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哲》:用一本杂志回应时代
2021-10-23霍思伊
霍思伊
图/视觉中国
在《文史哲》杂志编辑部的会议室,一进门,就能看到整面墙上,悬挂着裱起来的毛泽东《关于〈红楼梦〉研究问题的信》的手迹,落款时间是1954年10月16日。这封信提及的“两个小人物”的一篇文章,当时让这本由山东大学自办的学术期刊彻底“出圈”。
今年5月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文史哲》编辑部回信,对杂志几代编辑人员付出的努力作出肯定,并对办好哲学社会科学期刊提出期望。
这本新中国成立后创办最早的高校文科学报,已经走过了70个年头。
“三朵金花”与“两个小人物”
1951年5月,在校长华岗的支持下,《文史哲》正式创刊。最初,这是一本“同人”杂志,在山大历史系教授杨向奎等人的倡议下成立。1950年代,山大名家云集,像陆侃如、冯沅君、童书业、萧涤非和赵俪生等著名学者都主动给《文史哲》写稿,不收稿费,有时也兼任编辑。编辑部没有专职人员,社长是华岗,副社长是陆侃如、吴富恒。主编杨向奎负责选题把关和稿件终审,经费靠华岗等人的捐赠。
《文史哲》在创刊号“编者的话”中明确写道,办刊的宗旨是“刊登新文史哲的学习和研究文字”,也就是说,关键在一个“新”字。今年93岁的山东大学外文系教授赵洪太是《文史哲》创办早期唯一的学生编审,他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当时受华岗的影响,我们办刊物,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重新研究中文、历史和哲学。”
在《文史哲》现任主编、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王学典看来,由于山大历史系正式建系时间很晚,当时的一级教授数量比不上很多其他名校,实力不能算一流。但在上世纪50年代,山大历史系走在了全国前列,原因为何?王学典对此曾专门撰文,认为这是因为山大在1951年创办了《文史哲》杂志,山大历史系的教师以此为平台,在全国学术界引发了一系列学术论战。
当时,史学界有“五朵金花”,即围绕五大理论问题展开争鸣,其中的中国古代史分期、农民战争和资本主义萌芽这“三朵金花”,皆以《文史哲》为主要阵地展开讨论。这些论战让山大历史系名声大震,从而奠定了其在国内史学界的地位与影响力。
赵洪太指出,《文史哲》编辑部当时“有意识地引导开展这几场学术论战”。“在编辑会上杨向奎讲,30年代中国有一个古代史分期大讨论,没有一致结论,现在我们要搞个古代史分期大讨论,这样可以提高《文史哲》在理论界的影响。”他回忆。
中国何时从奴隶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以及中国历史上是否存在过奴隶社会等问题,关系到马克思主义的“五种社会形态”问题,即如何用马克思主义来解释中国历史的发展。1951年,《文史哲》第二期发表了山大教授童书业的《中国封建制的开端及其特征》,迅速吸引了整个史学界参与讨论。此后,山大的杨向奎、吴大琨、赵俪生、王仲荦等教师相继在《文史哲》上发表文章,郭沫若、范文澜、翦伯赞、侯外庐等著名学者也纷纷加入,这场大讨论一直持续到1956年仍未结束。
当时主要有三种说法,“西周封建说”“战国封建说”和“魏晋封建说”,《文史哲》对三个派别都贡献了代表性文章,成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刊载古史分期相关文章最多的杂志。在论战过程中,此前在学术界处于边缘地位的唯物史观派逐渐掌握了主流话语权。
1954年9月,《文史哲》发表李希凡、蓝翎的《关于〈紅楼梦简论〉及其他》一文,批评俞平伯的《红楼梦简论》。10月10日,《光明日报》又登了李、蓝二人针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一书的书评《评〈红楼梦研究〉》。
10月16日,毛泽东写了一封信,转交给中央各领导,指出李、蓝发表在《文史哲》上的文章“是三十多年以来向所谓红楼梦研究权威作家的错误观点的第一次认真的开火”。信中写道:“他们起初写信给《文艺报》,请问可不可以批评俞平伯,被置之不理。他们不得已写信给他们的母校——山东大学的老师,获得了支持,并在该校刊物《文史哲》上登出了他们的文章……这个反对在古典文学领域毒害青年三十余年的胡适派资产阶级唯心论的斗争,也许可以开展起来了。事情是两个‘小人物做起来的,而‘大人物往往不注意,并往往加以阻拦。”
“两个小人物”的说法由此而来。这封信当年并没被公开。《文史哲》编辑部只是听到一些传言,直到13年后的1967年,《人民日报》才将此信公开。
“两个小人物”之一的李希凡写作此文时,刚从山大中文系毕业不久,正在中国人民大学读研,仍常和《文史哲》编辑葛懋春通信。据李希凡自述,这篇文章最初在北京找不到发表平台,只得寄回给母校的《文史哲》寻求发表。但根据王学典的考据,这篇文章其实是《文史哲》的约稿。
他在《“红楼梦研究”大批判缘起揭秘》中提供了一封李希凡于1954年4月13日写给葛懋春的信,信中写道:“关于俞平伯对红楼梦的评价问题,我是准备试写一下的。不过,因为时间问题,过去想把它放在暑期再搞。既然编委会需要,我们就试一下……”王学典认为, 《文史哲》正需要批评俞平伯的稿子,当时,批判胡适、确立马克思主义在学术界的地位是主流意识形态迫切的任务。
1953年,《文史哲》社员联欢纪念。
20世纪50年代,工作中的《文史哲》编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