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课堂,寓教于乐
2021-10-25肖如娇
肖如娇
摘 要:小学数学本身就是一门充满无穷乐趣、能给人带来欢快体验的学科,其是引导我们理性看待客观世界的一把金钥匙。在新课改日益推进的时代大背景下,更多一线小学教师们开始意识到传统教学方式并不能适应学生成长的具体需求,更多的是对其主观能动性的扼杀,导致诸多学生认知中的数学是一门以分数为导向、机械化的记忆性学科才能。基于此,打造小学数学趣味课堂以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已成为热议话题。本文就具体以小学高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打造数学趣味课堂的有效策略进行研究,希望对相关工作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学生
一、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现状研究
小学高年级数学的学科难度要远远高于低年级,而这时期的学生们大多处于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关键时刻。学习难度的骤然提升会让他们产生不适应感,加之传统课堂教学中,部分数学教师往往以班级平均水平为参考基准,一些思维能力弱、数学基础差的学生很难跟上进度。上一个知识点没学会,下一个知识点扑面而来。而且数学学习内容往往具有连贯性特点。对于学生来说上一个问题没解决,下一个问题接踵而至,就这样学生们不会的知识点就越积越多,以至于最后在“学困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除此之外,传统模式中教师大力度的知识灌输、大量习题强化学生记忆,虽然这种方法确实能在短期内提高学生的卷面成绩,但也逐渐引发了学生的固化思维形成。学生综合运用能力不强、学科核心素养水平低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为此,打造趣味数学课堂,让学生深入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所在,体会数学的工具价值,将数学变为寄存于学生意识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就显得格外重要。
二、打造小学高年级数学趣味课堂的有效策略研究
(一)生活化场景引入
数学本身就是一门与生活有着紧密联系的学科,我们不难发现小学高年级数学教材中的诸多知识点都源于生活且能作用于生活,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一颗灵活嫁接的大脑,将数学与学生们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具体如在教学实操中通过情景创设的方式激活学生的生活记忆,使其能借助直接所积累的经验进行深层思考,并加以有效引导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拿应用题教学为例,有道题目是这样设定的:“一缸水,用去1/2和5桶,还剩30%,问这缸水一共能装多少桶?”这是一道非常简单的应用题,但是蕴藏在其中的考点并不少。从高年级小学生的特性需求来说,一部分在城市中长大的孩子可能都没见过水缸,无法代入到习题所创设的情景中,为此我们可以将题目稍加修改“咱们班现在有一桶水,已经被同学们接走了一半,上完体育课后小明等几位同学又接走了5瓶,问这桶水一共能接多少瓶?”。经过改动后,我们可以水桶、接水这一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生活化元素,瞬间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同学们面带笑颜的开始讨论:“谁谁谁怎么能喝那么多水啊?”,“可能是体育课玩的太开心了!”......这时虽然学生所讨论的内容与题目本身没有太大关系,但这也表示其确实被题干所吸引,融入到了课堂氛围中,这对后续教学开展有良多裨益,且学生能借助生活记忆展开思考,纷纷将目光投射到教室内的水桶上,借助具象元素解决问题,在较大的思维空间中探索生活与数学的内在关联。除此之外,改动后的题目不仅便于思考,更在其中加入了“一半”这样的迷惑项目,在给应用题增添生活气息的同时,促进学生思维能力提升。
(二)积极展开合作教学
趣味课堂所服务的主体是学生,而在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小学生有着显著的“聚集”特征,他们喜欢和其他小伙伴一起玩耍,喜欢跟他人分享自己的悲伤与快乐,他们总是想要获得他人的陪伴和认同。为此,打造趣味课堂的有效方式则是让学生们聚集到一起,营造出一种在玩耍中互助成长的良好氛围,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收获快乐体验。在实际教育中,教師要善用小组合作法,要改变传统教学中以书本问题探究为主体的固有模式,加入更多的趣味性元素。
如在讲授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中《圆柱与圆锥》的相关知识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你见过哪些物体是圆柱形的?”让学生展开合作探究,这类难度较小且可凭借生活元素展开思考的题目,能让每个学生在参与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有话可说。数学教师应该把自己设定为一名参与者而非旁观者,在与学生参与共同讨论的过程中培养其集体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让每一个学生在发挥个人价值的同时一起探究奇妙数学世界。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高年级数学趣味课堂创设的功能价值显而易见,相关工作者要根据学生群体共性进行综合思考,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构筑趣味课堂的有效策略,通过多种学生们喜闻乐见、接受程度高的教学方式有效运用来提升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凝聚课堂注意力。
参考文献:
[1]郑得星.小学中高年级如何构建数学趣味课堂[J].华夏教师,2018(20):60-61.
[2]顾建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体验式教学方法的应用探析[J].小学生(中旬刊),2021(10):38.
[3]张立军.浅析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试题与研究,2021(26):15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