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青岛海洋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2021-10-23丁金胜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海岛青岛海洋

丁金胜

(青岛市社会科学院 城市研究所,山东 青岛 266071)

2011年1月4日,国务院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标志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海洋经济体系中,海洋产业是重中之重。青岛地理位置独特,海洋资源丰富,具有良好的发展海洋产业的基础。近年来,随着一系列政策文件的推出,青岛海洋开发布局持续优化,海洋产业体系逐步完善。同时也要看到,资源消耗性产业在青岛的海洋产业中所占的比重依然不小,给海洋生态平衡带来一定程度的破坏。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实现海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是青岛海洋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青岛海洋产业发展现状

自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成立以来,青岛充分利用其地理位置优势、海洋资源优势、政策优势以及人才优势,全方位发展海洋产业,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主要包括海洋渔业、海洋生物医药业、船舶海工业、海洋运输业和和海洋旅游业五大板块。

(一)海洋渔业

海洋渔业主要包括海洋捕捞养殖业和海产品加工业,规模逐年扩大。2010年渔业产值为118.2亿元,到2019年增长到193.4亿元,增幅明显,详见图1。海洋捕捞方面,青岛目前有注册远洋渔业企业31家,作业门类齐全的远洋捕捞渔船和远洋冷冻运输辅助渔船169艘,年捕捞量达14万吨,产值19亿元。11家远洋渔业企业与10个国家建立了合作项目,共同开发渔场。海水养殖方面,根据《2020青岛统计年鉴》,青岛海水养殖面积2019年达到了31516公顷。海产品加工方面,基地规模和企业产值都在稳步发展。值得注意的是,过度捕捞会严重破坏近海的生态系统。一些养殖企业为了短期利益过度修建近海养殖场,在养殖过程中违规投放饲料,更会造成近海富营养化。海洋捕捞养殖业出现的问题又会影响到海产品加工业,降低产品的质量和企业的信誉。海产品加工企业对海洋环境的污染也会影响海洋捕捞养殖业,甚至形成恶性循环。

图1 2010年—2019年青岛渔业产值趋势图(单位:亿元)

(二)海洋生物医药业

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以及众多的海洋科技机构为青岛海洋生物医药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目前,青岛已基本建立了以海洋创新药物、海洋生物医用材料、海洋功能食品、海洋生物农用制品为主的产业体系[1],形成了以崂山海洋生物特色产业园、西海岸海洋高新区海洋生物产业园和高新区蓝色生物医药科技园3个以海洋生物为主导产业的特色园区,其中不乏正大海尔和黄海制药等知名医药企业。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在步入向高附加值发展的快车道的同时,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包括科技水平和产业规模需要提高、研究成果转化率相对较低、人才短缺亟待缓解等。青岛海洋生物研发机构不少,但是科技产出和产业需求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海洋科技支撑能力偏弱,成果转化率有待提高。

(三)船舶海工业

青岛船舶海工业起步较晚,20世纪90年代末,仅能建造1万吨级以下、修理10万吨级以下船舶。经过多年发展,先后引进了中船重工、中海油、中石油等国内外造船和研发、配套企业以及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企业,总投资超过300多亿元,已基本形成船舶及海洋工程产业高度集聚发展的态势,成为我国重点规划建设的三大造修船基地之一。[2]产业集聚区初步建成,规划建设了海西湾船舶及海洋工程产业基地、即墨船舶及海洋工程产业基地、董家口装备制造业基地三个错位发展的船舶及海洋工程集聚区,行业创新资源不断积聚,产品制造、产业配套能力达到国内领先。对青岛船舶海工业来说,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需要船舶海工企业围绕市场需求,以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船舶制造技术的融合为导向,升级顶层设计,加强系统指导,培育创新能力,改革高端人才培养和考核机制,遏制顶尖人才和优势项目流失,加强区域内资源统筹整合,再造船海工业产品的全生命周期;同时瞄准高端配套设备核心部件和新材料应用,提升配套设备技术本地化率,选好引领项目和突破产品,加快新技术和新模式的推广,提升大数据信息平台的运行效能,通过集成设计和数字网络方面的突破更好地适应“绿色”和“智能”两大颠覆性的技术浪潮。

(四)海洋运输业

海洋运输业在海洋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向来是青岛的支柱型产业。青岛港濒临黄海,是中国沿黄河流域和环太平洋西岸的国际贸易口岸和中转枢纽。根据山东港口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官网介绍,青岛港由青岛大港港区、黄岛油港区、前湾港区、董家口港区和威海港五大港区组成,拥有120个生产性泊位。集装箱、铁矿石、纸浆等货种作业效率保持世界第一。拥有集装箱航线超过200条,航线密度稳居北方港口第一位;海铁联运线路覆盖全国、直达中亚、欧洲。2020年,海铁联运完成165万TEU,位居全国沿海港口首位;货物吞吐量突破6.3亿吨,位居全球第五;集装箱吞吐量完成2300万标准箱,位居全球第六。围绕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建设,青岛海洋运输业亟需提升港航供应链产业协同能力,优化产业布局,完善发展机制,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加强系统化、高端化、专业化的航运要素聚集。

(五)海洋旅游业

青岛是我国著名的滨海旅游城市,海洋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海域面积约1.22万平方千米,海岸线(含所属海岛岸线)总长为905.2千米,其中大陆岸线782.3千米。海岛总数为120个,其中有居民海岛7个,无居民海岛113个(其中,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无居民海岛67个)。海岛总面积15.04平方千米,其中有居民海岛10.97平方千米,无居民海岛4.07平方千米。海岛岸线总长约122.9千米,其中有居民海岛47.9千米,无居民海岛75.0千米。2019年,青岛市共接待游客11133万人次,海洋旅游业发展迅速,规模逐步扩大,详见图2。游客的不断增加会给城市的承载能力带来考验。垃圾处理处置工作的相对滞后会给海洋生态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和破坏,不利于海洋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海洋旅游产品开发也不能一拥而上、相互跟风,重复建设会浪费宝贵的资源。项目前期蓄力不足、资源配置错位和淡旺季差异明显尤其是海洋旅游业发展要努力避开的误区。立足市场需求,突出优势,因地制宜,丰富旅游业态,做好旅游码头的升级改造和服务功能的配套,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培养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竞争力,才是长远发展之策。

图2 2010年—2019年青岛国内旅游人数趋势图(单位:万人次)

二、推进青岛海洋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一)经济方面

1.优化海洋产业结构,促进协调发展。青岛海洋产业结构以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为主,第三产业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青岛应当进一步优化海洋产业结构,适当减少第一产业所占的比例,优先发展第三产业,着力实现三大产业的协同发展。第二产业可以着重发展以海水利用为代表的环保型海洋产业,加强技术支持,合理规划使用可再生能源,找到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平衡点。第三产业可以着重发展海洋旅游业和滨海服务业。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发展保障。实现海洋产业的有序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的保障和资金投入的支持。第一产业方面,基础设施建设应当侧重于海洋渔业,要合理规划海水养殖场,改善海水养殖设施,投放新型海水养殖箱,完善海产品物流系统,提高海产品运输效率。第二产业方面,基础设施建设应当侧重于环保型设施,要引入防止污染设备,升级产品生产线,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第三产业方面,基础设施建设应当侧重于海洋旅游业,要加强绿地建设,提高绿化率;改善市区和滨海环境,增加滨海旅游景观;完善公共交通体系,增加旅游专线;优化宾馆、饭店等旅游服务设施,提高旅客承载量;升级港口作业设施,提高作业效率,在实现生态平衡的基础上拓宽航道,增加深水泊位,加强海洋运输与陆地物流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完善海洋陆地一体化的物流系统。

3.发挥区位优势,加强跨区域合作。要促进海洋渔业转型升级,保护海洋渔业资源,带动渔民就业增收;坚持提质增效、减量增收,坚持绿色发展、富裕渔民,推动形成绿色高效、安全规范、融合开放、环境友好的海洋渔业发展新格局[3];降低运营管理成本,带动周边地区第一产业的发展。要加大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输出,促进周边地区第二产业的升级。要从胶东半岛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角度,整合青岛和周边地区的海洋旅游资源,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旅游品牌。

(二)社会方面

1.培养引进专业人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现青岛海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开设或增设海洋领域的专业和课程,对学生进行培训和指导,对调查和研究给予资金和政策支持,选派师生赴知名院校深造,帮助他们掌握前沿的知识和技术,加强高新技术人才的培养。要完善人才引进制度,适时修订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包括落户、科研和人事),吸引海洋领域高水平专业人才来青岛工作。要加强绩效管理,激发人才的科研积极性。要加大对海洋产业的资金支持,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要特别鼓励环保型科技成果的转化,在发展海洋产业的同时实现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

2.完善海洋产业政策体系,加大政府引导力度。通过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鼓励企业推进海洋产业升级,淘汰落后和重污染的技术,促进生产节能减排。完善法律法规,规范海洋产业市场秩序,避免出现影响青岛旅游形象的事件。合理规划产业布局,以产业区域链为基础带动海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从法律法规、财税金融、体制机制、科技人才等多方面入手,按照产业发展的作用领域、范围、形式和效果等方面的差异,构建包括产业技术、产业结构、产业布局和产业组织在内的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体系。[4]

(三)生态方面

1.规划建设海洋文化保护区。将海洋生态保护与海洋文化旅游结合起来,开辟新的海洋旅游增长点。要将海洋文化浓厚的海岛和沿海渔业社区列为重点保护对象,与周边海域和陆地一并规划,形成海洋文化保护区陆海统筹建设机制。

2.提升管理运营机制效能。建立海洋文化保护区管理机构,以海岛海岸居民生产生活文化为主体,对区内的文化形式进行登录统计。以海洋公园管理为基础,在其框架内进行陆海统筹和多点规划,设立综合执法队。要保护海洋生态系统,使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协调。要加大海洋污染防控力度,健全海洋监管机制,坚持节能减排政策。

3.以海洋文化为基础,建立健全产业体系。积极发展海洋文化旅游,着力开发海岛民宿游,鼓励居民自主经营,开发海洋创意文化基地,带动区内其他产业的发展。可以充分利用琅琊山、大坡崖、东栏、董家口嘴等地独特的地理风貌,开发滨海旅游业和文化产业。根据不同地区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基建方案,加强水电、交通、餐饮、住宿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薛家岛和灵山岛居民的生产生活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在开发海洋资源和完善基础设施的过程中要尽量保持两地的文化原始风貌。

猜你喜欢

海岛青岛海洋
冰与火共存的海岛
在海岛度假
上合,从青岛再启航
青岛如何引进人才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A Psychological Analysis on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Elizabeth in Pride and Prejudice
——An Idea From "Etudes Metro"—the Work of Pierre Schaeffer">Electroacoustic Music Is a "Subversion" to the Form of Traditional Music
——An Idea From "Etudes Metro"—the Work of Pierre Schaeffer
神奇的海岛
高山海岛踏歌行(一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