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医疗卫生机构护理效率综合评价
2021-10-25黄上玉慧冯启明覃娴静
黄上玉慧,冯启明,冯 俊,邓 蒙,覃娴静,李 贞
(1.桂林医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2.广西医科大学卫生与健康政策研究中心,广西 南宁 530021)
2019年突发的新冠肺炎(2019-nCoV)疫情,让我国卫生事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迅速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对我国卫生资源配置效率提出了新的要求[1]。在有限的护理资源配置下,如何获得高效的产出,最大化的满足患者健康需求,是当前我国卫生领域所关注的重点之一[2]。护理效率指将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投入护理单元中,所获得的护理活动和护理措施的总和[3]。研究表明,护理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患者的康复时间与速度[4]。目前,国内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评价护理效率多以单体医院护理单元效率评价为主,以少数民族地区、省份角度宏观评价护理效率的研究较少,广西尚无此类研究。本文应用DEA对2019年广西14个地级市和广西欠发达少数民族聚集地的护理效率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对广西和我国西部地区卫生事业的全面发展和实现人人享有平等的卫生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本文数据资料来源于2020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20 年《广西卫生健康统计提要》。
1.2 研究方法
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由美国运筹学家Charnes和Cooper提出,是一种对具有相同性质投入和产出的决策单元(DMU)进行效率分析的方法[5],所得结果为1则相对有效,结果<1则相对无效;包括规模报酬递增(IRS)和规模报酬递减(DRS)两种状况。综合效率是实际产出与最优产出之比;规模效率是指评价单元实际规模与最优规模之比;纯技术效率指受客观因素影响后的生产效率[6]。
DEA分析法用于评价卫生资源配置效率时操作简便,不仅可以判断决策单元(DMU)的有效性,还可获得要达到DEA有效的目标值[7]。本文假定规模报酬可变,运用DEA中的BCC模型,使用DEAP 2.1软件测算广西医疗卫生机构护理效率。
1.3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本研究指标的选取通过文献研究法[8,9],并结合2020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广西卫生健康统计提要》的数据的可获得性,根据DEA模型对评价指标的样本量要求,评价单元需大于2倍的投入、产出指标个数[10],确定本研究投入、产出指标个数均为2个。本研究的投入指标为注册护士数(人)、床位数(张),产出指标为出院患者(万人次)、床位使用率(%)。
2 结果
2.1 2019年广西14个地级市护理投入与产出情况
2019年,从投入角度来看,广西14个地级市护理投入排名前3的地区分别为南宁、柳州和桂林市。从产出角度来看,出院患者人数排名前3的分别是:为南宁、柳州和桂林市;床位使用率排名前3位的为钦州、玉林和贺州。见表1。
表1 2019年广西14个地级市护理投入与产出
2.2 广西医疗卫生机构护理效率DEA分析
2019年,广西14个地级市护理综合效率均值为0.916,DEA有效的有4个地级市,占总体评价单元的28.57%,提示这4个地级市的护理资源投入得到充分利用,达到了相对最佳产值。而剩余10个地级市DEA均表现为无效或弱有效,提示这些地级市存在护理资源投入冗余或者产出不足的现象。技术效率的均值为 0.963,技术效率为1的有10个地级市,占总体评价单元的71.43%。技术效率优于综合效率,提示广西有近三成的医疗机构护理资源的投入与产出比例欠佳。规模效率的均值为0.997,提示广西14个地级市总体上护理资源的投入与产出的规模较为合理,但规模效率为1的仅有4个地级市,提示规模效率在各地级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南宁、柳州、梧州、钦州、玉林、百色、贺州、河池市为规模报酬递减,北海、崇左市为规模报酬递增。见表2。
表2 广西14个地级市护理效率的DEA评价结果
2.3 非DEA有效的地级市投影分析
利用DEA-CCR模型分析非DEA有效地级市的投入、产出的理想值,得出投入指标过大或者产出不足数量,以及每个非DEA有效的地级市需要的改进投入、产出量。2019年,广西10个非DEA有效的地级市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投入冗余或产出不足。其中,以南宁市为例,在护理产出既定的情况下,注册护士、床位均存在投入冗余,若要达到理想值,需减少7261名注册护士,减少11,539张床位;产出指标不足主要体现在病床使用率上,提示南宁市在护理投入不变的情况下,需增加75.06%的病床使用率才可达到理想值。其余地级市的投入冗余与产出不足情况。见表3。
2.4 广西少数民族聚集地护理效率
2019年,广西4个少数民族聚集地中,除来宾市外,其余3个地级市表现为DEA无效或弱有效,占比为75%,见表2。结合投影分析结果来看,均表现为卫生资源投入冗余状态,实际值>理想值,见表3。
表3 非DEA有效地级市的的松弛值和目标值
3 讨论
3.1 广西14个地级市护理效率有待提高
广西14个地级市护理效率DEA有效的地级市占总体的28.57%,而有10个(占比71.43%)地级市的护理效率不高。这些护理效率不高的地级市均存在护理资源投入与产出的比例不协调。新医改以来,《医院管理评价指南》、“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广西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7-2020年)》等政策文件的颁布,为广西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随着广西医疗机构规模的扩充,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持续增加注册护士数量,并将护理人员配置纳入医院等级评审、院长目标考核重要内容,以确保护理人员数量与床位数的协同增长。但可能由于护理资源投入增速过快,而产出速度欠佳,导致出现投入与产出比例较差的现象,因此,部分地级市的医疗机构未达到最佳护理效率,与国内学者研究相一致[11]。国内相关研究表明,合理利用护理人力和优化护理人员结构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护理质量,并能有效弥补注册护士短缺的现象[12];提示广西在开展“十四五”卫生发展规划编制时,应注重优化护理人员结构,医疗机构各科室可参照WHO推荐的医务人员职称比例,高、中、初级职称比例为1∶3∶1进行护理人力资源的配置[13];并发挥广西区内医学院校的优势,为护理人员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优化护理人员队伍结构。
3.2 护理效率较低,规模效益不高是主要原因
本研究显示,各地级市的技术效率高于规模效率,表明规模效率值是导致综合效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提示应有针对性地扩大卫生资源规模,以实现规模效益有效,或优化将现有规模资源结构。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源于广西各地级市经济水平不同,因此对于护理的财政投入有所差异;另一方面,可能与医疗机构的信息化建设情况有关。国内相关研究表明,由于医疗机构的信息化建设欠佳,护士长每日用于解答病人费用问题、领取药品的时间过长,而从事病房护理管理工作的时间较大程度上缩短,直接影响了护理效率的提升[14]。广西DEA非有效的地级市中,规模报酬递减的地级市占比为80%,说明这些地级市需强化区域卫生规划,同时,需控制医疗机构规模,或合理降低护理人力资源的投入。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我国医疗机构护理人员短缺现象并未得到改善,降低护理人力资源投入不符合实际[15]。提示今后相关部门在制定“十四五”卫生发展规划时,应加强对护理质量和安全的管理,同时,应避免医疗机构规模的过快扩张[16]。
3.3 非DEA有效的地级市存在投入冗余及产出不足的问题
本研究显示,广西非DEA有效地级市的注册护士数、床位数存在投入冗余。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源于近年来医疗机构规模的不断扩张,导致了注册护士与床位的投入增加;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相关部门在进行卫生资源配置时,仅考虑卫生投入的增加,而忽略了优化卫生资源结构[17]。注册护士数与床位数投入冗余的现象与我国目前注册护士数不足的实际情况相悖,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随着注册护士数的不断增长,护理人力资源的配置状况得以优化,从而促进了护理质量和安全的提升。从产出的角度来看,病床使用率欠佳,说明近年来广西护理事业的快速发展使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从而对医疗卫生服务产生逆性需求,导致产出不足现象的出现,与国内学者研究相一致[11]。提示今后在制定卫生规划时,在合理增加投入的同时,应促进管理机制的优化和创新,使卫生资源从依靠规模扩大的外延式发展转型为依靠优化卫生人力资源结构和管理水平的内涵式发展。
3.4 广西少数民族聚集地护理效率有待提高
广西是中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区,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百色、河池、崇左、来宾4个地级市的常住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占75%以上,为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地[18]。《“十三五”促进民族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兴边富民行动规划(2016-2020年)》中明确指出,加大对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投入,推进少数民族事业、兴边富民行动、人口较少民族等重点领域建设,强化民族地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卫生资源重点向贫困民族聚居地倾斜。“十三五”以来,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健康水平逐年改善,但本研究显示,广西民族地区仅来宾市护理资源的利用相对充分,DEA非有效地级市占比超七成。其中,崇左市为规模报酬递增,护理投入速度未跟上产出速度,需适当扩大规模或增加产出;但投影分析结果显示,这些地级市均存在注册护士和床位投入冗余的现象,扩大规模不符合实际,需合理增加产出。提示今后制定广西“十四五”卫生规划时,可通过提高护理人员的绩效,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在有限的护理资源投入的前提下,最终实现产出的最大化。百色、河池市为规模报酬递减,说明这些地级市护理资源投入的增速快于产出的速度,注册护士数和床位数规模增长过快,反而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下降。提示今后在制定广西“十四五”少数民族地区卫生规划时,应合理控制规模,避免卫生资源的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