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生活情景化教学技巧
2021-10-25翁茶香
翁茶香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生活情境化教学方法,需要数学教师重视课程导入环节的教学设计,注意采取科学的教学引导方式。要有针对性地将教学内容融入现实生活问题当中,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进而产生探究性学习的欲望。这对于学生保持数学课堂上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其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都非常有帮助,既可让其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其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数学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生活工具,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应当是一个学习数学知识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加快学生数学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教师应当结合教学内容积极创设生活化情境,建立起数学知识与学生现实生活之间的有效联系,让学生更多地把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形成相应的探索意识和数学应用思维,进而实现数学综合素质的协同化发展。本文就数学生活情境化教学的技巧展开阐述。
一、挖掘教材资源,体现数学的趣味性
小学数学教学只有建立起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之间的紧密联系,数学课堂才会变得充满生机与活力,才会有效吸引学生的目光和参与热情。因此,数学教学中生活化情境的创设,应当突出趣味性,尽可能选择生活应用性强的教学素材,以便让教学对象可以减少在数学学习中的思维障碍。在进行数学这种抽象、乏味学科的学习中,丰富、有趣的课堂内容显得非常有必要。首先要强调,丰富课堂不等于课堂乱哄哄的没有纪律性,这里的丰富课堂是指把课堂上讲的内容丰富起来,可以结合到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这样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想象空间,而不只是局限于书本上那些难懂的理论。例如,在学习减法计算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结合周围的事物,让学生在具体形象中体会数学计算。比如教师可以举例:小明带了180元钱,买书本花费82元,小明应该还剩多少钱?很多学生都在生活中购买过东西,有的学生就说要先付100元 ,营业员会找回18元,加上之前的80元钱还剩下98元钱。这样,就把生活化的问题数学化了。
二、联系现实生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知识的来源与应用体现得更加明显。数学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积极联系生活来创设教学情境,增加课堂学习的趣味性,帮助学生找到学习数学的正确路径。小学数学教学以运算教学为主,单单靠练习册或者课本上的习题进行练习会显得非常枯燥乏味,往往会把学生搞得头昏脑涨,甚至对数学这一学科产生厌烦,思路难以打开。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与生活相结合。例如,在乘法的运算教学中,数学教师为了让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感受到数学课程的学习价值和乐趣,可以创设生活化情境:周末老师在菜市场买菜时,发现白菜2元一斤,老师挑了一颗4斤的白菜,需要花多少钱?老师发现西红柿3元一斤,又挑了2.5斤西红柿,需要花多少钱?老师买了两样菜,总共花了多少钱呢?在这类生活化问题的带动下,学生可以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学习意义,所以能够很好地调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三、创设生活情境,促进学习的主动性
新课标要求教师通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促进其學习的主动性。依据这一标准,教师在展开数学教学时,更应该利用学生日常生活的经验,为其设计具有直观形象和生动有趣特点的教学方案,从而促进其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具体的生活情境当中了解数学的相关知识点。我们的日常生活充满着数学的问题。教师应该利用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将教材当中抽象的知识点具体化。相对学生而言,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点,都是教师关注的内容,所以拉近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也是拉近学生与数学之间联系的主要措施。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中,尽量不要向学生灌输数学学习有多重要或学不会对个人日后有多大不利影响等思想,这样只会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负担,也可能让一部分学生丧失数学学习积极性,或者导致一些学生学习起来有紧张感,无法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和思考,从而影响其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培养其与数学的情感。
例如:针对小学三年级数学课本上的一道加减题,教师可以根据题目创设小明去商店买笔记本以及找零钱的生活情境进行教学,也可以根据题目创编一个生活小故事,如:小明在购物过程中算错了账,店主少找了零钱,小明也没有发现。店主发现后重新进行加减法运算,将钱找给了小明。如此一来,学生能够更容易地理解数学原理,也能够切身感受到学习的价值和乐趣,等于是在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下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与应用,其教学效果必然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