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远机位移动廊桥的分析与探索

2021-10-23深圳市机场股份有限公司吴兆双范立君

民航管理 2021年9期
关键词:挡雨机位廊桥

□ 深圳市机场股份有限公司 吴兆双 范立君/文

目前,大型民用运输机场受航站楼固定廊桥数量和空间位置限制,设有大量的远机位,旅客远机位上下飞机需搭乘摆渡车和客梯车。根据民用机场运行安全要求,摆渡车和客梯车之间存在20米至30米的安全露天距离。遇到大风、高温或雨天,旅客会被风吹、日晒、雨淋,影响乘机体验。此外,在机坪现场管控中也存在安全隐患。鉴于此,深圳市机场股份有限公司在民航中南地区管理局的指导下,自主开发了具备移动、伸展、一键自动运行、智能防护等功能的“远机位移动廊桥”。试运行后的“远机位移动廊桥”效果良好,可为旅客远机位乘机提供“遮阳、防风、挡雨”服务,提升现场安全管控水平。

远机位移动廊桥研发的必要性

(一)近机位资源有限,大量客运航班需要远机位保障的客观需求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大型民用运输机场中远机位占机位总数平均比例为59.5%;近机位比例为40.5%,普遍不足50%。这意味着,高峰时段约有一半以上的航班需要使用远机位上下客。以深圳机场为例,2019年,远机位保障旅客1267万人次,占全年总旅客5293万人次的24%,同比增加26万。深圳机场高峰期过夜客机约180架。现有62个近机位完全无法满足需求,大部分过夜的飞机须停放在远机位。

图1 :我国主要大型民用机场远机位占比统计

(二)解决远机位旅客乘机体验痛点的需求

根据民用机场运行实际,航班停靠在远机位时,旅客需搭乘摆渡车和客梯车上下飞机,摆渡车停车点与客梯车之间存在一定的露天距离。遇到大风、高温或雨天,旅客会被风吹、日晒、雨淋,极大影响旅客远机位乘机体验。远机位带来的不便,也是微博等自媒体上,机场服务被吐槽、投诉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提升远机位空防管控水平的安全需求

旅客经过露天远机位登机、下机时,虽有地服和护卫人员全程陪同与监管,但是拍照、横穿机坪、掉落FOD(机场跑道异物)等隐患情况时有发生,对机坪运行安全和空防安全造成一定安全风险。尤其是当旅客在机坪失控,极端情况下侵入跑道或滑行道时,极易造成严重后果。例如,国内某机场曾发生旅客因航班延误在远机位下摆渡车后不肯登机,不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劝阻,冲至邻近滑行道口。

(四)贯彻落实中国民航“四型”机场建设的需求

民航局出台了《中国民航四型机场建设行动纲要(2020-2035年)》,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从旅客需求出发,增强服务供给能力,提升服务品质,树立中国服务品牌”的有关要求。“远机位移动廊桥”建设,可有效解决旅客远机位乘机被风吹日晒雨淋的难题,也是贯彻落实中国民航“四型”机场建设,以人民为中心,提升服务保障体验的一项创新举措。

(五)降低远机位旅客保障建设运维成本的需求

目前,各大型民用运输机场积极研究远机位旅客服务提升方案。2019年,国内某机场建成钢框架结构的远机位固定廊桥,并投入试运行,该实践提升了乘机体验、降低了安全风险。但据了解,单座远机位固定廊桥建造成本约2000万元。高额的费用投入,保障范围固定,局限了远机位固定廊桥的普适性,使得该项研究成果大规模应用和推广受限。

远机位移动廊桥研发的可行性分析

(一)建设的功能调研

图2 :远机位移动廊桥控制系统布局

通过对远机位现场保障流程的了解、讨论,以及综合沿海和内陆不同气候环境因素,确定远机位移动廊桥需要满足的性能。

1.安全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行业标准》,设备抗风等级为9级;旅客可能接触的部件边缘钝化、防锈处理,避免造成旅客刮伤;设备设计要充分考虑复杂的实际场景、避免FOD进入等因素。

2.功能性。充分考虑到在烈日、强风及暴雨天气时,设备的遮阳防风挡雨的效果,避免局部被雨淋湿,同时适用窄体和宽体不同机型。

3.操作便捷性。设备自带动力系统,人员配置少,设备操作简单,具备自动运行和点动控制性能。

(二)建设的技术分析

远机位移动廊桥是一个要求具有遮阳防风挡雨、自动运行、自动安全防护、零部件设计合理等性能的设备。目前,国内工业设计制造业发达,AVG(自动引导小车)技术成熟,雷达防护、自动灭火系统性能稳定,各项技术完成能够实现远机位移动廊桥各项功能的研制。

(三)主要功能组成

远机位移动廊桥主要由行走系统、伸缩步道系统、一键自动运行系统、手动控制系统、智能安全保护系统和应急系统六部分组成。

远机位移动廊桥的现场测试

2020年底,深圳机场开展了远机位移动廊桥模拟带客测试和现场带客测试,结果如下:

1.功能性:设备一键自动运行,操作便捷,伸缩步道运行顺畅,可抗9级风,可遮阳,可挡雨。

2.安全性:实现与客梯车和摆渡车无缝对接,规划了旅客在远机位上下飞机的行径路线,软约束活动范围;激光雷达、灭火系统碰撞物体前或着火时自动生效保护。

3.现场保障效率:据现场计时统计,测试保障B737机型的上客和下客通过时长分别为18分钟和15分钟,与露天无移动廊桥的现场保障时长基本相同。

4.满意度:测试共收集到意见87份。非常满意人数占比65%,较满意人数占比26%,满意占比4%,不满意占比5%。不满意主要体现在廊道设计宽度、高度和通过性的体验。已根据意见优化完善尺寸比例,通过性增加40%。

图3 :现场测试

实践证明,开发应用远机位移动廊桥是贯彻落实民航“四型”机场建设的一项创新之举,可有效解决如何让旅客在飞机与摆渡车之间无缝换乘、防风遮阳挡雨的问题,为旅客提供更加舒适的出行体验。同时,可以规划旅客在远机位上下飞机的行径路线,软约束活动范围,提升远机位安全管理水平。此外,单条远机位移动廊桥造价低于100万,可灵活移动保障多个机位。相较远机位固定廊桥,性价比高、普适性强,适合大范围应用和推广。另外,作为相对封闭空间,可在该空间内配置自动防疫消杀系统,满足防疫需求。还可设计与客梯车连接联动机构,实现客梯车和移动廊桥一体化,使其运行更加便捷,更具有广阔的拓展空间。

猜你喜欢

挡雨机位廊桥
附着全钢升降脚手架不同步升降性能研究
无钉桥梁的传承
海芋伞
飘雨的那天
去廊桥找你
2019东营地震抗灾演习直播方案
廊桥文化的汇集地——泰顺
可帮忙挡雨的背包
张伟进
犹记廊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