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种手术方法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合并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和并发症分析

2021-10-25高会霞杨占有蒋雨洁李彩霞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腺样体鼻咽中耳炎

高会霞,杨占有,蒋雨洁,李彩霞

(吴起县人民医院耳鼻喉科,陕西 延安 716000)

腺样体肥大多发于儿童,临床病症为鼻塞、脓涕等,若病症长期发展,则可能引发中耳炎等其他并发病症,进而危害患儿生长发育,因此针对腺样体肥大患儿应当及早发现、及早治疗。目前临床针对确诊腺样体肥大患儿多考虑进行手术切除治疗,防止病症持续发展对鼻咽部其他组织造成炎性损害[1]。既往研究报告中多采用腺体刮除术来根治腺样体肥大,此手术方案操作难度大、容易对鼻咽部其他结构产生损害[2]。近年来随着我国医学技术飞速发展,在鼻内镜技术支持下更多的手术方案被广泛临床应用。有学者研究提出,不同的手术方案针对于腺样体的治疗也有着不同的治疗效果,但目前少有相关研究[3-4]为了了解三种不同手术方式对于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合并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此次研究将吴起县医院2019年4月至2020年5月诊治的90例患儿分成三组,在进行相同中耳炎治疗基础上分别以不同的手术方式进行腺样体切除,分析其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耳鼻咽喉外科2019年4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90例儿童腺样体肥大合并分泌性中耳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差异分为A组(n=26)、B组(n=31)、C组(n=33)。A组男性14例,女性12例,年龄2~11岁,平均(4.91±0.52)岁;B组男性17例,女性14例,年龄3~12岁,平均(5.03±0.54)岁;C组男性19例,女性14例,年龄3~11岁,平均(4.97±0.50)岁。三组患儿性别、年龄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有可比性;所有患儿家属知情同意,此次研究已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入选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年龄3~12岁;②CT检查存在腺样体增大及组织受损;③无严重感染性疾病及其他危急重症;④沟通交流未出现障碍。

1.2.2 排除标准 ①存在意识障碍,不能配合完成相关治疗及相关评估;②合并心、肾多器官严重功能障碍者;③多次脑血管疾病或有其他严重心肺并发症;④存在手术禁忌证者;⑤病案资料缺失者。

1.3 方法

患儿呈仰卧式,气管插管并行全身麻醉,肩下垫高使头后仰,若伴扁桃体肥大者先行扁桃体切除术,然后去除垫肩,患耳朝上头侧位,外耳道消毒后,耳内镜下行鼓膜切开,吸除鼓室内积液。

1.3.1 A组 常规全麻,消毒铺巾,上Davis开口器,顺鼻腔上插入两根导尿管,后从口腔拉出,鼻腔外打结后将软腭提上,鼻内镜于口腔插入。可以从显示器上较为直观地看到鼻咽部的情况,这时医师一边把持鼻内镜,一边将刮匙放入到鼻咽部,底部紧紧地贴住鼻咽部后壁,轻轻刮下腺样体,为防止残留,应多予几次刮取,直到腺样体完全刮尽。过程中如果发现腺样体已经增大到后鼻孔时,应当使用咬钳咬除,然后迅速使用纱球进行止血,当看到创面再无出血时,结束手术。

1.3.2 B组 各项术前准备与A组相同,患者头部抬高至30°,经口腔插入鼻内镜,通过观察显示器上面的情况,缓慢顺着口腔插入切割刀头,先行对鼻咽部各组织结构进行检查,辨清需要进行解剖的组织,然后调整切割转速为3000 rpm,足部控制开关,一边手持鼻内镜,一边操纵切割头,先将腺样体下部切割,然后逐步移至边侧,再移向腺样体中央部位,形成从下至上,从外向内的切割顺序。在进行切割时,务必保证腺样体始终与刀头保持垂直,并留有2 mm空隙,将腺体组织吸入刀头,从而避免对其他组织结构造成意外损害。彻底完成切割后,应当使用纱条压迫止血,若情况严重,应予双极电止血。

1.3.3 C组 各项术前准备与A组相同,患者头部抬高至30°,然后经过口腔插入鼻内镜,通过观察显示器上面的情况,缓慢顺着口腔插入低温等离子刀头,然后开启低温等离子消融系统,并结合患儿身体的实际情况,将切割功率调整至合适挡位,通过足部控制系统开关,同样需要注重切割顺序,以保证对腺样体切割的彻底,当发现有突入到后鼻孔的腺样体时,应当注意折弯刀柄,防治对其他鼻咽部组织的误切割。消融系统会对创面进行止血,待切割彻底完成,冲洗鼻咽部后再检查无出血状况,手术完成。

1.4 观察指标

①通过观察患儿鼻塞、睡眠打鼾、憋气伴张口呼吸、鼻涕、耳闷及听力下降等症状好转情况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②术后疼痛:采用视觉自评量表(VAS)评价,量表评分共1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儿疼痛程度越显著。③统计术后恢复正常通气所需时间。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术后主要症状缓解情况分析

3组患儿各项症状有效缓解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组患儿术后症状恢复情况对比[n,n(%)]

2.2 术后疼痛程度分析

3组患儿术后1 d、术后2 d、术后3 d VAS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946P<0.01,F=9.374P<0.01,F=10.135P<0.01),A、B组低于C组(P<0.05,见表2)。

表2 3组术后3 d内疼痛评分对比分)

2.3 恢复正常通气时间分析

3组患儿恢复通气时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629,P<0.01),B组短于A、C组(P<0.05),A、C组间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3组术后恢复正常通气所需时间对比

3 讨论

腺样体肥大多发于低龄儿童,患儿发病期间多会出现打鼾症状,进而影响呼吸通气,部分患儿疾病发生进展后可能并发分泌性中耳炎。腺样体肥大的直接病因是由于鼻咽部内部组织结构出现反复炎症而引起的病理性组织增生现象,若腺样体增生已经堵塞了后鼻孔从而使得鼻黏膜上的纤毛摆动受到限制,就会严重影响到空气进入鼻腔的流通,久而久之就可能形成慢性鼻窦炎,最终引发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是致使耳鸣、失聪的主要原因,因此针对此类患儿需及时明确合理治疗方案,最大程度改善治疗结局与预后。目前临床针对腺样体肥大多采用手术切除治疗,如腺体刮除术来根治腺样体肥大效果较好,临床应用较为广泛[5],但部分学者认为,该手术实际临床操作时很可能致使腺样体出现残留并影响到组织结构,进而出现组织损伤[6-7]。传统手术方案只能通过医师经验对腺样体进行刮除,无法直视,也就无法与腺样体保持正确的间距,再加上刮匙的型号与患儿腺样体不匹配、医师操作不熟练等问题,便很容易对其他鼻咽部组织形成损伤以及无法彻底清除腺样体,形成腺样体残留[8]。而低温消融术实际应用时对温度的要求较为严格,温度参数的差异可能导致血管损伤、组织穿孔等严重并发症,不利于患儿术后恢复。此次研究中B组患儿术后VAS评分低于A、C组(P<0.05),正常通气时间短于A、C组(P<0.05),说明鼻内镜辅助经口腺样体切除术对患儿造成的疼痛反应更低,该手术方式有利于患儿术后恢复。此次研究通过对B组患儿应用鼻内镜辅助技术,使切除手术完成直视化转变,施术者可视范围广、操作空间较大,不易损伤组织结构,在降低患儿疼痛程度的同时避免并发症产生,进而促进了术后恢复[9-10]。总的来说,上述三种手术方案都具备一定的操作优势以及各自的不足之处,因此临床治疗中需根据患儿自身情况合理选择手术治疗方案,最大程度地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儿预后结局。采用鼻内镜辅助经口腺样体切除术加鼓膜切开抽液治疗腺样体肥大合并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较好,该治疗方案能明显降低患儿术后疼痛程度,提高术后恢复速度,临床推广价值显著。

猜你喜欢

腺样体鼻咽中耳炎
哪些原因可以引起中耳炎
腺样体肥大如何用药
鼻咽癌的鉴别诊断:反复鼻出血VS鼻咽癌
腺样体肥大,用药还是手术?
耳痒耳鸣小心得了中耳炎
鼻咽部纤维血管瘤的CT初步诊断
小儿腺样体肥大都需手术吗?
初治鼻咽癌患者调强适形放疗的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
呼吸不畅,并非都是感冒
警惕不疼的中耳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