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图书馆联盟微信矩阵构建

2021-10-23李耕华

传播与版权 2021年10期
关键词:微服务高校图书馆

李耕华

[摘要]本文通过网络调查法调查了长株潭地区32所普通本科院校的微信公众平台数据,总结出目前高校图书馆在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上存在标准不统一、资源数量少和微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长株潭地区高校图书馆微服务联盟微信矩阵化的构建,要对微信矩阵采取垂直管理和层级传播的运营策略,凝聚各分馆形成合力,便于开展以用户为中心的微服务,从而提升长株潭地区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水平,推动长株潭地区文献资源体系的建设与利用,扩大长株潭地区高校图书馆联盟的影响力。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长株潭地区;微信矩阵平台;微服务

互联网时代,网络是人们获取信息和进行信息交互的重要场地。CNNIC发布的《第46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6月,我国的网民规模达到9.40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为9.32亿,占总网民规模的99.20%。当代大学生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对互联网有天生的吸引力,学生群体在网民中的占比為23.70%,在网民群体中占比最高[1]。鉴于此,各高校图书馆的微服务平台构建应当以学生为主要目标群体。

微信公众平台因流量大、时效强、操作便捷等特点受到广大用户青睐。许多高校纷纷开设微信公众平台,为用户提供一站式的微服务。但是,单一的微信公众平台存在资源数量有限、服务形式单一、内容同质化等问题。基于此,越来越多的微信公众平台开始采取矩阵化的模式合作运营。微信矩阵主要是指将各子微信公众平台收录至一个共同的母平台之中,用户可以通过母平台轻松地进入其下属的各子平台之中。母平台对各子平台的资源、服务进行收集、加工和整理后,通过有序化的方式呈现给用户,以期为其提供一站式的信息服务[2]。本文以长株潭地区32所普通高等本科院校(含民办)为例,探讨构建高校图书馆微信矩阵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一、长株潭地区高校图书馆微信平台建设现状

(一)长株潭地区本科院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开设现状

笔者对长株潭地区32所普通本科院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进行调研,发现这些高校在微信公众平台开设方面主要存在以下三类情况。第一,学校拥有校级独立图书馆,并且开通了专门的图书馆微服务平台,这类高校有18所,占比为56%。第二,学校拥有独立图书馆,但没有开通专门的图书馆微服务平台,这类学校有5所,占比为16%。第三,学校作为附属院校与母校共用图书馆,这类院校多以民办高校为主,共有9所,占比为28%。

在微信公众平台的类型方面,有3所院校既有服务号,也有订阅号,占比为17%;有7所院校仅有服务号,占比为39%;有8所院校仅有订阅号,占比为44%。长株潭地区近半数的本科院校图书馆未开通微信公众平台。这说明该地区本科院校图书馆对线上微服务的重视程度不高。而开设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的18所院校中仅有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和湖南工业大学同时开通了服务号与订阅号。这说明该地区大部分的本科院校图书馆在微信端的建设方向单一,仅偏向于信息咨询、信息推送或线上服务中的某一项功能。

(二)长株潭地区本科院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服务现状

笔者以样本中拥有独立校级图书馆且开通了图书馆专用微信公众号的18所院校为研究对象,对高校图书馆微服务的内容和形式进行调研。微服务可分为常规服务与特色服务。常规服务可分为以下八类:新生指南、线上借阅、数目推荐、资源导航、网络课程、微信读书、场馆预约及动态资讯。其中,图书馆开设微信阅读服务的院校有18所,占比为100%;图书馆提供线上借阅服务的院校有15所,占比为83%;图书馆开设网络课程服务的院校有14所,占比为78%。部分高校的图书馆还开设了特色微服务。例如,湖南大学的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为用户提供一站式的查询预约服务,其除了馆舍空间的预约外,还提供了校内其他场馆(如教室、活动室)的预约服务;长沙理工大学图书馆在微信公众号以游戏化的形式帮助新生快速熟悉图书馆;湖南师范大学图书馆的“图人嘉年华”则是在Bilibili直播平台对图书馆的特色活动进行直播;湘潭大学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的《悦·读湘大》栏目每期都会邀请校内外知名学者为学生讲解一本好书,以独到的方式进行阅读推广。但总体而言,开设特色微服务的高校图书馆数量不多,18所高校图书馆中仅有7所图书馆开设特色服务,占比为39%。常规微服务与特色微服务开设率形成的反差说明目前长株潭地区高校图书馆的微服务同质化比较严重,多为常规化的微服务,而有深度和学校特色的微服务较为欠缺。

(三)长株潭地区本科院校图书馆公众平台运营现状

笔者引入WCI指数对高校图书馆的微信公众平台运营现状进行分析。WCI指数通过对某一时段微信公众平台内的发文数、阅读数、点赞数、在看数等多项指标进行监测和统计,最终测度该时段微信公众平台的传播力和影响力[3]。其具体的计算公式如下。

WCI={0.6*[0.85LN(M/d+1)+0.09LN(K/d*10+1)+0.06LN(G/d*10+1)]+0.2*[0.85LN(M/n+1)+0.09LN(K/n*10+1)+0.06LN(G/n*10+1)]+0.1*[0.85LN(Mt/d+1)+0.09LN(Kt/d*10+1)+0.06LN(Gt/d*10+1)]+0.1*[0.85LN(Mmax+1)+0.09LN(Kmax*10+1)+0.06LN(Gmax*10+1)]}²*1.2*10。

其中,M为评估时段内该平台的总发文量;K为评估时段内该平台所有文章在看数的总和;G为该平台评估时段内所有文章点赞数的总和;d为评估时段的天数;n为评估时段内该平台的发文量;Mt、Zt和Gt为评估时段内该平台所发头条的总阅读数、总在看数和总点赞数;nt为评估时间段内账号所发头条的文章数;Mmax、Kmax和Gmax为评估时间段内账号所发文章的最高阅读数、最高在看数和最高点赞数(LN为计算符号)。

根据公式,笔者调研并分析了长株潭地区本科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近7次推文的WCI指数,如表1所示。由于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图书馆超过一年没有推文,故不具备其统计数据。根据表1数据,湖南省各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的平均WCI大致可分为三个层级。第一层级的微信公众平台的平均WCI指数大于500,这表示其传播力较强。第二层级的微信公众平台平均WCI指数在300—500之间,这表示其传播效果适中。第三层级的微信公众平台的WCI指数小于300,这说明其传播力和传播效果均较低。一般而言,这类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的发文频次、互动率和维护度都不高。

整体样本的WCI指数位于290—600的区间。这说明本次调研的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存在较大差异,样本选取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而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水平、宣传力度、粉丝数量等因素都是影响微信公众号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

二、长株潭地区高校图书馆联盟微信矩阵构建路径

笔者通过调研发现,长株潭地区普通本科院校图书馆在微信公众平台建设方面各自为政且进度不一,有半数的院校尚未开设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而开设了微信公众平台的高校图书馆也存在功能单一、服务滞后和传播力度弱等问题。高校图书馆微服务平台传播力、影响力及竞争力的提升必须以用户为导向,为读者提供数量更多的微资源与质量更优的微服务。通过构建以地域为基础的高校图书馆微信矩阵可扩大服务主体,增加服务资源,提高服务质量。而构建高校图书馆联盟微信矩阵,就是将高校各分馆的微信公众平台进行整合后形成一个共同的图书馆联盟主账号,主账号与各分账号间呈现垂直化聚联。用户可以通过图书馆联盟主平台进入任意一个分平台,方便不同类型和层次的用户便捷化地获取信息。其逻辑运行框架如图1所示。

(一)统一标准,构建合理的平台框架

统一的标准是地方高校图书馆联盟构建微信矩阵的前提条件。目前,长株潭地区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仍处于各自为政的阶段。第一,在微服务的内容方面,在调研的18所目标院校中,只有湖南大学图书馆和长沙理工大学图书馆提供了较为完备的微服务,其他16所高校图书馆在提供微服务方面均有所缺失。这说明各高校在微信公众号的服务功能设置方面缺乏统一的标准,各高校的图书馆都是按照自身经验来进行微信公众号的建设。第二,在微信导航栏的命名和设立上,不同的高校也存在差异。例如,湖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将“座位预定”服务放在“活动公告”的导航栏目中,而中南大学图书馆则将其设立在“读者服务”的栏目中。因此,各高校在微信公众号的建设上要制定科学统一的标准,基于用户客观的现实需求来设计相应的服务与功能模块,在导航栏的命名、揭示及分类上也要实现统一化与便捷化,既方便用户的使用,也方便统一的管理与维护。

(二)整合资源,丰富联盟资源数量

资源的整合是地方高校图书馆联盟构建微信矩阵的核心工作。目前,长株潭地区高校图书馆在微信端的资源整合度较低。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高校对既有电子资源的整合力度不够,尤其是特色数据库整合和开放力度不足。长株潭地区的18所普通本科院校都依据自身优势建立了特色专业数据库、特色馆藏数据库,并以IP限制或校园网的方式向本校用户开放。在高校图书馆联盟这个平台上,高校的特色资源库并未向其他成员馆真正开放。许多高校图书馆都曾尝试与其他高校图书馆进行合作,但合作的层面仅限于馆内资源的互借和文献的传递,并不能真正做到全方位的资源共建共享[5]。以中南大学图书馆为例,其微信公众号就需要用户通过身份认证后才能完全访问其电子资源。第二,不同院校间的资源整合力度不同。笔者在调研时发现,有些院校的图书馆未对电子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仅仅将馆藏资源与网络资源不加分类地进行简单罗列。这增加了用户查询资源时所耗费的时间成本与精力成本。所以,地方高校要建立图书馆联盟微信矩阵,必须加大资源的整合力度,一方面要对自身现有资源实现科学有序的整合;另一方面则是要加大校际、馆际间的合作,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的开放共享。

(三)增强协作,提高微信矩阵服务质量

用户满意度是地方高校图书馆联盟建立微信矩阵的效果标准。地方高校图书馆联盟微信矩阵除了要加强资源的共建共享,还应该增强馆际间的交流与协作,实现智慧服务、专业技能、学科服务等方面的协同合作。通过会议讨论、实地调研以及网上交流等方式,各分馆完成图书馆联盟微信矩阵的需求调查、可行性分析、矩阵建立、开发、测试和运营等工作,在此过程中增加各分馆间的业务交流与学习机会,借鉴彼此的成功经验。以此为契机,各分馆通过不断学习新技术,掌握新媒体传播知识,运用新媒体运营策略,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促进区域高校图书馆人才的培养。各分馆间可以相互学习、讨论和协作,将智慧服务渗透联盟成员馆的所有读者,并开展高效的协作式智慧服务项目,例如协作阅读推广、协作学科服务、协作开题研究、协作资源推送和筛选、个人数字图书馆建设、机构知识库建设、论文撰写协助等服务。

三、结语

地方高校图书馆联盟微信矩阵具有资源数量丰富、服务形式多样、传播广、影响大等特点,能为用户提供一站式的服务,有利于图书馆更好地实现服务职能。长株潭地区教育资源丰富,以地域为基础构建以高校图书馆联盟微信主账号为引导的“同心圆”,各分馆之间形成合力,内容共享互补,这势必会比单一微信公众号的影响力要深远。高校通过对垂直细分的图书馆联盟成员馆微信公众号的整合利用,加强与主账号的融合,让地方高校图书馆联盟成为长株潭地区的学习中心与文化中心,从而提高长株潭地区高校图书馆联盟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全文)[R/OL].(2020-09-20)[2021-09-10].http://www.cac.gov.cn/2020-09/29/c_1602939918747816.htm.

[2]王芸虹.人民日报微信传播矩阵研究[D].长沙:湘潭大学,2018.

[3]曹利红.基于WCI的党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开发运营现状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9(S1):84-88.

[4]任党利,孔丹,高彧.高校图书馆区域协作路径探析:以陕西省為例[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20(14):114-117.

猜你喜欢

微服务高校图书馆
基于供给侧改革理论的图书馆社交网络微服务研究
微信公众平台在医院图书馆的应用现状调查
基于微信企业号的校园移动服务
从单一模式系统架构往微服务架构迁移转化技术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研究
试论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冲击下的人文建设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宣传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