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等职业教育初探

2021-10-25赵媚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19期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赵媚

摘要:本文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高职教育,并从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特色课程体系、实践养成体系、师资及研究体系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对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的滋养作用,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认知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19年8月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强调,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忘本来,即不忘初心,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挖掘其与职业教育相契合的部分,赋予其时代特质,并将其融入职业教育,对高职院校实现铸魂固本、培养具有工匠精神和精湛技艺的时代新人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高职院校要根据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积极探索方法创新、机制创新,围绕人才培养、立德树人等关键要素,大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校园,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共同致力于成就职业院校学生实现就业光彩、生活精彩、人生出彩。本文拟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课程体系、实践养成体系、师资及研究体系等三个方面作初步探讨。

一、构建融入中华文化的特色课程体系

高职教育要加强调德技并修,首先是德行,其次是技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了丰富的道德理念和行为规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行为方式。我们不能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看成几门简单的课程,而是通过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选编”,使广大学生获得真正意义上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因为高职教育需要培养的正是“长着中国脸、满怀中国情、心是中国心、充满中国味”“心中有爱、眼中有人、肚中有货、手中有艺”的四有时代新人[3]。因此制定职业教育实施性教学计划时,重新架构课程体系。一是在德育课程中增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标准,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特色课堂,丰厚学生的知识底色、人生底色,为他们成人成才和可持续发展厚植文化底蕴;二是文化课程如语文、艺术、历史等课程,可在篇章选读、艺术创作、历史人物事迹等方面融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比如在开设经典“吟诵”课程时,可增加诗词创编环节,将学生耳熟能详的诗词古文进行吟诵、吟唱,并进行经典赏析与表演,感受中华诗词之美;在“国画”素养训练时,可让学生有意识地体会中华博大精深的国画意境和绘画技巧;“剪纸”艺术则可与专业设计有机融合,培养学生的文化创意和鉴赏能力。

二、构建融入中华文化的实践养成体系

(一)节日文化实践

开展富有特色的传统文化主题教育活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生培养全过程,可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在“我们的节日”活动中,也可以通过“英语经典诵读赛”等,引导学生在参与中体验中华传统节日文化。比如,以传统端午节为契机,征集学生热情参与、形式多样的经典文化作品;以“推普周”为契机,开展“经典诵读比赛”,为学生搭建文化交流展示平台;以“五四青年节”为契机,评选“校园十大青春榜样”,评出在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孝顺父母等方面的青春典范;举办“国学达人挑战赛”,评选状元、举人等优秀校园国学达人,浓厚文化氛围,提升国学修养。

(二)礼仪养成实践

从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入手,激发学生向上向善的力量,让学生将“礼”的遵守变成自觉的行动。通过系列教育活动,用礼文化内涵陶冶学生心灵,把礼文化贯穿学生学习生活全过程,形成涵盖教室、寝室、实训室、体育场馆、图书阅览室等“六室文明”,让“开学礼”“一日常礼”“节日礼”“毕业礼”等成为学生成长的美好记忆。可以通过“校园礼仪操比赛”“礼仪大赛”等,把课上课下、线上线下礼仪教育与实践训练打造成丰富学生礼仪素养的有效平台,使学生成为“知礼、懂礼、守礼、传播礼”的优秀群体,成为“彬彬有礼”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三)以赛促学实践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教融合。如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举办的全国英语演讲大赛中讲好中国故事,我校学生获得省赛特等奖的好成绩。学生通过比赛既能够锻炼自己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又能够展示自己的演讲风采,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学校组织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教师能力大赛中,老师在讲授空乘英语时融入礼仪知识的讲解,有效推进了学校礼仪教学实践。诚然,参加大赛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获奖,更是要通过大赛促进中国文化的交流与互融。

三、建设有良好中华文化素养的师资队伍

(一)提高师资队伍文化素养

古语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自身的传统文化修养,对引导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至关重要。整合校内外师资力量,吸纳行业、企业优秀传统文化教师资源,构建多层次、多维度、多领域共同发力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师资及研究体系,是中华文化有效融入职业教育的基本前提。高职院校要将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入专业教学和实践教学之中,首要的是建好师资团队,要制定传统文化师资建设规划。一方面,选拔有传统文化底蕴的教师,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传统文化素养;另一方面,学校要有计划地选派专业骨干教师和实践教学优秀师资参加传统文化学习培训,取得如中华优秀傳统文化吟诵讲师、传统文化讲师、高级礼仪培训师等资质,形成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师资团队。同时开展我国传统优秀文化教育专项课题研究和研讨活动,提升专业教师开展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能力和素养,达到学校在培养学生专业技术能力的同时努力提升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水平和职业素养。再者通过知名专家、文化人士、能工巧匠进校园以及建设“传统技艺大师工作室”等,为师生传授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礼仪和传统技艺,共同致力于推进传统文化融入职业教育。

总之,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包容了我国民族的宝贵思想品格。要实现现代化的中国职业教育,就必须深入中国大地,传承民族文化血脉,深化教育改革,体现职教特色。只有这样,才能办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培养出理想的职业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EB/OL].(2017-01-25)[2019-11-01].http://www.gov.cn/zhengce/2017-01/25/content_5163472.htm

[2]朱永新.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EB/OL].(2017-02-16)[2019-11-01].http://blog.sina.com.cn/zhuyongxinl.

[3]孙兴洋.让高职学生成人又成才[N].人民日报,2019-01-20(08).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立项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外语职业教育融合研究(课题编号20CPYJ43)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优秀传统文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探析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