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程充满校本魅力
2021-10-25韩迎春
韩迎春:小学科学特级教师;湘科版科学教科书编写组成员;山东省名师名校长专委会会员、教师队伍建设专家库人选;滨州市名教师、教书育人楷模、小学科学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主编教科版、青岛版、冀人版《课程标准新教案》15本。
2001年,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标志,我国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教育改革。新课程改革一开始就明确提出了六个改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1.学生是课程的主体;2.“生活世界”是课程内容的范围;3.课程是学生通过反思性、创造性实践而建构人生意义的活动;4.课程的学习活动方式以理解、体验、反思、探究和创造为根本;5.教师和学生不是课程的简单执行者,而是课程的创生者。基于这样的认识,黄山实验小学科学教研组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在推进科学课程校本化实施方面做了以下有益的探索与尝试。
一、基于教情,将课程目标具体化,实现科学课程的师本化
课程最本质的特点是教师与学生双方的生命体验,是师生共同经历的课程,不是一堆知识的罗列。小到一个事件,大到人的一生,只要教育者带着明确目的,自觉地去设计,就能彰显课程的魅力。而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具有独特性,如,教育教学素养、教学风格的个体差异,教育教学价值的个体偏好,教育教学文本材料的个体理解等。正因为存在这些差异,每位教师对课程标准及其载体——教材的认识水平是不同的。为此,我们首先组织教师对课程标准、课程标准解读和教材进行全员研读,用“基于课程标准、基于核心概念、基于单元目标、基于本课教学目标四位一体的教学理念”统领教材,将课程目标分解,让教师们清楚地看到2017版的课程标准,从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和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四个方面总体规划了课程目标,又在课程内容部分将18个主要概念切分为75个学习内容,具体细化为207个学习目标,按低、中、高三个年段梯次规划了学习进阶的通道,旨在引领学生通过实现每节课的学习目标,逐渐积累完成学段目标,最终实现总的课程目标。教师只有整体把握课程标准和所使用教材的设计思路,了解它们在科学素养培养上的纵向、横向脉络及与其他学科的关联,知道每节的教学目标与单元目标、学段目标、课程目标的关系,才能真正超越教材,走进课程。只有这样,教师在教学中才能做到心中既有课程标准又有具体的教学目标,既了解学生在本课学习之前的基础,又知道在本课学习之后的走向。如下表所示。
在此基础上,组织教师对单元内容进行整合,教学后,再进行单元后测,并据后测分析了解教学中存在的不足,适时调整教学策略,着力构建更具体、更适切的课程目标,使教师备课从碎片化走向整体化,最后形成教师教学手册。与此同时,引导教师根据学生需要,研发科学素养类校本课程。如,《绘本阅读》《四季科学》《风格各异的建筑》等。其中《风格各异的建筑》荣获山东省科研成果一等奖;《科学与艺术启蒙》被评为滨州市课程创新成果一等奖;《垃圾的處理》案例,在滨州市研究性学习案例评选中获一等奖。多元的课程,实现师生在课程实施和建设中的共同成长。
二、基于学情,以学定教,实现科学课程的生本化
课程的主体是学生,从某种角度讲,课程就是每个学生的生命旅程,只有从学生的角度理解课程,才有可能筛选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课程资源,才有可能研发出实现知识、生活与生命共鸣的课程。因为课程中最有价值的,不是知识,而是能力。只有共鸣发生之际,才是课程卓越之时。我们知道学生是不同的,不同的学生带进课堂的“经验”也是不同的。这些不同“经验”与课程实施载体(教材)的联结方式、理解方式、体验方式与内化方式肯定也不一样。为此,我们实施了学情“前测”和前测分析来以学定教,改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行为。具体做法是:首先从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和存疑的问题入手,设计前测内容,然后利用每学年的寒暑假,以班为单位,辅之问卷星发布汇总,渐次形成了年级、学段的学情数据,并据此进行“刨根问底”式的分析,确定教学的始发点,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预案,引导学生开展饶有兴趣的学习,实现科学课程的生本化。如,在“呼吸与消化”单元学习前,我们就进行了如下的学情前测和教学预案设计。
三、基于校情,优化课程资源结构,实现科学课程的校本化
教育的核心是课程,课程资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程的实施范围和水平。学校课程建设的出发点是促进师生全面、个性、自主、健康地发展。教师只有走进课程,才能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和新的整合创造;才能通过课程的创新使教室成为汇聚美好事物的中心;才能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带领学生经历体验、合作探究,建立知识与世界、与自我的内在联系,将所有与伟大知识的相逢转化为智慧,从而使师生生命更加丰盈。学生只有通过课程,才能使自己成为成功的学习者、自信的个体、负责任的公民和社会的积极贡献者。为此,我们科学组基于学校办学理念,以实效为宗旨,通过优化课程资源结构,使之与教学有效结合,实现多元优化配置,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层次性和实效性的校本化实施体系。如下表所示。
课程的根本目的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形成用以统领知识的智慧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新时期,我们将以学科内课程整合为重点,全力打造校本化、师本化、生本化的课程,让每一名师生在课程“师本化、生本化、校本化”的创新实践中,享受到成长的快乐与创造的幸福。路途漫漫,我们且歌且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