以及学生党支部成成员的配对,要确保两者的成员属性多样化,尽可能确保社团与党支部同样支持学生的多元化属性选择,包括学生的所属专业、兴趣专长等等。
(二)在学生社团中开展党建工作
学生社团中的党建工作开展,能够有效提升社团学生的思想水平,因此针对拥有三名以上党员的、规模较大的社团,应当成立独立的党组织,并且对所属的上级组织加以明确,明确社团的党建权限,确立上级部门的指导地位。而对于条件不足以成立独立党支部的小规模社团,则应当依据学生在党支部当中的属性分配去安设党建联系人,方便组织成员参与各类党建活动。以此同时,针对社团内的入党积极分子,也要提供相应的培训平台以及党建培训渠道,体现出入党积极分子在社团当中的模范作用。
(三)加强对社团的组织领导
党支部是负责校内组织领导工作的重要部门,对于社团的各项工作,党支部同样要体现出相应的指导作用,为校内学生会社团的各项工作开展指出方向,提供有利建议,这样才能保证校内社团的育人工作顺利开展。因此校内党支部应当为校内学生社团配备专门负责社团指导的党员老师,主要负责社团内的工作指导,参与社团内的成员招募、培训、管理以及社团互动组织等相关工作。除去社团内的基本工作以外,党员指导老师同时也要负责社团内学生的思想指导,对于社团内成员在校内学习、社团内活动以及校内生活中存在的思想问题应当及时解答,并且应当积极开展针对校内社团成员的身心健康状态评估,方便及时提供心理疏导以及其他协助[2]。
三、总结联合创新效果
(一)学生社团评估方面
社团评估的目的,是为了确认社团内成员的身心健康以及个人能力等多方面状态,以便后续提供针对性的引导以及帮助。而在社团与党支部的协同共建模式下,党支部能够参与社团的成员管理工作,这在很大程度上为内部评估提供了便利。党支部可以通过参与社团评估去了解学生社团当中的成员在每年社团考核当中所呈现出的状态,了解学生的发展情况,了解学生的优势与不足,同时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建议。除此之外,党支部还可以借助问卷以及座谈会等形式去调查社团成员,了解该社团的校内影响力以及成员的整体状态,采取针对性的指导策略。
(二)学生党支部评估方面
党支部作为校内的重要指导部门,对于内部成员的审核评估自然要更加严格,对于社团内的党员以及入党积极分子,更要确保其能够在团体当中起到榜样带头作用。因此党支部针对社团内党员与入党积极分子,应当严格遵照党内规章去进行党员考核,除去最基本的社员要求之外,更要突出对于党员的综合素养要求,包括对党态度、个人公德、社团内表现等等,通过综合审核确认社团内党员是否能够体现出作为一名党员在社团内的正向影响力[3]。
结语:
高校的党支部与学生社团,是有着密切关联的两个组织,社团的各项活动,都需要党支部的参与,给予正确的指导,以确保社团内的氛围能够更加和谐、积极、团结。因此文章基于双方联合的角度,提出了联合创新的相应措施,望双方的育人能力了能够在合作模式下得到进一步强化,进一步提升校内党员以及社团成员的素养水平。
参考文献:
[1]谷家川,董建民.高校学生党支部与专业型学生社团联合共建模式的途径探析[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05):185-188.
[2]李扬,孙瑞艳,黄柳楠.高校学生党支部与学生社团联合共建模式试点研究——以上海交通大学C学院为例[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7,21(03):69-71.
[3]杨静逸.高校学生社团党支部创新模式探究——基于协同理论的[J].现代商贸工业,2014,26(03):154-155.
作者简介:任娜,出生年月:19880311,性别:女,民族:汉族,籍贯:河南省济源市,学历:本科,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