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企业内生需求看数字化转型提供的价值效益
2021-10-23
张 毅
中工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发展部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96/SC4 工作组召集人
国际标准化组织起重机技术委员会国内技术对口专家工作组成员
国家起重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桥门式起重机分技术委员会委员
zhangyi@bmhri.com
企业本质上是一个创造、传递和获取价值的系统。在物质经济时代,企业创造价值的方式是基于工业技术专业化分工取得规模化发展效率,以获取长周期的回报。但随着资源、能源和环境的刚性约束的日益增强,全球物质经济发展已经从增量阶段进入存量阶段,单纯的以技术或业务为导向来提高规模化发展效率为主导逻辑的发展方式已经很难适应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具体表现在:市场需求更加多变,个性化定制的增多导致产品生命周期被压缩,规模化很难再增加效益;产品结构更加复杂,跨学科技术融合成为趋势的同时,产品零部件数量也迅速增加;生产过程更加难以控制,加工精度、复杂性加剧了生产工艺管控的难度,快节奏的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使质量与交付难以保证;供应链协同更加广泛,精细的分工加剧了管理难度,跨地域分布增加了协作难度。外部环境的种种变化使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持续增加,企业需要进一步提升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提高竞争力才能更好的生存。
当前,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引发了生产方式的转变,也将深刻改变企业的业务体系和价值模式。企业可以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赋能作用,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值体系优化、创新、重构,不断提升存量业务,实现效率提升、成本降低、质量提高的同时,不断获取日益个性化、动态化的价值和新的增量空间,实现新的高质量发展。价值效益是企业开展业务活动所创造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及效益的结果,它既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出发点,也是数字化转型的落脚点。明确企业数字化转型价值效益“有哪些”,才能有效获取数字化转型成效,避免成为“面子工程”、“形象工程”,实现可持续创新发展。按照国内学者研究,价值效益按照业务创新转型方向和价值空间大小,可分为生产运营优化、产品/服务创新和业态转变三大类。
价值效益分类
生产运营优化主要基于传统存量业务,价值创造和传递活动主要集中在企业内部价值链,价值获取主要来源于传统产品规模化生产与交易,是目前多数企业在开展数字化转型中的入手点。生产运营优化类价值效益主要包括效率提升、成本降低和质量提高等方面。在效率提升方面,主要包括提高规模化效率和多样化效率,比如部分企业采用机器人焊接工作站组成产线,对小型起重机制造进行流水化改造;在降低成本方面,包括降低研发成本、生产成本、管理成本和交易成本,包括采用三维数字化设计手段进行方案设计与仿真(CAD/CAE)、部署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ERP)等;在质量提高方面,主要包括提高设计质量、生产/服务质量、采购及供应商协作质量和全要素全过程质量,比如采用信息化手段部署包括制造运营管理(MOM)和质量管理系统(QMS)等。
产品/服务创新主要专注于拓展基于传统业务的延伸服务,价值创造和传递活动沿着产品/服务链延长价值链,开辟业务增量发展空间,价值获取主要来源于已有技术/产品体系的增量价值。产品/服务创新类价值效益主要包括新技术/新产品、服务延伸与增值、主营业务增长等方面。在此方面国外起重机制造企业就是很好的参照,欧美起重机制造企业多数在上世纪后期进入增长瓶颈,积极转型延伸产品和服务的企业才能生存,比如部分企业在起重机整机产品业务的基础上运用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PLM)深化产品的标准化、模块化,开放基于标准模块的设计软件给零部件采购企业从而销售零部件,或利用物联网、数据采集与分析等信息化技术手段开展产品运维保障服务,实现了服务延伸,成为了主营业务增长的主要动力。
业态转变类价值效益相应的业务体系通常会发生颠覆式创新,主要专注于发展壮大数字业务,形成符合数字经济规律的新型业务体系,价值创造和传递活动由线性关联的价值链、企业内部价值网络转变为开放价值生态,价值获取主要来源于与生态合作伙伴共建的业务生态。业态转变类价值效益主要包括为用户/生态合作伙伴连接与赋能、数字新业务和绿色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比如国内某些工程机械制造类企业通过自身数字化技术的经验积累,转变为互联网平台类企业,开展平台服务或软件服务为行业上下游企业提供数字化服务,从而成为企业新的主营业务。
以上三类价值效益,分别对应着企业在不同发展方向的不同目标,需要由企业管理者在企业发展战略层面进行选择。选择的战略不同,可能切入点与布局有所不同,但是企业的内生需求本质都是赢得竞争,更好地生存发展。企业竞争则是优化资源配置效率的竞争,当前数字化技术只是最有效的提升效率的技术工具,谁用好这个工具谁就能占的发展的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