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察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不同病程T2DM患者胰岛功能改善的影响

2021-10-23王立娜杜娟盘锦市中心医院内分泌一科辽宁盘锦1240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年17期
关键词:丙组胰岛素泵胰岛

王立娜 杜娟 盘锦市中心医院内分泌一科 (辽宁 盘锦 124000)

内容提要: 目的:分析不同病程T2MD患者行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其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取2018年3月~2019年9月本院收治的135例T2DM患者,按照病程的不同分为三组,甲组41例为新诊断患者,乙组49例为病程1~5年患者,丙组45例为病程6~19年患者,三组患者都采用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治疗时间2周。并对三组患者胰岛素分泌指数、早时相胰岛素分泌指数以及胰岛素抵抗指数予以比较分析。结果:与甲组相比,乙组与丙组患者的胰岛素分泌指数较低(P<0.05);丙组患者的胰岛素分泌指数比乙组低(P<0.05);与甲组相比,乙组与丙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指数更高(P<0.05);与甲组相比,乙组与丙组患者的早时相胰岛素分泌指数更高(P<0.05)。结论: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病程较短的T2DM患者,可使胰岛功能充分改善。

T2DM属于慢性终身性疾病,若病情没有得到控制,会损害多个靶器官,使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增加家庭负担[1]。临床通常采用口服药物控制血糖,如果控制效果不明显才考虑进行胰岛素治疗。胰岛素可使血糖水平有效降低,但治疗效果有效,再加上长时间血糖控制效果不明显,会使患者自身的胰岛素抵抗明显加重。所以,临床逐步开始对胰岛素泵的作用效果充分重视[2]。现对不同病程T2MD患者行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其胰岛功能的影响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9月本院收治的135例T2DM患者,按照病程的不同分为三组,甲组41例为新诊断患者,有男21例,女20例,年龄37~77岁,平均(57.26±20.54)岁;乙组49例为病程1~5年患者,有男25例,女24例,年龄38~76岁,平均(57.35±20.42)岁;丙组45例为病程6~19年患者,有男23例,女22例,年龄38~78岁,平均(58.35±20.42)岁。三组患者年龄等资料的处理差异不明显(P>0.05)。

1.2 方法

全部患者入院前1周进行饮食指导与运动指导,针对当时口服药物或胰岛素治疗者停止使用药物,控制时间1周。于全部患者入院后第2天,抽取患者空腹状态下的肘静脉血,对其血浆胰岛素水平进行检测。并对患者的肝肾功能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进行检测。于患者治疗时对患者的予以运动指导与饮食指导,避免使用调脂类与降糖类药物。选择胰岛素泵在皮下持续输注胰岛素,按照患者的具体病情与血糖水平确定胰岛素剂量。血糖仪选择由德国Bayer公司生产的,型号为拜安捷,对患者的指尖血糖进行检测,每天检测7次,分别为三餐以前、三餐后2h以及睡前;血糖控制目标为血浆葡萄糖水平与餐后2h血糖水平分别低于7mmol/L、10mmol/L。在第二天进行75gOGTT干预。

1.3 观察指标[3]

采集两组患者肘静脉血,对血浆葡萄糖与血清胰岛素水平进行测量,并按照稳态模型对胰岛素分泌指数、早时相胰岛素分泌指数以及胰岛素抵抗指数给予计算。

1.4 统计学分析

选择软件SPSS21.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如早时相胰岛素分泌指数)用±s表示,检验用t,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胰岛素分泌指数

与甲组相比,乙组与丙组患者的胰岛素分泌指数较低(P<0.05);丙组患者的胰岛素分泌指数比乙组低(P<0.05),见表1。

表1. 胰岛素分泌指数 (±s)

表1. 胰岛素分泌指数 (±s)

注:甲乙组相比,P1<0.05;甲丙组相比,P2<0.05;乙丙组相比,P3<0.05

分组 例数 胰岛素分泌指数甲组 41 34.15±12.33乙组 49 28.16±10.71丙组 45 23.38±12.48 t1/P1 2.4663/0.0156 t2/P2 4.0201/0.0001 t3/P3 1.9974/0.0487

2.2 胰岛素抵抗指数

与甲组相比,乙组与丙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指数更高(P<0.05);而乙组与丙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指数相比经处理未发现显著不同(P>0.05),见表2。

表2. 胰岛素抵抗指数 (±s)

表2. 胰岛素抵抗指数 (±s)

注:甲乙组相比,P1<0.05;甲丙组相比,P2<0.05;乙丙组相比,P3>0.05

分组 例数 胰岛素抵抗指数甲组 41 2.24±0.53乙组 49 2.61±1.08丙组 45 2.74±1.03 t1/P1 2.0001/0.0486 t2/P2 2.7891/0.0065 t3/P3 0.5960/0.5526

2.3 早时相胰岛素分泌指数

与甲组相比,乙组与丙组患者的早时相胰岛素分泌指数更高(P<0.05);乙组患者的早时相胰岛素分泌指数比丙组高(P<0.05),见表3。

表3. 早时相胰岛素分泌指数 (±s)

表3. 早时相胰岛素分泌指数 (±s)

注:甲乙组相比,P1<0.05;甲丙组相比,P2<0.05;乙丙组相比,P3<0.05

分组 例数 早时相胰岛素分泌指数甲组 41 1.30±0.41乙组 49 0.98±0.44丙组 45 0.58±0.27 t1/P1 3.5438/0.0006 t2/P2 9.6987/0.0000 t3/P3 5.2557/0.0000

3.讨论

T2DM是一种内分泌系统疾病,以血糖升高为表现,威胁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临床治疗主要以控制血糖水平为主[4]。对于自然病程T2DM患者,早期胰岛β细胞功能会

出现系列变化,所以,对于患者的治疗,胰岛β细胞的改善、病情的延缓与血糖水平的控制能够发挥较好效果。通过体外细胞研究认为,患者血糖升高后,会损害胰胰岛β细胞,进而产生系列组织学变化。若患者产生持续性血糖升高表现,于患者没有呈现胰岛β细胞学变化前,需将糖毒性充分排除,促使功能的恢复。若胰岛细胞产生组织学变化后解除糖毒性,胰岛β细胞功能不能恢复。所以,针对新诊断T2DM患者采用强化治疗,可使胰岛β细胞功能明显缓解,但倘若病程较长,则临床效果不理想[5]。胰岛素泵属于胰岛素强化治疗的重要方法,借助胰岛素基础量和餐后大剂量结合的输注形式,提供类似生理性的胰岛素分泌模式,其可快速平稳的使血糖水平降低,使高糖毒性作用充分解除,使胰岛素抵抗充分改善,促使胰岛素β细胞有效休息,逆转早期的功能性损伤,促使快速恢复。

本研究显示:与甲组相比,乙组与丙组患者的胰岛素分泌指数较低;丙组患者的胰岛素分泌指数比乙组低;与甲组相比,乙组与丙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指数更高;与甲组相比,乙组与丙组患者的早时相胰岛素分泌指数更高;乙组患者的早时相胰岛素分泌指数比丙组高,说明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可使患者的胰岛β细胞显著改善,与其他研究结果一致。

总而言之,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病程较短的T2DM患者的效果更明显,可改善患者的胰岛功能。

猜你喜欢

丙组胰岛素泵胰岛
临床胰岛移植发展与现状
胰岛素泵用于腹腔给药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
胰岛β细胞中钠通道对胰岛素分泌的作用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的意义探析
内分泌科实施科外带胰岛素泵应用的管理体会
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临床效果探讨
胰岛素泵治疗妊娠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家兔胰岛分离纯化方法的改进
非编码RNA在胰岛发育和胰岛功能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