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教学效果的好帮手
2021-10-25戴佳雯
戴佳雯
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对小学数学教学手段的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信息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的结合,让数学教学更具有直观性、生动性、实效性和时代性,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切实提升。本文围绕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进行阐述,旨在提高教学效果。
皮亚杰认为,运算阶段的小学生通常直观地认知事物。小学数学知识逻辑性强,教学中需要把抽象问题转化为直观可感的事物,才能方便学生理解。而信息技术具有强大的展示功能与交互功能,能清晰地展示抽象的数学知识,因而受到广大师生的喜爱。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地把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有效结合,优化学生的认知方式,最终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创新信息技术应用,优化学生认知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學课堂的结合,让教师的教学方式更加多样化。但是,教师的教学方式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征,不能脱离其认知方式,否则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不断地创新教育方式,从而让信息技术成为教学的好帮手。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学生不能理解圆的半径有无数条。此时,教师就可利用信息技术演示从圆心画出无数条圆的半径,以电子白板通过动态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无数条圆的半径都是相等的,而且无论怎样画都是画不完的。这样,学生才认识到圆的半径有无数条。再如,在教学《认识立体图形》时,学生无法数出长方体有多少个面,他们的认知总停留在平面图形上。此时可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课件中清晰地展示长方体不同的面,从而帮助学生优化认知方式。
二、利用信息技术演示,揭示知识本质
数学知识逻辑性强,有严密的知识结构与体系,因此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内化。而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知识展示,从而揭示知识的本质,以帮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的结合,能给学生以视觉与听觉的冲击,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分米和毫米”时,要求学生能够联系已经学过的厘米和米的知识,这样才能对长度单位有一个系统的认知。只有揭示米、分米、厘米、毫米的本质,才能让学生感知这几个长度单位谁大谁小,以及一个单位大概有多长等。为了揭示这一知识的本质,就可制作多媒体课件,分别直观地给学生展示这四个单位的大小,同时,再联系生活中实际事物的长短让学生进行对比。这样,让学生建立直观的认知,从而了解长度单位的本质。
三、利用信息技术直观,突破教学难点
布鲁姆的教学观告诉我们,如何解决教学中的难点问题,是对教师教学工作的挑战,需要不断地优化教学手段。信息技术是现代教学手段的重要资源,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也是教学中突破重难点的关键技术。信息技术凭借其强大的呈现功能,可把教师难以用语言或图像表达的知识清晰地展示出来,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化抽象的知识为形象具体,从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知识。
例如,在教学应用题中的“相遇问题”时,很多学生对“两车速度之和乘以相遇时间等于总路程”这样的数量关系不能理解,此时就可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地演示两辆车同时从两地出发直到两车相遇的全过程。教学中教师把两车每小时行进的路程分别用红颜色与蓝颜色的线段表示出来,再通过移动拼接,让学生清晰地看到“速度之和”的意义。这样,学生才能理解其中的数量关系,从而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四、采用信息技术拓展,强化学生思维
多样性的教学方式能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因此,教学中采用信息技术拓展教学内容,能够进一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还能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思维,达到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时,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长方形、正方形以及平行四边形具有的特征。为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就可利用多媒体课件编制一个互动式的拼图游戏来拓展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计算机操作把自己熟悉的图形用电子白板画出来,如三角形、四边形等。这样,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能通过拉动图形而构成新的图案,并展示在大屏幕上,使之不仅可对长方形、正方形以及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有深入的认识,也让其学到了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这样的教学,可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强化学生的思维。
总之,信息技术优化了小学数学教学效果。信息技术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生动地展示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了优化了学生的思维认知方式,有助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只要教师科学地使用信息技术教学,就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