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创新
2021-10-25把兰芳
把兰芳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信息技术在小学教育阶段的应用日益增多,这不仅营造了良好的教学环境,还促进了教学工作的创新发展。对于小学数学学科而言,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让抽象的知识以更为具体的方式呈现出来,可以有效降低学习难度,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为了更好地落实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教育地位,做好对其应用模式的分析至关重要。
一、运用信息技术,创新课前导入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创新课前导入,能够让导入环节变得更为生动有趣,可以带给学生良好的感官体验,并实现对他们学习热情的调动。在进行导入设计时,教师要先了解学生的认知兴趣,保证在信息化导入状态下,学生可以对数学知识产生较为浓厚的探究兴趣。如在“轴对称图形”的课前导入环节中,我就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了很多图片。之后,我让学生从中挑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张图片,并说出自己喜欢的原因。在学生选出的图片中,全部都是轴对称图形,而他们给出的理由主要可以概括为“漂亮”“顺眼”“规整”等。之后,我又运用信息技术将学生喜欢的一张图片与另外一张不规则图片进行对比,让他们说一说喜欢哪一张,为什么。学生的思维由此被引导,而且他们对轴对称图形的认知和关注度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这为接下来的教学工作开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思维引导和铺垫作用,实现课前导入目标。
二、依托信息技术,创新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应用信息技术,是教师对教育行为进行创新的一种选择。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环节中,可以弥补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不足,并让他们感受和体会到数学知识的魅力,这对学生学习热情的调动起到了关键性的引导作用。在实际教学中,为了保证信息技术应用的有效性,教师要先做好教学设计,并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适时调整教学设计,保证其能以最符合学生认知需求的方式出现。如在进行“图形的运动”知识点教学时,因为学生缺少空间逻辑思维能力,对图形的运动方式理解存在不足。这时,教师就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来为学生进行知识讲解,让他们以最直观的方式进行观察,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效果。在此基础上,我还会让学生以自己的书本为实验道具,让他们按照信息技术所展示的方式进行书本的移动,由此实现图形与实物、信息技术与现实生活的有效连接,从而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取得学习的进步。
三、借助信息技术,创新课堂训练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课堂训练环节中,不仅能实现对课堂训练环节的创新,还能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实现小学数学的高效教学,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不断提升。如在完成“观察物体”的教学后,我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设计了训练习题。在习题中,学生可以看到用多个小正方体搭成的一个立体图形,但学生只能看到一个面,他们需要根据自己所观察到的信息,去计算出图形中一共有多少个小方块。在该训练中,学生不仅能完成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还能进一步探究立体图形的知识,加深对数学知识的认知,为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又如,在完成“多边形的面积”教学后,我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呈现出一个多边形,并让学生依据他们所学习的方法,完成对该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在这种训练模式下,虽然学生也是进行习题的解答,但信息技术的应用让习题更具有趣味性,而且在他们解答时,我也会运用信息技术对学生的想法和尝试予以呈现,实现学生与知识的互动,学生的训练体验在这种模式的加持下得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必然大大提高。
四、妙用信息技术,创新课后考核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最重要也最难控制的教学环节,就是对学生的课后考核。因为作业是学生在课后自主完成的,他们在做作业时的状态如何,他们运用何种方式来完成作业,都是教师未知的。因此,为了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课后状态,加强师生间的有效互动,我们可以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妙用,完成对课后作业及其考核环节的创新,由此实现小学数学学科的素质教育目标。如在完成“扇形统计图”的知识点教学后,我就让学生回家统计自己家最近几个月的用水情况,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扇形统计图的制作。在学生进行该作业时,家长要用短视频的方式将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拍摄下来,并上传到班级群中,我则结合视频对学生的作业予以点评。除此之外,我还在线上教育系统上与学生进行交流,让他们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及时地得到指导,避免学习困难的积累。这样,就提升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小学數学教育教学创新过程中,合理应用信息技术,能够加快创新的进程,并在满足学生兴趣需求的基础上,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促使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实现高效发展。为了保证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教师还要掌握学生的认知兴趣,并根据课堂教学行为的需求优化设计信息技术应用模式,以确保其在课堂教学中发挥最大效能,为小学数学教育工作的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