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BiPAP联合INSURE技术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失败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1-10-25桦,唐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胎龄肺泡重度

陈 桦,唐 萍

(1.西安高新医院儿科;2.西安高新医院新生儿科,陕西 西安 710068)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多发于早产儿,患儿表现为肺泡塌陷,可导致一系列呼吸及相关性肺损伤,严重威胁患儿生命安全[1]。临床采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BiPAP)联合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拔管给予鼻塞式气道正压通气(comtinuous postive airway pressure,CPAP)技术(intubate-surfactant-extubate to CPAP,INSURE)治疗,BiPAP采用高压和低压两个不同水平,能够使患儿肺内气体保持均匀分布,避免人机对抗,有效改善通气功能[2-3]。INSURE技术根据病情状况,使用PS后,若情况稳定,则立即或尽早拔管,改用CPAP,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防治中具有重要作用,但仍然存在部分患儿治疗失败[4]。因此,总结分析BiPAP联合INSURE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失败的因素,对于临床选取合适的治疗方法具有指导作用。当前,关于影响BiPAP联合INSURE治疗失败的研究鲜有报道,鉴于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医院出生的78例采取BiPAP联合INSURE治疗的呼吸窘迫综合新生儿的资料,探究治疗失败的因素,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9年5月西安高新医院出生的78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的资料,均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均符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路径(2010年版)》诊断标准[5];均经胸部X线检查证实;均由同一医疗团队采用BiPAP联合INSURE治疗;

排除标准:食道闭锁患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出生后即需要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儿。

1.2 方法

根据BiPAP联合INSURE治疗是否失败,将患儿分为成功组和失败组,统计两组患儿临床资料,包括性别、胎龄、多胎、出生体重、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产前激素使用、胎膜早破、分娩方式、Apgar评分(出生后5 min)、宫内窘迫、宫内感染、窒息、心率、呼吸、平均动脉压、pH、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arterial carbon dioxide partial pressure,PaCO2)、动脉血氧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2),肺表面活性物质应用前测定心率、呼吸、平均动脉压、pH、PaCO2、PaO2、合并症(肺炎、肺出血)、PS总剂量、出生后72 h红细胞比容、总吸氧时间和住院时间。

BiPAP联合INSURE治疗失败判断方法[6]:拔管1周内出现以下情况之一患儿:呼气末正压≥6 cm H2O,FiO2>40%才能维持经皮血氧饱和度88%~93%;1 h内发生4次以上呼吸暂停;严重呼吸性酸中毒(pH<7.2,PaCO2>70 mmHg)。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BiPAP联合INSURE治疗失败率

经BiPAP联合INSURE治疗,共有22例治疗失败,失败率为28.21%(22/78)。治疗失败患儿均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22例患儿症状均明显改善,其中1例出现肺出血,1例肺部感染,均采取针对性治疗。

2.2 两组患儿临床资料

两组性别、多胎、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产前激素使用、胎膜早破、分娩方式、肺炎构成比及Apgar评分、心率、呼吸、平均动脉压、pH、PaO2、PS总剂量、出生后72 h红细胞比容、总吸氧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肺出血、重度窒息、宫内窘迫、宫内感染构成比及PaCO2、胎龄、出生体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资料比较

2.3 BiPAP联合INSURE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失败的影响因素

将胎龄、出生体重、宫内感染、宫内窘迫、PaCO2、重度窒息、肺出血作为自变量,对其进行赋值(见表2)。以治疗是否失败(否=0,是=1)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肺出血、重度窒息、宫内窘迫、胎龄<30周、出生体重<1.2 kg、宫内感染、PaCO2>55 mmHg均是影响BiPAP联合INSURE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见表3)。

表2 自变量赋值

表3 Logistic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主要是由于早产儿肺发育不成熟,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肺表面张力增加致使肺泡塌陷,引发患儿呼吸困难[7-8]。随着通气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无创通气逐渐得到广泛应用,能够减少机械通气插管带来的肺损伤和相关并发症[9]。BiPAP联合INSURE用于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取得良好效果,但仍然存在部分患儿治疗失败[10]。然而,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病情复杂,引起治疗失败的因素较多。因此,分析其失败的危险因素,对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以及有效避免不良因素均有重要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BiPAP联合INSURE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失败率为28.21%,提示BiPAP联合INSURE治疗失败率较高,应引起重视,加强防范。陈志凤,等[11]研究结果表明,INSURE策略用于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失败率为30.00%,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本研究结果显示,失败组宫内窘迫构成比均高于成功组,PaCO2高于成功组,胎龄和出生体重低于成功组,且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肺出血、重度窒息、宫内窘迫、胎龄<30周、出生体重<1.2 kg、宫内感染、PaCO2>55 mmHg均是影响BiPAP联合INSURE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肺出血患儿提示肺泡上皮细胞结构被破坏,PS的产生减少,同时影响肺脏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导致患儿症状加重[12]。重度窒息和宫内窘迫患儿缺氧、缺氧引发多脏器发生损害,同时患儿缺氧后会出现急性肺损伤,抑制肺泡2型上皮细胞产生肺表面活性物质,导致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活性降低,严重影响BiPAP联合INSURE治疗效果[13]。赵小朋,等[14]研究结果表明,出生重<1.2 kg是影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INSURE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与本研究结果一致。早产儿胎龄越小,出生重越低,肺发育越不成熟,合成分泌的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越少,容易引起肺泡塌陷,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15]。宫内感染患儿胎肺直接暴露在炎症环境中,对肺泡为微血管造成严重损伤,容易形成复杂的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影响BiPAP联合INSURE治疗效果[16]。此外,患儿胎龄越小,自主呼吸能力越弱,容易引起呼吸暂停[17]。PaCO2是反映肺呼吸功能的主要客观指标之一,PaCO2越高,表明肺呼吸功能越差,患儿需要的通气时间较长,高浓度氧气可能会损伤细胞膜,且患儿机体免疫能力较差,容易导致肺部进一步萎缩,加重病情[18-19]。因此,针对肺出血、重度窒息、宫内窘迫、胎龄<30周、出生体重<1.2 kg、宫内感染、PaCO2>55 mmHg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应综合分析具体病情,采取个体化治疗。

综上所述,肺出血、重度窒息、宫内窘迫、胎龄<30周、出生体重<1.2 kg、宫内感染、PaCO2>55 mmHg均是影响BiPAP联合INSURE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治疗应综合分析患儿病情,密切注意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然而,本研究样本量有限,分析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后续研究应扩大样本量,进一步分析影响BiPAP联合INSURE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胎龄肺泡重度
重度牙周炎牙齿的牙髓治疗时机及牙周牙髓联合治疗对重度牙周炎的疗效观察
纤支镜肺泡灌洗在脑死亡边缘性供肺维护中的作用
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
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重症肺炎护理分析
宫内生长异常新生儿胎龄、出生体重、身长及相关关系对新生儿ICD-10编码影响
宫斗剧重度中毒
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与出生体重及胎龄关系的研究
围生期窒息新生儿脑组织损伤后血清酶变化的胎龄差异性
CT增强扫描重度碘过敏反应1例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