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英语中社会情感能力培养模式构建

2021-10-25朱丹王成秀

红豆教育 2021年16期
关键词:模式构建调查分析大学英语

朱丹 王成秀

【摘要】大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培养是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部分,对我国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起着关键作用。本文对笔者执教的高校展开了社会情感能力调查,结果发现不同群组的社会情感能力存在一定差异,并提出了构建课前预习、课上学习、课后反思三个阶段的模式,以期为大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培养提供新的路径。

【关键词】社会情感能力;大学英语;调查分析;模式构建

社会情感能力这一概念自1994年由美国芝加哥伊尼诺伊大学的非营利组织“学术、社会和情感学习”(Collaborative for Academic, 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简称CASEL)提出后,就受到了各国教育事业的广泛关注。该能力强调学生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发展出来的社会技能和情感方面的能力(Elias M J, Zins J E, et al,1997)。培养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对学生的在校表现、学期成绩、综合素质等方面均有积极作用。

社会情感能力这一概念提出后,社会情感学习(Social Emotional Learning,简称SEL)项目相继在各国展开。相关项目研究人员表示,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提升能带来各方面的益处,例如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改善师生同伴关系,降低缺勤率,增强社会责任感。

我国学者对社会情感能力也相继展开了研究。毛亚庆等(2018)认为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包括两个维度:认知和管理。前者属于认知因素,后者属于行为因素。国内关于社会情感能力这两个维度的研究较少,主要研究集中于中小学学生情感能力的培养,忽略了大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研究。梁丽芳(2018)指出基于社会情感理念的小组合作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有重要作用,认为这种学习模式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加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支爱玲(2019)通过构建支持性的学校氛围,开设“社会情感学习”课程和家校协作进行社会情感教育,有效促进了学生对自我、他人、集体的认知与管理等社会情感能力的发展。纵观我国高校社会情感能力的研究,大学教学和SEL的融合成为了新趋势。现行民办高校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面临学时少、任务重、学生四六级过级需求等多重压力,老师不得不在有限的课时内对学生进行尽可能多的知识灌溉,而忽略了学生的情感培养,这种模式不利于学习者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发展,成为目前大部分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亟待解决的难题。本研究对笔者执教的高校四川工商学院的各专业学生展开了社会情感能力的研究调查,试图从中找出培养大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新路径。

一、调查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在四川工商学院12个专业中随机选取了542个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这些专业包括:艺术学院,音乐舞蹈学院,人文学院,计算机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会计学院,金融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外国学院。调查对象的男生占比为43.73%,女生占比为56.27%。

(二)调查工具

本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通过所给定的题目让研究对象对自己的社会情感能力进行给分。该问卷包括了自我、他人、集体三个层面的研究问题,问卷包含了66个题目,并采用了Likert五分量表法计分,得分越高则说明学生认为该项能力越强。

(三)调查过程

学生问卷在班级内进行统一填写,由研究者及研究者委托的任课老师开展调查。发放问卷前,研究者及任课教师统一向调查对象解释该调查的用途,并申明问卷中涉及到的个人信息将会保密。同时,向研究对象重申填写问卷的注意事项,以确保问卷填写的规范性。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四川工商学院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发展特点

本研究发现我校学生对自己社会情感能力的自我评价总体较好,但是不同群组之间存在一定差别。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的自我评分从自我、集体、他人三个层面逐渐递减。自我认知及管理层面指的是学生对自身的认识、自我时间和情绪管理方面的能力。相关问题包括“对自己感觉良好,并且接受和重视自己”、“当情绪处于极端情况时,自己能够意识到”等。集体认知及管理层面则涉及到了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相关题目有“能够知道属于集体是怎样的感觉以及归属感是如何影响人的情感”、“知道自己可以在集体层面通过行动来改变一切事情”等。他人认知和他人管理维度旨在了解学生的换位思考、管理和解决人际冲突、与他人共情的能力,相关题目包括“知道自己表达情感的方式可能会影响到他人的感受”、“理解他人的行为,考虑到他们可能的感受和想法”。

调查对象的自我、他人、集体的认知和管理能力有一定差别,通过综合分析我校大学生的发展特点以及我国集主义的文化传统,可以解释造成差异的原因,并且找到提升学生综合情感能力的路径。首先,大学生的身体、智力等方面在大学阶段会得到质的飞跃,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强化,他们当前阶段的自我认知和管理能力可能是贯穿一生的,因此调查对象对自我认知和管理的评分是最高的。其次,我国的集体主义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不容忽视,导致调查对象对集体有着较积极的认识,因而这一层面的评分较高。最后,大学生随着自身年龄增长,独立性也不断增强,更加关注自身发展,而对于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缺乏关注,因此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挫折,导致我校大学生对他人认知和管理能力评分较低。

(二)大学生社会情感能力不同群组的差异

1.女生的社会情感能力高于男生

根据性别划分的调查结果如下图:

该图表明男生和女生对于社会情感能力的总体评价较为积极,橘色柱状图说明45.15%的男生认为自己比较符合所描述的社会情感能力,相同情况下则有50.49%的女生认为自己比较符合问卷中的情况。女生的社会情感能力高于男生,造成该结果的因素包括男女生理构造、心理发展特点、人际沟通、社会期望方面的差异。在生理和心理因素上,女生相较于男生更为感性和细腻,对自身内心活动较为敏感,而男生更加注重外在事物;在人际沟通方面,女生更加擅长倾诉,在和同伴、亲人、老师的沟通中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情感上可以得到较好的宣泄,因此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往往可以更好地处理。而男生则往往羞于表达内心情感,遇到困难时缺乏宣泄渠道,导致男生对自身社会情感能力评价偏低;在社会期望方面,人们普遍认为女生更能善解人意,关注他人的情感变化。该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女生在他人认知和管理维度的评价高于男生,这也印证了社会期望和自身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

2.文科生的社会情感能力高于理科生

接受调查的学生来自12个专业,其中有7个文科专业,5个理科专业。调查结果表明文科生中,有47.45%的大学生认为问卷描述的问题比较符合自己的社會情感能力;而在理科生中,42.62%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比较符合问卷中的情况。大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的生成与学校的教育活动紧密相关,校园作为学生的主要成长环境,不可避免地会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产生一定影响,而所在专业对于大学生的影响是无所不在的。首先,人文精神一直是我国高校推崇的教育理念,而该理念在文科类专业中体现地更为全面。例如大学英语课堂强调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通过将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环节融入课堂,大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认知自己、他人和集体。其次,专业自身对大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塑造也起到了关键作用。文科类专业通常以人类及人类活动为研究和学习对象,能够让大学生主动地去分析自己和他人之间存在的共同点和差异,这就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在自我、他人、集体方面的认知管理能力。而理工科类专业重在研究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更加关注事物的发展规律,对社会和人的关注相较于文科类专业更少。

三、大学英语中社会情感能力培养模式构建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表明,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应该通过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从本质上有助于实现这个教学目标。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来构建大学英语社会情感能力培养模式,可以成为探索大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培养的有效方法。

1.课前预习阶段

传统的教学方式强调老师在课堂上的知识传授,这时学生处于较为被动的学习状态。通过将学习内容提前告知学生,并且提出和主题相关的开放性问题,可以让学生提前进行思考和主动去了解学习内容。课前引导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和管理能力,通过思考“我了解哪些知识”、“我需要搜集什么资料”、“我需要解决什么问题”等,学生能对自己的知识储备有深入的思考,并且更好地了解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从而进行相应的课前准备。其次,通过课下自主学习的方式,学生能够更加灵活地管理自己的时间,区分各项任务的主次,这对于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有着促进作用。

2.课上学习阶段

要培养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教师要首先明确大学生的培养目标,将社会情感能力融合到课程教学中,通过教学内容呈现出来,给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学生处于各方面能力发展定型的阶段,因此教师的引导对于学生的能力起到关键作用。

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头脑风暴等互动环节来创造支持性学习氛围。在和老师及同伴的互动过程中,学生能够不断思考和反思自我认知能力,不断完善自己的观点。其次,这种互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他人和集体的认知和管理能力。通过和小组成员分享自己的想法,学生可以不断提高沟通技巧,有效处理讨论中出现的分歧,从而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人际关系管理能力,并认识到自己作为集体的一员能够给集体带来贡献,进而在学习中获得自信心和成就感。

3.课后反思阶段

课堂学习结束后,老师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和课上学习情况布置课后任务,这一过程再次提升了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通过完成课后任务,学生能够深化所学知识,并反思自己在各个学习环节存在的不足。同时,教师应该对学生上交的任务做出反馈,及时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这一过程也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以及学生的积极回应是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保障,因此在课后阶段学生也能通过和教师之间的互动来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后任务的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包括练习题、小组汇报、课程反思报告、情景再现等。教师可根据不同的主题来选择恰当的形式,以任务导向为主的方式来锻炼学生的自我反思和总结能力。

四、结语

培养大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符合我国高校教育的培养目标,关系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对我国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但是,高校目前对社会情感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相关理论研究不足,缺乏具体培养模式。虽然此次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社会情感能力评价较为积极,但是不同群体之间还存在一定差异。本文总结了我国社会情感能力的研究现状,分析了笔者执教的高校大学生社会情感能力调查报告,认为通过大学英语课堂来培养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符合我国大学英语的教学要求。在此基础上,笔者构建了大学英语中社会情感能力的培养模式,即课前预习阶段、课上学习阶段、课后反思阶段,通过融合课程内容,来促进大学生各个维度的社会情感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Elias M J, Zins J E, et al. Promoting 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 Guidelines for educators,[M]. Alexandria, VA: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1997.

[2]梁丽芳.社会情感理念下小组合作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探究[J].教育观察,2018(11).

[3]毛亚庆,杜媛,易坤权,闻待.基于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培养的学校改进[J].中小学管理,2018(11):31-33.

[4]支爱玲.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培养路径[J].教育学术月刊,2019(11):70-76.

项目编号:四川省民办教育协会资助科研项目“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与SEL融合模式研究”。

(项目编号:MBXH20YB466)(2020.9-2021.12)。

猜你喜欢

模式构建调查分析大学英语
多元化评价体系融入体验式大学英语教学的模式构建
高职院校“2+3”企业化教师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大学生网络参政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
浅析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