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teSpace的我国职业启蒙教育研究知识图谱分析
2021-10-23邱亮晶万红新李祖民
邱亮晶,万红新,李祖民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数学与计算机学院,南昌 330038)
职业启蒙教育在我国的发展时间并不长,近年来得到广泛关注。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转变,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也随之要进行变革来适应新的发展要求,与此同时,建立结构体系合理且能够体现出终身教育理念的职业教育体系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职业启蒙教育逐渐得到国家的重视,相关政策、法律法规也相继颁布,为职业启蒙教育研究提供了指引方向。学界关于职业启蒙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均有所涉及,但职业启蒙教育在我国仍然是一个较新的概念,职业启蒙教育研究正处于起始阶段,理论体系相对来讲还不够成熟,因此,应对现有的研究进行各方面总结。本文以中国知网研究文献为基础,通过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进行各视角的分析归纳,以期为未来研究提供相关借鉴参考。
一、研究工具与数据来源
本文采用CiteSpace软件对职业启蒙教育的相关文献进行各视角解读,CiteSpace可以展示科学知识之间的结构、规律、分布情况等并能以图画的方式直观性的呈现,因此又称为“科学知识图谱”分析软件。[1]确定研究工具后,以“职业启蒙教育”为主题词在中国知网“高级检索”框中进行文献检索,设置时间范围为“2000年1月1日—2021年1月10日”,共计检索得到265篇文献,通过手动剔除会议纪要等与该研究主题明显无关的文献,最后共计得到符合要求的文献数量244篇,以此来对职业启蒙教育研究领域进行分析。
二、研究结果分析
(一)职业启蒙教育研究文献数量分布
对一定阶段内的文献数量变化进行分析,可以了解某研究领域的动态情况,是探究和预测发展现状、前景的重要方法之一。[2]如图1所示,职业启蒙教育研究在我国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一是研究起始期(2000—2014年),在这整个时间段内发表的文献数量较平稳,每年发文量在1—25篇左右,说明此阶段内学者对此关注度并不高,是研究的起步阶段;二是研究发展期(2014—2019年),从2018年开始,相关文献慢慢呈现递增趋势,文献量较前一年相比增幅近两倍,究其原因,很可能是由于2017年《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颁布,文件指出要在当前义务教育阶段展开职业启蒙教育,为此,相关学者在此号召下,积极投入到了此领域的研究之中,所以从2018年开始文献量呈现激增现象;三是研究波动期(2019—),关于职业启蒙教育的研究文献量在2019年达到了一个峰值,后又出现小范围的下降趋势,但文献总量却并没有锐减,跟前些年相比依然较多,随后又开始继续递增,波动范围较大,但是纵观整个文献趋势图来看,依然是逐年增加的趋势。通过观察文献发表趋势图2021年节点的预测值,职业启蒙教育研究在我国正处于研究的上升期与“火热期”,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应仍然是学者们关注的重点领域。
图1 文献数量分布图(2000—2021年)
(二)职业启蒙教育研究作者分布
研究发文作者的分布及其合作情况,可以发现某研究领域中研究深厚、影响力较大、学识较权威的学者。[2]于是利用软件的作者分布功能得到研究作者共线知识图谱,具体见图2。
图2 研究作者共线知识图谱
综合上述分析可得,我国职业启蒙教育研究核心作者仅有一位,核心作者群暂时还未出现,但是已初步形成了以陈鹏学者为核心的合作群体,也形成了若干个大小不等的合作组织,整体来看,独立发文的学者占据多数。因此,为促进和提高职业启蒙教育研究的持续和稳定发展,未来需要继续加强各位学者之间的合作交流,以此形成一个科学、高效、权威的科研研究团队。
(三)职业启蒙教育研究机构分布
研究发文机构的分布特点可以了解某领域从产生到演变的一系列过程,可以从中了解该研究机构在该领域的综合科研水平,从而为人员培训、深造、交流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2]于是将CiteSpace软件的“NodeType”设置为“institution”,得到研究机构共线知识图谱,具体见图3。
图3 研究机构共线知识图谱
如图3所示,研究机构类型的种类繁多,涉及高校、研究院以及部分中小学院校等单位,其中,研究机构中形成了一个以江苏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为核心的较大合作组织,其次是以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卫生分院为纽带的小范围合作群体。整体来看,各研究机构之间合作交流明显不足,独立研究的机构偏多,易形成单一、固化的研究思维与理念,不利于扩大职业启蒙教育研究的类型与范围、形成新的研究方法与思想。据CiteSpace样本数据统计显示,国内共有超过百余家机构参与过职业启蒙教育的研究。其中,江苏师范大学发文量位居首位,为17篇;其次是浙江工业大学发文10篇,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江苏省常州市清潭中学分别发文5篇;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江苏省常州市教育局、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幼儿师范学校分别发文4篇,其他机构发文量在2到3篇左右。
2017年,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司印发了《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2017年工作要点》,文件提出要“探究和推进职业启蒙教育”,2019年,国务院又颁布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鼓励中职院校与中小学院校合力开展职业启蒙教育”。在国家政策的相关号召下,从2017年开始直到现在,研究机构纷纷投入到了此领域的研究之中。从各机构的研究起始时间来看,最先展开研究的机构与后来者也存在连线关系,即说明着它们之间的合作时间跨度较长,有利于新旧研究思想、研究方法的交替与分享。综合来看,我国职业启蒙教育研究机构参与研究的积极性越来越高。
三、研究主题分析
(一)研究热点分析
关键词是概括整篇文章的核心词语,通过关键词可以探析某篇文章的最主要研究内容,以此可以分析在该领域中的研究热点。[3]为了解2000年以来职业启蒙教育领域中的热点话题,通过将CiteSpace软件的“NodeType”设置为“Keywords”得到职业启蒙教育关键词共线知识图谱,并分析和统计了频次、中心性均排名前10的关键词词语,具体见表1。
传统小家电市场成熟稳增,强大的渠道优势结合品牌优势下基本形成了稳定的“美、苏、九”三足鼎立格局,占据65%以上的市场份额,而小米2018年凭借与宜家联合及微创新(颜值优势等)占据越来越多的新小家电市场份额,成为了小家电的搅局者。
频次是指该研究主题文献中关键词出现的次数多少,中心性的大小则代表对其他关键词的中介影响程度,如果越大,则表示越显著。[3]除跟本文研究主题相似的热点词外,通过表1可以得出2000年以来有关职业启蒙教育研究的热点词为:职业教育、中小学、职业体验、中职学校、小学、劳动教育、职业意识,等等。
表1 职业启蒙教育关键词频次、中心性排序表
在对现有文献进一步阅读、梳理并结合研究热点词的基础上,现阶段我国职业启蒙教育研究的热点方向可大致为三大块:一是小学阶段职业启蒙教育路径探析;二是中职学校与中小学联合展开职业启蒙教育的价值研究、实施路径;三是深化职业启蒙教育与劳动的结合、设计职业体验等活动从中启发学生的职业意识与理想。
(二)研究领域分析
聚类是指把意思、形态相近的事物集中在一起,同样地,通过关键词聚类可以了解研究对象的主要研究主题。[3]于是在调整关键词位置的基础上,通过CiteSpace的关键词聚类功能并选择LLR算法功能,从而得到关键词聚类知识图谱,如图4所示,一开始共得到了8个关键词聚类,因部分聚类名称相同所以进行了删减操作,最后得到了6个关键词聚类,具体分析如下。
图4 职业启蒙教育关键词聚类知识图谱
1.聚类“职业教育体系”。此聚类下主要有“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职业准备教育”“探析”等关键词。2014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中指出“要加快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即包含中职、高职在内的职业准备教育[4],其中,还特别强调了向上与向下延伸的重要性。向上延伸是指职业准备教育层次后的职业继续教育,以适应职业教育类型化的特征,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继续接受职业教育的愿望;向下延伸则是指职业准备教育层次之前的职业启蒙教育,为未来职业发展做好准备。职业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随着国家经济发展要求的转变,职业教育的资金投入,社会地位已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但与此同时,大众对职业教育的“第一映像”仍然比较“陈旧”,认为其是普通教育失败者的无奈选择观念依然存在。为此,职业启蒙教育更加要贯穿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之中,向下延伸要注重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并与社会职业相联系[5],引导学生逐步确立自己的职业观,进而为未来从事相关职业能有清晰的规划。
2.聚类“启蒙教育”与“职业启蒙”。此聚类下主要有关键词“家庭教育”“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劳动教育”。职业启蒙教育是帮助学生特别是青少年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探索职业的重要途径[6],因此,在实施职业启蒙教育的时候需要遵循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同时又要注意“因材施教”,给予不同阶段的学生相匹配且具有一定挑战性的任务,避免“吃不饱”与“消化不了”两极化的情况。例如,小学阶段的学生纯文字概念理解能力较弱,在实施职业启蒙教育时可以多采用图片、视频等的形式吸引他们的兴趣,促进其对职业启蒙教育的认知理解。其次,要多开展相关的岗位体验活动,比如让其亲自从事环卫工人、收银员等人的工作,在实际的劳作中增强对职业的认知,明白所有职业都是值得尊敬的,并无高低贵贱之分,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观、价值观、人生观。
3.聚类“职业体验”。此聚类下主要有“综合实践活动”“家、校、社协同”等关键词。随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深入扩展,开展职业体验活动是新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7],是落实好职业启蒙教育的重要前提。2017年颁布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明确增加了“职业体验”内容,并要求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设计对应的发展目标。[8]目前,中小学开设的选修课也会涉及一些职业知识与体验,但由于师资、设施等方面的因素,职业体验往往留存于形式,无法带给学生真正的职业认知。[7]因此,势必要借助具体的职业体验课程来让学生深入了解职业岗位与职业工作具体的内容,从而培养学生的职业理想与精神,同时,家长在日常与子女的交流中也要“灌输”正确的职业观念,社会也要宣传正确的职业“声音”,以家、校、社三位一体,共同引导学生。
4.聚类“内涵”。此聚类主要有“职业启蒙”“认知”“中外启蒙教育”等关键词。职业启蒙教育是对儿童展开的职业入门教育,其内在包含对职业认知、职业理想、职业伦理的养成。[9]开展职业启蒙教育是青少年学生熟悉与探索职业的重要途径,其价值在于能够帮助学生对自我与职业关系有清晰的认识,从而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6]职业启蒙教育目前在学界还是较新的概念,理念最早起源于国外的职业生涯教育,但随着我国学者研究的不断深入,基本形成了两个研究视角:一是对其目标、作用价值进行内涵解释;二是立足于本土进行中外启蒙教育对比、总结经验。这两类研究分别为我国职业启蒙教育开展建立了理论基础、提供了借鉴参考路径,有助于这个新兴概念在未来更好地发展。
四、研究路径及趋势分析
(一)研究路径分析
时序图可以将关键词出现的年份位置较精确地标出,以此可以分析研究主题的演进变化趋势。利用该软件的时序图绘制功能得到职业启蒙教育研究时序图谱,具体见图5,从时序图可以看出,2000—2021年我国职业启蒙教育研究路径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图5 职业启蒙教育研究时序图
1.研究起始期(2000—2007年)。从CNKI文献发布来看,我国最早呼吁启发学生职业启蒙的学者为张文波与柳小年(1999年),他们提出应开展“职业意识启蒙教育”活动来加强学生对护士职业特点和价值的理解,此后部分学者也针对其他职业提出了相关看法与进行了研究。但该阶段内文献数量总体来看还是较少,研究的内容也较为单一,主要集中在职业意识以及职业体验方面,并未真正涉及到职业启蒙教育层面。首先,在不少人眼中,职业教育跟普通教育完全是两回事。其次,部分家长主要强调学习成绩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努力读书才能考得上一所不错的大学,方能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因此,这段时期内关于对学生进行职业启蒙思想的研究未得到有效重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职业教育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从小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认知、职业价值观的重要性也得到了国家、学者的关注,相关研究也开始慢慢增多,为后续研究积淀了理论基础。
2.巩固发展期(2008—今)。2017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规划指出“在中小学教育阶段展开职业启蒙教育”,2019年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又提出“鼓励中等职业院校与中小学合作开展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可见,职业启蒙教育已经得到了国家的深切关注,也将是未来我国教育改革的重点方向之一。随着国家政策的号召以及实际发展的需要,“中小学与职业院校联合展开职业启蒙教育的实施路径、开展困境、注意事项”“家长、学校、社会如何协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启蒙思想、职业认知”等问题是我国广大学者的研究要点,相关研究成果也陆续发布。但跟世界部分发达国家在上世纪就将职业生涯教育纳入学校必修课程来对比,我国的职业启蒙教育仍然相对不足,并且存在着社会整体认知度还不高[11]、运行机制也不够流畅等现实问题。
(二)研究趋势分析
突变词是指在某段时期内出现次数较多的词语,从中可以大致判断出某研究领域的前沿趋势,于是利用CiteSpace的突变词转化功能得到职业启蒙教育研究突变词图谱如图6所示。
如图6所示,2000年以来有关职业启蒙教育研究排在前4位的关键词分别为:职业规划教育、普陀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劳动教育,其中“劳动教育”一词从2019年开始一直突变至今。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要求将劳动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之中,形成专门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2019年颁布的《方案》也鼓励中职院校与中小学联合开展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教育的基础在于劳动教育,职业启蒙教育是深化职业教育的先导[12],在实际劳作中让学生感悟任何职业都是有其独特的价值、意义,可以启发学生职业认知。目前,家长给孩子灌输的未来职业规划一般偏向体面的、注重社会地位的工作。因基础工作者较辛苦,有的家长甚至告诉自己的孩子将来千万不能从事此类工作,对于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成形期的青少年来说,易带给他们错误的价值判断,从而形成职业歧视。因此,开展实际劳动教育是解决此类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中体会到工作的不易。未来在劳动教育中展开职业启蒙教育、启发学生职业认知、职业理想将会是学者重点关注的领域。
图6 职业启蒙教育研究突变词图谱
五、展望
综合现有文献研究来看,职业启蒙教育在我国基本包含与形成了理论与实践研究两大块,其中,对职业启蒙教育的内涵、价值进行解读以及为何在当前积极提倡开展职业启蒙教育等理论阐述占据多数,从实践角度进行相关研究则显得略少。开展职业启蒙教育的关键因素在于两个方面:一是职业课程的建立[13],二是职业院校与中小学的合力联动。但现实情况是,我国职业启蒙教育现状仍然较堪忧,面临比较大的挑战。[14]因此,加强职业体验课程建设、宣传职业启蒙思想的重要性、完善院校相关制度是当下应该关注的三个方面。
职业体验课程建设也应要考虑到当前学生阶段的特点,例如小学生知识接受能力还不强、身体发展水平还不高,课程内容应多以图片、漫画的形式进行启发引导,开展实际劳作活动也要考虑到学生的体力等方面,活动时间不易过长,而初中生心智、身体发展已经趋近成熟,课程内容、课时数应实践多于理论,可以考虑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来加强实际劳动,既不耽误正常学时又可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意义发挥到最大。
总之,开展职业启蒙教育是一项长久性、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学校、家长、政府等力量共同参与、合力推进,才能把职业启蒙教育真正落实好,未来研究也应该多注重从具体实践出发,以中小学校为实施对象,同时借助中等职业院校的力量来合力展开,为其他学者研究、院校开展职业启蒙教育活动提供现实的参考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