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舞和健步走对中老年女性身心健康的影响*
2021-10-25王永胜皇甫尚峰宋清华
王永胜, 皇甫尚峰, 王 楠, 宋清华
(1. 河南理工大学体育学院 医学院骨科研究所, 焦作 454000; 2. 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校本部), 河南 郑州 450000)
人到40岁以后,以心肺耐力和身体稳定性明显变差为主要表现特征的各项身体机能开始日趋衰退。在心理健康方面,女性较男性更易发生情绪波动甚至发展为心理障碍性疾病,故中老年女性身心健康尤其心理健康问题,一直以来颇受医患双方关注[1,2]。随着生活水平的快速改善及大众对自身健康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近年来大众健身热尤其老年人健身热正在日常生活中悄然兴起。例如,健步走、广场舞、太极拳及老年舞蹈等在老年人中得到了快速推广与普及,尤其广场舞和健步走这两种锻炼方式更为常见,但这两种较为常见的锻炼方式在调节人体身心健康方面是否有明显区别,本研究以中老年女性为观察对象,通过比较这两种健身方式对中老年女性心肺耐力、身体稳定性及心理情绪的影响,进而分析与探讨相关干预机制,旨在为中老年女性科学健身提供方法引导。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焦作市山阳区45~65周岁的中老年女性长期居民为研究对象。于2019年7~9月间,发放调查问卷,同时结合电话咨询和走访等方法,主要调查和统计年龄、身高、体重、文化程度、健身锻炼习惯史和身体健康状况(主要包括:肢体功能障碍情况、认知功能和精神疾病情况及身体是否具有其他明显器质性病变疾病等),共计发放问卷450份。入选标准:(1)年龄45~65周岁,小学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中老年女性;(2)无健身锻炼习惯,身体健康状况良好;(3)无明显生活经济负担,与子女及亲属等无明显矛盾,家庭和睦;(4)以公园附近具有充足的锻炼时间、能自愿积极配合的社区居民优先筛选。排除标准:(1)有认知功能障碍者或合并有其他精神疾病的患者、聋哑或视觉障碍的患者;(2)肢体功能障碍者、严重肥胖者、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及严重肝、肾或糖尿病等器质性病变不适宜参与试验者;(3)不愿或不便参与本试验者或无时间保障者。共计筛选100例为试验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将试验对象分为广场舞组和健步走组,每组50例,分别进行锻练干预。但在锻炼过程中,由于生病等特殊原因健步走组和广场舞组分别脱落5例和4例,最终两组分别以45例和46例被纳入统计分析。两组基本资料,经组间统计学一致性比较,P均>0.05,具有可比性(表1)。
1.2 干预方法
健步走组沿公园人行步道独自进行健步走锻炼;广场舞组则在公园广场以音乐为背景集体进行广场舞锻炼。为尽量排除其他干扰因素,所选试验对象日常均无健身习惯和明显健身项目爱好倾向,要求所有受试者仍以原生活方式和习惯维持正常生活。在整个观察期间,受试者均以健步走或广场舞干预,不再采用其他锻炼方式。两组受试者均每周锻炼5 d(于周一和周四调整休息,若在训练日遇雨天等特殊因素影响,微信或短信通知各组统一停训调整为休息日,同时可将随后的周一或周四调整为锻练日,尽量保持每周锻炼5 d),每天下午锻炼1次,每次锻炼60 min,负荷强度为中等(即受试者运动过程中心率在120 beats/min左右,左手戴国产VOSSTR-B9+型智能手环自我监测脉搏),共计持续锻炼12周,实计56 d。在锻炼过程中,剔除严重患病者(指12周内因病住院或居家调养连续缺席1周者;或在因各种因素致使踝、膝关节等下肢损伤疼痛、对评价结果产生干扰者)。锻炼次数缺席6次以上者或连续缺席1周者不被纳入统计分析。
1.3 评价方法
于锻炼前及经12周锻炼后,分别对两组受试者的心肺耐力、身体稳定性和生活满意度等相关指标进行检测;另于第1周和第12周锻炼后对两组受试者的锻炼后情绪进行评价。
(1)采用“简易台阶试验”评价心肺耐力。台阶高度30 cm,听开始口令后受试者以每分钟90步的步频开始试验,待脉搏达到140 beats/min或受试者出现呼吸困难、恶心或眩晕等情况时停止试验,记录时长,时间越短提示心肺耐力越差。(2)采用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价身体稳定性。该量表主要包括“闭眼站立、双脚并拢无支持站立、单腿站立、坐下、站起、上臂前伸、双足交替踏台阶、双足前后站立及转身1周”等14项内容,评分越低提示身体稳定性越差[3]。(3)采用“生活满意度自评量表(life satisfaction index A,LSIA)”评价受试者对当前生活状态的满意情况.该量表由20项“同意--不同意”式条目组成,自评分累计为0~20分,分值越低提示满意度越差[4]。(4)采用“锻炼后情绪体验量表”评价锻炼后情绪,该量表主要包括“愤怒、紧张、疲劳、慌乱、精力、抑郁和自尊感”7个分量指标共计40个题目,评分越低提示情绪状态越好[5]。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由表1可知,两组受试者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P> 0.05)。由表2和表3可知,经12周锻炼后,两组受试者的身体稳定性和生活满意度较锻炼前均有明显改善(P< 0.05),心肺耐力指标较锻炼前虽有改善趋势但改善效果均不明显(P>0.05);另经组间改善效果比较,广场舞组身体稳定性和生活满意度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健步走组(P<0.05),但心肺耐力指标两组间改善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由表3可知,另经锻炼后情绪体验评分比较,第1周时广场舞组的锻炼后情绪体验量表评分明显优于健步走组(P< 0.05);第12周时健步走组较第1周时有明显下降趋势(P< 0.05),而广场舞组较第1周时有无明显变化(P>0.05);第12周时广场舞组显著优于健步走组(P<0.01)。
Tab. 1 Comparison of basic data of the two groups of subjects
Tab. 2 Comparison of cardiopulmonary endurance and physical stability indexes between two groups of
Tab. 3 Comparison of the scores of life satisfaction and exercise emotional experience scal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subjects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经12周锻炼干预后两组受试者的心肺耐力虽有改善趋势但改善效果均不明显,而Berg平衡量表和LSIA量表评价资料均较干预前有明显改善,且以广场舞组Berg平衡量表和LSIA量表评分改善效果更为显著(明显优于健步走组),但两组间心肺耐力改善效果无明显差异;另从锻炼后情绪体验评价来看,两个时间点广场舞组情绪评分均明显优于健步走组,随时间延续广场舞组无明显变化,而健步走组的情绪体现表现却明显变差。提示,从对体质健康的锻炼效果来看,针对心肺耐力习练两者均未呈现明显改善效果,这可能与持续锻炼的周期较短有关,但广场舞对身体稳定性的锻炼效果更理想;从对心理健康的锻炼效果来看,广场舞更有益于受试者保持良好的锻炼情绪和日常生活精神状态,对心理干预效果更理想。
起源于中国的广场舞又叫中国大妈舞,正以其独特的集体舞蹈方式与健身魅力走向全球,而健步走却因其不易受场地及人员所限的锻炼便捷性,得到了广大独行者们的青睐。功能康复理论与实践相关报道普遍认为,体育学锻炼行为是维持人体体质健康及调节心理状态最有效、也是最为绿色的手段[6,7],至于体育学手段调节人体身心健康的健身机理及有效性,早已得到科学证实和普遍公认,本文在此不再赘述。本研究证实广场舞较健步走对中老年女性身心健康的干预效果较优,尤其对身体稳定性、情绪体验及心理感受方面的干预效果更为突出。究其原因,与健步走比较,广场舞具有如下明显优势:其一,广场舞的动作过程是以肢体间的快速动作变换和协调配合来完成,这一动作变换和配合过程有益于受试者反应能力和身体灵活性,同时下肢稍屈膝状态下的动作变换过程,及躯干以腰为轴做各种转体、转髋或送髋动作,既可充分调动机体各关节参与活动及提高关节活动度,又能对下肢及下腰部等人体的核心肌肉起到刺激和锻炼作用,而无论是肌力还是反应能力或身体灵活性的有效维持和改善,对人体保持良好的稳定状态都是至关重要的[3,8]。其二,健步走之类的自娱自乐式独自锻炼方式,随锻炼时间的延续会因缺乏必要的人际交流而产生孤独感进而大大降低习练的兴趣,而广场舞在欢快背景音乐伴奏下进行的集体健身活动,可以有效消除习练者孤独感,起到充分调动习练热情及愉悦身心的效果[9],曾俊等[10]也认为广场舞之所以深受中老年女性喜爱,应与其所蕴含的丰富娱乐氛围有关,这种氛围既能使习练者心理处于放空或忘我的陶醉式放松状态,又能促使其从心理上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进而益于长期获得较优的情感体验状态。第三,中老年女性多因生理或环境等因素,易产生以多伴有孤独感为主的自卑、抑郁或焦虑等心理障碍[11,12],相关报道提示[5,13],针对老年人群无论采用何种形式的活动,均应考虑更多关注习练者畏惧孤独、渴望交流和被认可这一特殊心理需求;而广场舞具有的良好互动氛围,一方面可为他们尽早回归社会、融入社会甚或体现自我提供了机会和途径,另一方面彼此间的交流或技艺切磋,有助于降低孤独感和提高存在感,这些会对改善心境及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有益,进而也必将益于提高生活满足感。
综上所述,从动作过程来看,广场舞动作结构与动作过程较健步走单一的行走动作,更益于受试者肌力、反应能力和身体灵活性得到有效刺激和习练,对维持和提高受试者身体稳定性效果更优;从活动方式来看,广场舞浓郁的集体活动方式利于营造浓郁的健身活动氛围及彼此切磋交流的环境,可以有效消除习练者孤独感以利于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益于锻炼后良好体验情绪得以有效维持,这不仅对受试者保持日常锻炼积极性及提高锻炼的效率非常重要,也对改善受试者生活情趣和希望及提高生活质量满意度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