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个学生都能更好地发展
2021-10-25彭华
彭华
在教育中,把面向每一个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和立足点,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精神出发,分层递进,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中去,主动学习知识,增长技能,让各层次的学生都产生主动探求新知的欲望。
一、固本追源,教学必须面向全体
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由此可见, 数学教学必须面向全体,这是由教育本身的性质、任务和功能决定的。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就是学习的主人。我们的数学课堂必须对所有学生负责,追求人人有进步、个个有发展。面对任何一个教育对象,教育都应该有所作为。
二、高屋建瓴,教学中学生现状剖析
理想与现实之间,隔着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俗话说:“荷花出水有高低,十指伸出有长短。”更何况是一个班上的几十名学生。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原因,学生中存在着显而易见的差异:有的思维敏捷,刻苦勤奋;有的反应迟钝,自觉性差;有的基础薄弱,但踏实肯学;有的天资聪颖,却贪玩懒惰……
三、行思坐想,教学如何兼顾两难
一节面向全体的数学课,怎么能够让有着千差万别个性的学生,统一步调,面面俱到呢?如何做到既保证“面向全体”,又兼顾“提优”“补差”?这似乎是一个两难的问题。
我们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把每个学生都置于自己的视线之中,针对学生不同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个性特征以及不同的学习习惯,来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实施不同的教学策略,充分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关爱每一个学生,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从而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学有进步,先后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
四、立体建构,实施分层教学
在对班内学生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分层操作。首先,老师对班内的学生进行评估,通过他们之间的差异性来预测学生的水平,并灵活设定学习目标;其次,老师在了解学生的学习潜能之后,按照不同层次的要求准备不同的教学材料,实施相应的分层教学。
(一)多维目标,让每个学生都能有章可循
教学目标多维,可以根据教材特点,从各类学生实际出发,分层设计教学目标。目标中的“基本要求”,就是所有學生都能达到的;目标中的“中等层次”,是多数学生经努力后可以达到的;目标中的“较高层次”,则是少数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达到的。学困生只要求学会最基本、最主要的知识;对中等生要在“熟”上下功夫,发展分析综合能力;对学优生要求深刻理解,灵活运用,启迪思维,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分层设问,让每个学生都能有话可说
所谓课堂提问,是老师利用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经验来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新知识的方法。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使用率很高的一种教学手段。那课堂提问怎样才能照顾参差不齐的全体呢?在提问时,我一般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在课堂教学时,为了让每个人都有发言的机会,激发他们学数学的积极性,我会分层次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
在教学《梯形面积》这一新授课的时候,关于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我让那些学优生回答这样的问题:你能利用我们之前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的经验,思考一下梯形的面积该如何转化吗?在学优生已经思考出可以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平行四边形的时候,我会让学困生说一说,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梯形面积有什么样的关系。
(三)梯度练习,让每个学生都能有题可做
所谓梯度习题,是指在数学课堂的教学中,围绕课堂教学中的不同环节,设计的不同层次的习题,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紧扣学生的认知特点。这样的练习能让学生的思维走向有序,并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功感。
例如, 有一题: 0.6的计数单位是 ( ),再增加( )个这样的计数单位是1,最小的素数比0.6大了( )。我会让学困生回答第一问,他们只需要知道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0.1就可以了,而这个知识点是不需要多少思维含量的。对于第二问,我则让中等生来回答,因为这里不仅仅涉及小数的计数单位,还涉及了小数减法,但这两点也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最后一问,则让学优生来回答,因为增加了最小的素数,是另外一个单元的知识点,需要学生把知识点前后连贯起来思考。这样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成功的乐趣。
(四)多元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有奖可拿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老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恰当的评价,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自我评价,激励自我的发展,也可以在小组内同伴互评,促进组内成员的共同进步。而作为老师,更应该用好老师评价。我们要用欣赏的眼光,蹲下来看学生的世界,并发自内心地为学生的成长进步鼓掌喝彩,用良好的心态,慎重选择评价的方法,让学生在老师的评价中找回学习的自信。最后,我们还可以结合家长评价,让家长参与评价学生的工作,把学校评价带给家长,走进他们的家庭,同时倾听家长的反馈,促进家校联系,为学生的发展保驾护航。
(五)差异辅导,让每个学生都能有高可拔
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老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一节课下来知识掌握的情况,利用课堂练习或课后时间进行个别指点与辅导,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要基于他们自身的情况,分别为他们设置“跳一下就摸得着”的题目,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学习能力,个个有所提高。
只有我们老师对每一个学生都“不抛弃”,每一个学生对学习都“不放弃”,承认差异,利用差异,缩小差异,才能让每个学生都能更好地发展。 我们的数学教育才能真正面向全体,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