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什么让某些人承认被骗比骗他还难

2021-10-25

新传奇 2021年41期
关键词:行家黄花梨漏水

“防水补漏”骗局:花费近万元却越补越漏

近日,一位微博认证为某知名大学的教授发帖指点人生:网上总有些人抱怨生活艰难,也不知道究竟做的什么工作。了解到一些情况,瓦工一天600元,电工一天1000元。他以自家请人补漏的经历为证:房屋补漏按照所用胶水计算,一斤180元,家里两个地方漏雨,共用胶水38.5斤,共计6930元,也就干了不到两个小时。维修地暖,钻一个眼2000元,测压一次300元,一共堵了两个地方,也只用了两个小时。干活的时候师傅一边还在接下一个活儿。一天就算只接两单,也能收入万元左右。和师傅聊了聊,他在老家县城和北京周边买了房。生了两个孩子,现在准备生三胎。

教授临了感慨:“即使没有文凭,仅靠勤劳,也可以过得有声有色。”这话本来一点儿毛病没有,但他的感慨的立足点立不住。因为他所感动的勤劳致富,其实是一个骗人钱财的套路。

另一位网友也发帖称经历了类似的套路骗局:阳光房使用几年后胶体老化,下雨的时候在玻璃接缝处会漏水。在某家政服务平台预约了漏水修补。师傅告知一斤胶水两百多元,用几斤收几斤费用。最后一共用了快30斤,费用六七千元。这笔费用可以把这间面积不大的阳光房推翻修个全新的了。该网友报警后,在警察协调之下,最后折价3000元解决了。

其实,不少新闻媒体发文提醒过市民,防水补漏千万别被这种网络“骗术”坑了。很多人在网上请人补漏,花费近万元却越补越漏。此外,街边某些面包车,挂着“专修楼房漏水”“专业补漏”的牌子,收费高昂,可能也是专门打着“防水补漏”的旗号诈骗的骗子。

“本教授不可能被骗”

眼见这位教授“被人卖了还替人数钱”,网友们纷纷跟帖告诉他这是被骗了。

但是这位教授偏偏不肯承认被骗,理由是别人提供服务效果不错,付钱怎么会有被骗一说。总结他的金句有三——“那是你不了解行情”“有暴利说明需求高,干这个比躺平强”“本教授不可能被骗”。

但这位教授对自己的学识与智力过于自信,不愿了解人性之“恶”,即使有人证据确凿地指出来了,他也继续坚持己见,不愿承认自己被骗。

想要搞清楚补漏师傅有没有骗人,算算账或是请教一下家装维修行业人士就知道了。吐槽阳光房堵漏的网友都知道玻璃不是“无底洞”,不可能像吞金兽那样吃下巨量的胶水,堂堂一位名校教授怎么就不能先看看漏水地方的面积,再简单估算一下呢?

其实家里墙体堵漏,用自喷堵漏胶一管,外加几斤防水涂料,涂刷四五平方米,全部成本仅为一百多元,小成本堵漏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堵个小漏需要用几十斤胶水,花费几千元……家装维修领域的水太深了,可再深也深不过某些人的“自信”。

盲目自信是骗子们最喜欢的人性弱点

事实上,骗子们对某些不肯研读“生活学”,缺乏生活常识,只会盲目自信的人的心理软肋拿捏得死死的。

很多人都有这种“本专家不可能被骗”的盲目自信,只不过版本不一。几年前,玩海南黄花梨的某业余人士,自恃去海口市场买过东西,又纸上谈兵地学过一些“识别术”,就以“行家”自居,在某拍卖平台瘋狂竞拍,结果买回一堆冒充海南黄花梨的越南黄花梨,还为无良商家点赞,写下好评。

因为这两种木材木性接近,极品的越南黄花梨与海南黄花梨极为相像,但价格相差很多。所以,别说业余人士了,就连专家也经常看走眼,没有多年的实操经验,再缺少小心翼翼多家对比查验,难以避坑。

事实上,自我迷信“专家”“行家”身份,是骗子们最喜欢的人性弱点。文玩一域,常常听闻某些商家对一知半解者上蜜糖,诸如“你真是行家”“你太识货了”之类的夸赞之词,被赞许者鲜有不笑纳的,这样的商家是昧着良心赚钱的。

套路不断更新换代,而个体维权成本高之又高。要想逃出套路“围猎”,只有先把自己的认知水准提高,提高自我防骗意识,但不可过度自信,不随便相信,查验后再相信。谨慎一些,总是不错的。

(《南方周末》)

猜你喜欢

行家黄花梨漏水
班门弄斧新传
遭雷击的黄花梨
黄花梨芝仙祝寿纹翘头案苏富比拍出35.28万英镑
海南黄花梨
呆若木鸡
滴ī答滴答,漏水啦!
积极归因方式:当船漏水了
房屋漏水后的“奇观”,实属罕见
下雨时才漏水
我是卖报的小行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