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前基础作业的设计思路

2021-10-25张绪凯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倍数因数平行四边形

张绪凯

课前基础作业,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智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帮助学生形成良好数学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相对于课前预习,课前基础作业更强调探究学习的本质,更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在作业设计与实施的过程中,要紧扣教学目标,综合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水平,引导学生在具有科学性的思考探索中,初步发现问题,获得知识经验,掌握解题思路、方法和技巧。

一、关联知识经验,发展学生逻辑思维

课前基础作业的性质,主张对学生独立思考与判断分析能力的培养。教师编制内容,要结合学情和新知目标,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水平,完成作业学习。例如,“分数的加法和减法”作业设计如下:

想一想整数加法的含义,你能说出分数的含义吗?

整数减法与分数减法的含义有什么联系?

什么叫分数?什么叫分数单位?

你能发现什么共同点?整数减法与分数减法的含义相同吗?请提出问题。

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初步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算理和计算法则,提高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因为数学知识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回忆已往的知识要点,有利于学生自主建构新知,掌握数学思想和学习方法。所以,课前作业内容要突出数学转化思想的運用,锻炼和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习惯和抽象思维表达能力。

二、合理设置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课前基础作业不能局限于选择、填空等简单题目,而是要利用开放多样的作业编排,锻炼学生的辩证思维和创新意识。例如,“因数和倍数”作业设计如下:

亲自动手测量身边长和宽都是整数的物体,用算式表示长方形面积,猜一猜算式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36的因数有哪些?0,3,4,7,15,16,77中,任意选择两个数,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说一说通过什么方法找到的?

随意写几个自己喜欢的数字,找出其全部因数,总结有什么规律?

课前基础作业的设计,要明确赋予学生自主探究的权力,鼓励学生自主从实践、类比、观察等多角度,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对话自查批改,历经自我建构

回到课堂,作业评价、检查与课堂讲授同步进行,教师设置前10分钟为自查、互评、汇报环节,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取长补短,让学生在激烈的思维碰撞中探索、体验,拓展智慧,总结规律。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时,课前作业设计为“画一画生活中的平面图形”“圆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找出图形的共同特点”。回到课堂后,教师合理分组,组织学生认真观察、交流经验、汇报学习成果。学生运用量角器、三角板等工具,自主验证平行四边形特点,归纳、整理四边形的类型并进行汇报。

观察、讨论有几个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写出你的答案。

教师要把思考的空间和展示的机会留给学生,切实做到精讲多练,指导学生在探究交流中,提出自己的困惑,尝试自我生成新的知识经验。对于课前基础作业的实施,教师要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获得感悟经验,激励学生在观察、操作、比较中,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评价反馈指导,衔接探索新知

课前基础作业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起点和思路。教师应合理衔接课堂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解答疑点、难点,让学生在感受到学习数学乐趣的基础上,高效掌握知识要点,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例如,教学《因数和倍数》时,教师从“因数和倍数”概念入手,要求各小组笔算后派出代表,以小讲师的身份上台来讲一讲,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4×3=12,4和3都是12 的因数,12 是 4 的倍数,也是 3 的倍数。”教师要聚焦学生的个性化的观点,发现相同错误的原因,鼓励其他学生发言补充、纠正,探讨观点、算理、算法。教师:“一个数的因数有什么特点?”“关于 12 的因数,其他同学还有什么想补充的?12 的因数还有吗?”“怎么有序完整正确地找出 12 的所有因数呢?”引导学生在集体分析、概括中,加深对倍数和因数依存关系的理解,体会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总之,课前基础作业设计,要给予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在知识要点的深入探索中,逐渐形成勤于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同时,教师在作业督导、检查与评价中,要高度尊重学生独特观点和知识体验,耐心细致地解答问题疑惑,让学生在认知结构的重组与碰撞中,持续发散思维,自我建构,有效实现逻辑推理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与提升。

【本文系南靖县教育教学“ 十三五 ”规划2019年度立项课题“小学数学课前基础调查作业设计研究”(立项编号:njkt1932)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倍数因数平行四边形
说说“倍数”
巧用“倍数的和”
同样是倍数,为啥还不同
因数是11的巧算
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积”和“因数”的关系
“平行四边形”创新题
对一道平行四边形题的反思
判定平行四边形的三个疑惑
积的变化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