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2021-10-25杨小雨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科学探究

杨小雨

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在一个缓慢的成长过程中形成的。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尚未成型且具有极高的可塑性,正因为如此,这个阶段的教育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小学科学是小学阶段的重要课程之一,其开设目的是让学生养成用科学的思维去认识世界、思考事物的本质。本文将围绕如何在小学科学课堂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进行论证,并提出有效可行的应用策略。

在小学教学中开设科学课程,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科学思维,塑造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科学课堂教學的意义不只是要教会学生科学知识,还要重视培养学生学会运用科学的思维和眼界去思考、解决生活中的难题。因此,科学教师要改变只重视学科知识传授而忽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模式,应采用理论加实践的教学方法,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在科学实验中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用这样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思维敏捷性,让学生可以运用科学和发展的眼光来洞悉世间万物。

一、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思维能力是人类在分析事物、概括事物、对抽象及具体的事物进行系统化解读的一种能力,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之一。新教改明确指出,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对学生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小学科学课的教学也就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萌芽期,而这个阶段的学习和模仿对学生未来的人格发展和三观的形成有着较为直接的影响。基于此,小学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而科学教学在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无法媲美的先天优势,学生会在科学的探索中寻求世界的奥秘,在思维的碰撞中打开新世界的大门,从而养成创造性的思维能力,为学生之后的学习和个人发展提供强大的能力支撑。

二、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一)创设实验教学,培养科学兴趣

在学科教学中,教师如果只采用单一的教学模式,围绕课本开展枯燥的教学活动,久而久之,学生会失去对所学知识的兴趣。比如在化学学科的教学中,如果只是让学生记忆复杂且难懂的化学方程式,渐渐地会让学生对其产生抵触心理,失去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小学科学教学也是如此。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首先便要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而科学实验是最佳的手段之一。

比如,在讲授“水”的有关知识时,其中有一个知识点便是关于水的溶解性。在开展这一知识点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采用实验的方式来进行授课,提前准备好可食用的水、糖、盐和油,在实验开始前,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这里有三杯水,还有一份盐、一份糖和一份食用油,如果将盐和糖还有油分别放到这三杯水中,会出现什么情况?”这时,学生的发言会是多种多样的,有的会说消失不见,也有的会说是和水融为一体。此时,教师就可以进行实验操作,而实验的结果会呈现出盐和糖分别溶于两杯水,而食用油却和水出现了分层现象。随后,教师可以请几名学生上台来品尝盐水和糖水。互动结束后,教师就可以进行实验结论的表达:“水会变得甜和咸是因为糖和盐溶化到了水中,它们并不是不见了,而是和水变成了一体,但为什么油却和水无法相溶呢?原来是因为盐和糖具有很高的水溶性,而油的水溶性却很低,这就导致糖和盐能与水溶解在一起,但倒入油的这杯水则出现了奇妙的分层现象。”当这节课结束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将课堂所学的知识,在家中给自己的父母展示,由此提高学生的荣誉感,进而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

(二)开设自主课堂,培养思考能力

在所有的学科开展教学活动时,最后都会汇集于探究这个教学环节。因此,探究是学科教学的核心关键,也是真正能够提高学生学识能力的重要节点。以学生为主体构建的自主探究模式和以教师为主体引导学生的探究模式,前者贵在强调学生自我探索能力和思维敏捷性的培养,后者则是重点强调教师这个主体在探究环节的引导作用。而科学是在无限的假设和猜想中一步一步证明唯一解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是离不开个人的自主探究的。因此,教师要将授课的重心放在学生自主探究的环节上,进而提高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保护土壤》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提问学生土壤面临哪些危害,随后鼓励学生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并开展小组探究。学生小组探究后,教师可以让每个小组派出一个代表分享自己小组的思考结果,而此时,学生的表述大都不一样,有的天马行空,有的缺乏常识认知。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不要打断学生也不要纠正学生,而要鼓励每一位学生都要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观点。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让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而不是一味地听取正确答案。学生的发言结束后,教师就可以加入有关水土流失的实验,最后结合课本理论和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自行得出水土流失的成因及防护措施。得出正确答案后,原先天马行空般想象的学生也会恍然大悟。这种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思考科学问题的手段,能有效增强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思考的主观意识,同时也能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从而让学生对科学知识形成更为牢固的记忆。

(三)重视猜想提问,培养发散思维

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提问,引导学生进入科学探究,并对探究中遇到的科学问题和生活难题提出相应的假设和猜想,并在之后的实践和实验中找到唯一真相。这样的方法,既可以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同时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能学会猜想和建立数学模型这两个科学的思维方法,进而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在“声音的奥秘”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提出本节课有针对性且核心的问题:声音是怎么传播的呢?随后带领学生提出不同的假设,这个环节教师要让学生自己提出不同的假设,比如声音是从嘴里传出来的、声音是靠声波传递的等。接着,教师要对每一个不同的假设进行实验和理论证明,比如如果声音是靠嘴巴传出的,那么手机和通信设备又是怎么传出的呢?如果声音是靠声波传递的,那声波又是怎么产生的呢?面对自己提出的假设被推翻或又引出多个问题,学生会感到挫败感和迷茫感。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要给予学生正面的肯定和鼓励,让学生继续发散思维,思考声音是如何传播的。当学生陷入思考困境时,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提醒,比如当学生的假设都被推翻后,还没有得出结论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将食指放到自己的喉咙上感受自己说话时候会出现什么情况,这时,观察敏锐的学生会大呼声音是靠振动传播的。此时,教师就可以说:“回答得不错,但是也不够正确。因为声波是靠振动产生的,而声音是靠介质进行传播的,这个介质可以是物体也可以是液体甚至是气体,而为什么在宇宙中声音无法传播呢?因为宇宙是一个真空的大环境。”听到教师的解答后,学生会恍然大悟。这种先让学生提出假设,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寻找真相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同时,在探究中得出的答案也会让学生记忆得更为清晰且牢固。

三、结语

在新时代发展的当下,教育不能再只是单一地给学生传授固有学科知识,而是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需求,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养。本文围绕如何在小学科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进行了详细论证,并阐述了培养小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小学科学课作为新教改中的一门新兴学科,改革之路仍是漫长的,广大小学教师要共同努力,探究出最益于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小学科学教学方法,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科学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科学拔牙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