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探索未知中, 激发孩子的创新能力

2021-10-25张智慧

父母必读 2021年10期
关键词:航天事业航天员火星

保护孩子的好奇心,鼓励孩子对未知进行探索,再逐渐培养孩子持续热爱的能力,才有可能激发孩子成为创新型人才。

跟随“神舟十二号”飞船去太空出差的3名航天员,无论是在太空拆快递,还是在太空吃苹果、在太空跑步、在太空打乒乓球,他们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大家的心。同时,因为能直接通过视频看到他们在太空真实的生活状态,这极大地满足了孩子对于太空的好奇和想象。如何能从孩子对太空领域的兴趣角度出发,培养孩子的创新与创造能力,我们专门请到了航天领域的科普专家张智慧老师进行分享。

太空有太多未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从古至今,我们对太空奥秘的探索,一直没有停止过。中国人自古就有飞天的梦想,且不说《嫦娥奔月》《夸父追日》这些传说,还有像万户飞天这样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追求未知,探索宇宙的无穷奥秘。而孩子对太空的好奇一点不少于成人。其实,对孩子来说,能长久吸引他们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未知。而太空领域里正好有着太多的未知,能吸引孩子、激发孩子主动地去探索,去发现更多的奥秘。

这些年,我经常到中小学做科普讲座,组织各种面向中小学生的科普活动,一直以来致力于科普教育工作,就是希望让孩子保持对太空探索的好奇心,吸引他们把视线从地球投向更远的宇宙,在孩子的心里埋下一颗探索太空的种子,这样就可能会激发孩子未来加入航天队伍的梦想,成为推动我们国家航天事业发展的创新型力量。

孩子对太空的好奇五花八门

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他们对太空好奇和关注点的方向有所不同。

低龄儿童对太空的兴趣呈现两极化。一类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比如他们想了解航天员在太空中是怎么生活的,怎么上厕所,怎么睡觉,吃什么,等等;另一类是与想象力有关的问题,这些孩子通常对自己无法想象的东西产生好奇,比如黑洞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宇宙里到底有没有外星人,如果有,他们是什么样子的。

年龄再大一些的孩子可能会对航天工程本身、航天员职业等话题比较感兴趣,比如有的孩子会问:“为什么我们国家的火箭不能像马斯克造的火箭一样重复使用呢?”“张老师,我也想当航天员,我该怎么努力呢?”“我以后上什么大学,选什么专业才有可能成为航天员?”

另外,我还发现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随着我们国家这些年持续开展的月球探索和火星探索,孩子们对月球和火星的兴趣都很高,但是对火星的兴趣明显高于月球。我想这也许源于火星是当前深空探索的热点。同时,火星距离地球更远,更为神秘,有些孩子会觉得关注火星是一件很酷的事情。当然,关于火星的科普图书、展览等也非常多,这些对于激发孩子的兴趣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让孩子与太空的距离更近

以前,很多中国孩子对太空的兴趣是从天文开始的,或者说从看星星开始的。但现在,随着我们国家航天事业的发展,航天发射活动日益频繁,特别是中国有了自己的空间站,航天员已经能够长期在太空生活,媒体对航天报道的内容产品非常丰富,高品质的航天科普图书越来越多,航天主题的科技馆、航天主题展览也不断出现在各个城市,可以说,太空与孩子的生活距离越来越近了。

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可以不断地鼓励和持续引导孩子对太空的好奇,还要善于抓住生活中的资源,让孩子有机会接触航天科技,激发孩子更多的关注和兴趣。比如:

●买一些适合孩子阅读的航天科技绘本或科普图书,与孩子一起阅读。

●有重大航天发射任务的时候,与孩子一起看发射的直播或新闻报道。

●有条件的话带孩子去现场看一次航天发射。

●如果你所在城市有相关的展览,带孩子去看一看。

●利用网络平台,听一听相关专家的科普讲座。

●引导孩子关注航天员特别的太空生活。

宏大的发射事件能给孩子带来震撼,航天员在太空的特别生活也能吸引孩子的好奇心。在我们的航天队伍中,很多“90后”业务骨干,在回忆他们自己的成长时,很多人都说正是因为当年看到了杨利伟飞向太空的场景,有了深刻的印象与向往,从此对太空感到好奇并最终选择了从事航天事业。我相信,随着我们国家天宫空间站的建成,一定会有更多的孩子爱上航天科技,爱上太空探索,未来也一定会有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航天事业,不断推动我们国家太空探索事业的创新发展。

从航天领域谈儿童创新能力培养

我们国家的航天事业一直走的是自主创新发展的道路,从“东方红一号”卫星到中国天宫空间站,从地球轨道卫星到火星探测器,经过几代航天人的努力,取得了航天技术与工程的重大突破与创新。这些创新的关键是因为有一批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队伍。而且,目前我们国家航天科技的队伍为全世界所瞩目的就是年轻化,比如空间站核心舱的研制团队、新型舱外航天服的研制团队、新型火箭研制团队都是由平均年龄35岁、极具创新能力的年轻人组成的。我认为所谓创新能力不是玄幻的从无到有,也不是刻意的标新立异。创新能力是建立在一定的知识储备之上,能够对所探究的问题提出有建设性的解决方案的能力。特别是像航天这样的工程实践性很强的领域,对创新能力的需求往往表现在对实际工程问题的解决能力方面。同时,工程目标的设定、工程问题的提出同样也需要有创新思维。

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

爱因斯坦曾对传记作家塞利希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罢了。”作为一个妈妈,我特别能理解,父母最头疼的问题就是孩子没完没了地问为什么,特别是很多问题不着边际,让人无从回答。其实孩子的成长就是一个探索未知的过程,从咿呀学语到侃侃而谈,每个孩子都要学习认知他周围的世界,正是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想象力驱动着孩子的不断成长。而提出问题,正是孩子们基于想象和好奇,理解世界、不断调整自我认知的学习过程。

但是,这种好奇心不会一直那么强烈。当孩子完成基本认知建构后,他的好奇心就会下降。另外,如果孩子在探索的过程中总是遇到挫折,比如经常得到父母类似“你胡思乱想什么”“这不是很简单嘛”等类似的回复,那么孩子的好奇心就会因受到打击而逐渐丧失。好奇心丧失最直接的结果就是想象力和思考积极性的降低,甚至是不会提问或者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

培养孩子热爱的能力

热爱不是单纯的兴趣,热爱代表着愿意为之付出。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谓乐之者,就是愿意为之,不畏困难与艰险。兴趣不等于热爱,从兴趣到热爱,中间还有知识积累、专注力、毅力、关联与分析等素质的养成。在航天工程中,提出一个创新想法后并没有结束,最难的是通过工程实践将其实现,这就需要不断地论证想法,综合各种知识与技术,克服各種困难加以解决。其中,知识储备、专注力、毅力、建立知识关联等因素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只有持续地热爱,才能最终实现自己的创新想法。

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这个词很“热”,但其实它并不神秘,它与儒家经典《中庸》中所叙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异曲同工之妙。这种思维一方面注重逻辑与论据,同时也体现独立与自主的人文精神,即不盲从权威,不囿于经验。对孩子而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要鼓励孩子遇到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学会从多个不同角度来理解并解决问题。

总之,创新是一种品质。孩子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父母持续细致的关注。希望对航天的好奇与热爱能成为孩子心中的一颗种子,在父母的引导下茁壮成长,为孩子成为未来的创新型人才打下基础。

猜你喜欢

航天事业航天员火星
我是小小航天员
写给航天员叔叔的一封信
玩转火星
以加强党的建设促进航天事业发展新跨越
火星!火星!
绝境成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助燃剂”
从组织发展战略分析航天科技人才培养策略
航天员失重是怎么回事
火星之旅
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