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残奥会冠军之乡”是怎样炼成的?

2021-10-22郭博文

华人时刊 2021年10期
关键词:轮椅乒乓球金牌

郭博文

9月5日晚,第十六届夏季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在日本东京闭幕,中国代表团以96金60银51铜的成绩收官,连续5届残奥会位列金牌榜和奖牌榜双第一。

在这些不断挑战自我,为梦想拼搏的身影中,徐州籍运动员:冯彦可、孙刚、田建全、边静、胡丹丹、薛娟、刘静、冯攀峰、闫硕、周影、张变、邹丽娟等17人在轮椅击剑、乒乓球、举重、田径等项目中赢得了21金3银3铜的优异成绩。

而在21枚金牌中,有19枚金牌的获得者来自同一座县级城市,是一座用自强不息、勇争一流的精气神书写残奥会历史“神话”的城市———邳州。

自强不息、勇争一流的邳州精神

19金2银1铜!获悉喜讯后,5日当天,中共邳州市委、邳州市人民政府第一时间给中国体育代表团发去贺电。

市委书记曹智指出,邳州残奥健儿们充分展现了邳州人自强不息、勇争一流的精神风貌!

这样的邳州精神,被邳州的运动员们淋漓尽致地彰显在他们各自的体育生涯与不同赛场上,失去双臂依然可以奔跑,失去双眼依然可以前行,失去双腿依然可以向上……他们用自强不息的意志和辛勤付出的汗水找到了人生的方向,他们用行动告诉了人们什么是不屈,什么是抗争,他们以残缺之躯追求完美,以凡人之心演绎伟大,值得全世界给予长久的掌声。

是的,自强不息,勇争一流!当下的邳州,作为江苏省北方门户,人口第二大县,邳州主动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光荣使命,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解放思想、比学赶超,去年,GDP跨上千亿元台阶,在全省综合考核中实现进位争先。江苏省2020年度高质量发展总结表彰大会上通报了全省2020年度综合考核结果,邳州市荣获“全省推进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市、区)”,市委书记吴卫东被评为“2020年度推进高质量发展优秀县(市、区)委书记”。

当下,邳州面临的新困难、新任务、新挑战前所未有,但与此同时,近年来的邳州立志争做发展新路的探路者,决不做传统老路的追随者。

为国争光、顽强拼搏的中华体育精神

本届残奥会的主题口号是“U-nited by Emotion”,东京奥组委给出了几句解释语:“人与人之间,性格迥异,但感情相通。正是这一份感情,成为打破心墙隔阂、翻越偏见壁垒的共同力量。此时此地,我们相聚在这里,共同寻找生命的意义。”

残奥会为所有残疾人运动员打开了通往广阔世界的大门,在竞技场上,他们用热血和汗水践行着“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格言;在人生的赛道上,他们同样用百折不挠的意志、乐观向上的态度书写华彩篇章。

在东京残奥会轮椅击剑决赛男子花剑个人赛B级比赛中,中国选手冯彦可15比14击败了队友胡道亮,获得金牌,这也是冯彦可在本届残奥会上获的第二金。

是怎样的经历,让行动不便的他始终保持乐观自信?面对人生的考验,他又是如何从一个农村娃成长为奥运冠军?

冯彦可,1988年1月出生于邳州一个农村家庭。小时候,因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造成下肢重度残疾,无法独立行走,7岁时他被送入当地专门接收重度儿麻患者的寄宿制学校“希望之家”读书。

起初,15岁的冯彦可在“希望之家”接受轮椅乒乓球项目的训练,斩获不少大奖。但冯彦可的运动生涯并没有那么顺利,由于他的乒乓球运动级别与本省其他运动员雷同,他决定先暂时搁置体育训练,去完成学业。从北京科技职业学院毕业后,冯彦可也打过工,但心中一直难舍那份对体育运动的热爱。

2011年,23岁的冯彦可在朋友的介绍下顺利考入了江苏省轮椅击剑队。冯彦可说,开始的时候并不能很好地适应击剑训练,“乒乓球是一个回合很多的比赛,比较偏防守,可以在比赛中寻找对方的漏洞并战胜对方,但击剑更偏进攻,每一分都是一剑一剑刺出来的。”后来,在庄杏娣等教练的悉心指导、帮助下,让他很快适应、喜欢上了击剑运动并屡创佳绩:

2014年12月,冯彦可参加轮椅击剑世界杯香港大奖赛,获B级花剑个人银牌;2015年4月,参加全国第九届残运会,获男子B级佩剑个人金牌;7月,参加轮椅击剑世界杯波兰站比赛,获得男子B级花剑个人冠军;2016年4月,赴香港参加轮椅击剑亚锦赛,获得男子佩剑B级个人冠军,佩剑团体冠军、花剑个人冠军3枚金牌。

近年来,通过一次次紧張、刻苦的训练和比赛,冯彦可的其击剑水平和成绩稳步提高,如期获得了参加2016年里约残奥会所需的积分和排名,第一次入选中国残奥代表团。经过在国家队近一年的集训,其随团抵达里约,参加其残奥会的首次比赛,在9月14日的男子B级花剑个人比赛中力克群雄获得冠军。同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四青年奖章”“江苏省劳动模范”。

说起这次取得的成绩,冯彦可说“能获得两块个人金牌很激动很开心!佩剑金牌是我从来都不敢想的,这次的临场发挥也不错,最终能拿下这块金牌是意想不到的。花剑的目标还是想能成功卫冕这块金牌吧,但是我也跟自己说要充分做好准备,一场一场地打,一剑一剑地拼,最后的半决赛和决赛我也都是一分险胜,最终获得冠军。”

“一场一场地打,一剑一剑地拼。”正如冯彦可所说,如果说奥运会代表世界某一领域最顶尖水平,一群有天赋的专业人士为了一个目标奋斗多年,最终呈现给大家一场世界顶级赛事,对于残奥健儿来说,不仅要一次次克服身体的不便,还要慢慢跨越心理的障碍,最终突破自我局限,登上奥运舞台本身就是一种胜利。每一次国旗升起的背后,都有一段不为人知的艰辛,如果说,奥运会选出的是人类最强健的体魄,那么残奥会选出的则是人类最不屈的灵魂。

邳州姑娘刘静在东京残奥会乒乓球女子单打1-2级决赛中,击败韩国选手徐秀妍,夺得冠军。

33岁的刘静同样也是因为小儿麻痹症而残疾,她从2000年开始练习乒乓球,自2008年在北京残奥会夺金起,先后参加四次残奥会,获得8枚残奥会金牌。

比赛结束后,刘静掩面而泣,她说:“对于这次比赛,对自己的表现是非常满意的,能站在最高的领奖台一直是自己的目标,所以为了这个目标也一直在不断努力,赢球很不容易,因为我2017年生完孩子之后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系统训练,感觉整个状态不在巅峰,比赛中有些患得患失。对手很强,所以我只能调整好状态,就像‘希望之家里张爷爷告诉我的一样,要相信自己,竭尽全力去拼。”

生命以痛吻我,而我报之以歌,梦想因拼搏而闪亮,生命因不断打磨而被赋予无限可能。这些运动员在场上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不要向命运屈服,才能演绎生命的奇迹。

勇于突破、乐观自信的“希望之家”精神

在这些金牌的背后,还藏着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此次获奖的15人中,有10人来自同一个“家”———邳州市“希望之家”,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家长”,就是上文中刘静口中的“张爷爷”,孩子们在收获希望、实现梦想的时候,永远忘不了他们的好爷爷———张辅世。

1989年夏天,一场特大洪灾侵袭鲁南、苏北一带,这场灾难引发当地的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疫情。当时,江苏省才刚建立起免疫规划制度,许多地方的儿童免疫工作刚起步,漏服、少服疫苗现象很普遍,很多家庭把患儿当成发烧感冒而耽误最佳治疗时间。

时任邳州市卫生局副局长的张辅世在一次慰问患儿家庭时,看到孩子独自在院子里爬行,又脏又臭,患儿父母当时无奈地说“我们还能怎么办?”甚至有些家长认为,残疾孩子就是家庭的包袱,这在当时深深刺痛了张辅世,他下定决心要做些什么来帮助这些孩子。

1993年,张辅世到了退休年龄,但这件事他一直放在心上,于是他决定创办接受残疾孩子的康复中心。

当时,国内还没有人尝试过,没有模式和经验可借鉴,为了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张辅世从1993年开始东奔西走,经过近两年的筹备和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1995年12月5日,在各级政府部门和国内外慈善机构的支持下,“希望之家”终于成立了,成为我国首家集学习、生活、技能训练为一体的肢残人康复中心,全市90多名下肢严重残疾的孩子成了“希望之家”的首批学生。

一开始,“希望之家”的定位是帮助残疾孩子学习文化知识,将来能自食其力,为此,主要开设了电脑、绘画、剪纸等专业课程,但张辅世觉得综合素质教育很重要,虽然孩子们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希望之家”还是为孩子们开设了乒乓球、羽毛球、篮球、网球等体育课程,一来希望孩子们能通过体育锻炼强身健体,二来也培养孩子们的自信心,让他们在运动中体会到拼搏和成功的快乐。只是,谁也没有想到,在日后,正是这些体育课程,为他们铺就了一条通往奥运赛场,成为万众瞩目“明星”的星光大道。

2001年7月,北京申奥成功,激动之余,张辅世想到了孩子们,他觉得他们虽然身体有缺陷,但不少孩子喜欢体育,甚至有超出一般孩子的天赋和勇敢,奥运会比的是什么?除了专业水平,更多的是毅力,是意志!他决定,在“希望之家”培养残疾人运动员,力争参加2008年北京残奥会,让孩子们“站起来、学文化、走出去”。

很快,“希望之家”就成立了一支轮椅乒乓球队。但事实上,很多获得奥运冠军的选手从五六岁时就开始了他们的运动职业生涯,有些人要花费十多年甚至二十多年的时间才能夺得冠军。而残奥会的选手们因为身体的原因,在训练上可能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当时张辅世已年过七旬,但他不顾体弱多病,还在东奔西走,日夜操劳,继续默默地为孩子们付出。

2003年9月,全国第六届残疾人运动会在南京举行,张辅世带着9个孩子前去参赛,本来只是打算练练兵,让孩子们见识一下,但这几个孩子却十分争气,一举夺得两金两铜的好成绩,其中乒乓球项目中分量最重的男单、女单冠军都被“希望之家”的孩子获得,这引起了国家及省体委的高度重视,通过国家残联划拨经费,还把国家轮椅乒乓球训练基地设在了邳州。此后,“希望之家”更是捷报频传,在国内外各大比赛中开始崭露头角。

张辅世勤勤恳恳、默默奉献的精神深深影响着他身边的人,受到公公的感召,他的儿媳妇郭贞放弃了在机关里的工作,在1998年辞职投身到“希望之家”中,她千方百计地为孩子们申请免费康复救助项目,对特别困难的残疾儿童家庭,她还会拿出积蓄贴补他们。多年来,郭贞和团队的付出,使邳州及周边地区的4000多名残疾儿童受益。很多中小学老师退休后,主动要求到“希望之家”成为志愿者,也有越来越多的社会志愿者想要为“希望之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2011年,张辅世去世了,这十年来,正如他所愿,“希望之家”发展得越来越好,培养出了多名世界冠军,从“希望之家”走出的选手累计摘下奖牌近千枚。

“希望之家”的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总是怀揣着大大小小的各种梦想,有的实现、也有的破灭,而它最大的存在意义在于让我们不断前行。

所谓冠军和第一,是我们生命中的一种可能性,是我們血液中的一种基因,是这种基因让我们更加蓬勃昂扬,承担责任,挑战梦想,让我们看到生命格局的辽阔。这样的邳州精神、体育精神、“希望之家”精神也激励着我们在任何时候不惧任何困难,勇敢、自信地追求自我价值。

(邳州市委统战部推荐)

(责编  凌  云)

猜你喜欢

轮椅乒乓球金牌
金牌搜笑王
轮椅上的梦
爱的轮椅
爱的轮椅
乒乓球与大铁球
迷你乒乓球
有惊无险的金牌
轮椅
金牌搭档主持养成记
金牌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