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保尔』
——张海迪
2021-10-24李建锋
□ 李建锋 王 赟
张海迪,1955 年生,中共党员,山东文登人,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她胸怀“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的信念,以残疾之躯和坚忍不拔的精神,完成了很多正常人都无法做到的事情,让全国年轻人看到了奋斗的力量,成为一代中国青年的楷模,被誉为中国的“保尔”。
张海迪5 岁时被确诊为硬脊膜外血管病变,此后的16 年间先后动过四次大手术,身体从胸部以下失去了知觉。但她以顽强的毅力向命运挑战,克服种种困难,自学了小学和中学的基本课程,阅读了1000多册政治、文学、医学、外语等方面的书籍,自学英语达到大学程度,翻译了16 万多字的英文作品和资料;她还练素描、学写生、临摹名画、学会了乐谱,并能用手风琴、琵琶、吉他等乐器弹奏歌曲。
1970 年4 月,张海迪跟着父母来到没有电灯和自来水,生活十分艰苦的莘县农村生活。她发现小学没有音乐教师,就主动到学校教唱歌,课余还帮助学生组织自学小组,给学生理发、钉扣子、补衣服。看到当地群众缺医少药带来的痛苦后,张海迪便萌生了学习医术解除群众病痛的念头。她用自己的零用钱买来了体温表、听诊器、人体模型和常用药品等,努力研读了《针灸学》《人体解剖学》《内科学》《实用儿科学》等医学书籍。功夫不负有心人,她通过努力学习掌握了一定的医术,能够治疗一些常见病和多发病,在十几年的时间里,为群众治病达1 万多人次。
1981 年12 月29 日,《人 民 日报》头版头条刊发文章《瘫痪姑娘玲玲的心像一团火》,介绍了张海迪身残志坚、勇斗病魔的事迹,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1983 年3 月,《中国青年报》头版刊发长篇通讯《生命的支柱——张海迪之歌》以及张海迪的自述《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重点报道了张海迪自强不息的感人事迹。同月,共青团中央授予张海迪“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称号。5 月9 日,中共中央批准了中共山东省委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开展学习宣传张海迪活动的报告》,邓小平亲笔题词:“学习张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5 月12 日,山东省和济南市召开向张海迪学习大会。张海迪把自己的光和热献给人民的事迹激励着千千万万的青年去奋斗,成为无数青年心中的楷模。
1983 年,张海迪开始文学创作,她用自己的笔去塑造美好的形象,去启迪人们的心灵,先后出版了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生命的追问》《绝顶》《天长地久》,散文集《鸿雁快快飞》《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我的德国笔记》等文学作品,翻译了《莫多克——一头大象的真实故事》《丽贝卡在新学校》等外文著作。它们凝聚着张海迪对文学的执着与热爱。
2008 年,张海迪当选为全国残联主席,十多年来,她克服病痛和困难,经常到贫困地区进村入户看望残疾人,倾听他们的呼声,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张海迪特别关心残疾儿童,她说,“我要努力工作,为残疾孩子创造美好的生活,让他们拥有幸福的童年”。
活着就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张海迪用奋斗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她说:“只要我活着,就要为人民服务。我愿意把自己的一切献给党,愿意把自己的青春献给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正是这样的伟大理想,让她成为身残志坚的时代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