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文化对拉萨旅游业的影响
2021-10-22龙国菊董雨潇覃欢多嘎措姆益西曲珍
龙国菊 董雨潇 覃欢 多嘎措姆 益西曲珍
拉萨地区藏族文化资源
藏族人民创造了绚烂多姿的民族文化。文化按照资源形式的不同,可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文章从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对藏族文化进行分述。
物质文化是指为了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及其所表现的文化,包括饮食、服饰、建筑、交通、生产工具以及乡村、城市等,是文化要素或者文化景观的物质表现方面。
据拉萨市文化局2021年6月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拉萨市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10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3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24处。诸如布达拉宫、大昭寺、小昭寺都是拉萨的藏族物质文化的典型代表。
布达拉宫,梵语音译为“普陀罗”,意思是“佛”的圣地,位于拉萨市中心,依山而建,是一座具有鲜明藏族文化特色的伟大建筑(见图1)。最早是公元七世纪松赞干布为文成公主所建,是集藏族宫殿、佛寺、佛塔、雕刻、雕塑、绘画等建设艺术为一体的雄伟建筑群,也是拉萨千余年历史的见证。占地36万余平方米,高177.19米,东西长360余米,其主体分为白宫(图2)和红宫(图3)两部分,两侧为白宫,是达赖喇嘛生活起居和政治活动的场所,红宫居中,主要用于宗教事务。但早期的布达拉宫已毁,目前人们所看到的是十七世纪以来不断扩建的结果。整个建筑气势恢宏、规模壮大,被誉为世界屋脊的明珠,是西藏著名的宫堡式建筑群和藏族及群主艺术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著名的古建筑之一。
拉萨文化优势方面可谓得天独厚。丰富的民族文化遗址和文物古迹成为吸引游客到拉萨旅游的支撑资源。
非物质文化则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各种精神文化。自2006年以来,西藏自治区先后相应在国家名录上公布了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据拉萨统计在案的非物质物化遗产共117项,类别包括传统医药、传统技艺、民俗、民间舞蹈、民间美术和佛教音乐等。
其中,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25项,区遗29项,市遗63项。拉萨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比如传统技艺方面包括藏族唐卡制作、造纸技艺、藏香制作、藏族矿植物颜料制作、拉萨甲米水磨坊制作和拉萨雪堆白金属加工等。民族舞蹈方面包括普维巴宣舞、纳如谐钦、廓孜、协荣仲孜和直贡嘎尔羌姆等。
唐卡,藏语译为“卷轴画”(见图4)。唐卡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宗教气息,随处可见于布达拉宫和拉萨的各个寺庙的殿堂之中 。每一幅唐卡都有一个故事,涉及藏族的历史、政治、宗教、文化和社会等诸多领域,堪称藏族的百科全书。绘制唐卡需用到藏族的另外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矿物质颜料制作技艺。藏族唐卡艺人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摸索出的一套独特的配料、绘画、绘金的方法。藏族传统绘画颜料主要为产于雪域的天然矿物质和植物。矿物颜料的可贵之处是从晶体矿石中提炼出来的天然结晶矿物。矿物颜料具有色彩鲜艳,可保持千年不褪色的特点,因此,用这些矿物绘画唐卡,其颜色能保持经久不变色。
拉萨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历史久远,内容丰富,对其合理开发与保护,可以对文化的繁荣与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藏族文化对拉萨旅游业的影响
对藏族文化对拉萨旅游业的影响现状分析不仅可以为拉萨旅游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也可以促进藏族文化得到有效保护和拉萨经济发展。因此,本项目组于2020年7月5日前往拉萨调研,该项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有对藏族文化的了解程度和在拉萨旅游业中藏族文化开发情况等20个问题。问卷在市内展开,调查对象主要针对游客和本地各个阶层人士,共计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57份,问卷有效率约85.67%。此外,为确保问卷调查的可信度,项目组以实地观察结合自身体验与网络调研的方式,对藏族文化对拉萨旅游业的影响进行分析。以下结果从藏族文化对拉萨旅游业有利条件与存在问题两方面呈现。
有利影响。拉萨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所流传下来的革命精神和红色记忆深入人心。而藏族等少数民族长期在此聚居,使拉萨具有浓烈的民族色彩,留下了丰富的民族文化遗址和丰富的文物古迹以及革命斗争纪念地。
拉萨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主要文化资源有始建于唐代的雪域圣殿布达拉宫、藏式宗教典范大昭寺、藏式风格园林罗布林卡、全国历史文化名街八廓街,以及藏历年、雪顿节、藏戏、藏医药、唐卡、藏餐、青稞酒、酥油茶、藏袍、转经和磕长头等藏族精品文化。此外,拉萨还有着丰富的革命文化,有西藏和平解放纪念碑、中央人民政府驻藏代表楼旧址、拉萨烈士陵园、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馆和林周农场等革命纪念地。
游客有着较多的文化旅游诉求。拉萨市丰富的民族文化为拉萨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旅游资源,而藏族文化进一步丰富了拉萨的历史文化内涵,作为西藏自治区的首府,是游客进藏旅游的首选目的地。
存在的问题。拉萨地区在利用藏族文化发展旅游业方面不断探索实践,旅游产业近年来得到了较快发展,但就总体而言,在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民族文化开发与保护不够。在此次项目有效回收的257份问卷中,对于“您觉得拉萨旅游业中藏族文化开发情况如何”这一问题,26.46%的人觉得较好,52.92%的人觉得一般,10.51%的人觉得较差,1.95%的人觉得非常差,仅有8.17%的人觉得非常好(见图5)。由此可见,藏族文化在旅游中开发情况不是很乐观。此外,通过访谈藏族人民,我们了解到当前拉萨地区民族资源开发缺乏科学管理,基础设施不完善,游客遵守公德意识差,景区超负荷接纳和导游不够专业化等问题,这都导致拉萨民族文化资源开发不足。结合本项目组自身体验与观察得知,藏族文化在旅游业的发展中存在保护不力的问题,如大量游客的涌入造成了文物的破损和腐蚀;大量的赝品充斥景区市场,严重影响拉萨地区文物品牌的保护和发展;旅游业的发展致使环境污染,进一步使文物受到破坏。
民族文化旅游宣传薄弱。在此次项目有效回收的257份的问卷中,对于“你对藏族文化的了解程度”這一问题, 11.90%的人了解较多,35.71%的人基本了解,40.48%的人了解较少,9.52%的人不了解,仅有2.38%的人对藏族文化达到非常了解的程度(见图6)。由此可见,游客对于藏族文化普遍了解较少。调研发现,景区一些古建筑上除了有古建筑标志外,并没任何说明。各处的寺庙、历史名店和旌旗杆也缺乏广告牌子。虽然有木质地图指向标,但没有详情介绍,数量少且大多数分布在角落,在旅游中起到的作用不大。而其主要原因正在于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对藏族文化的开发与宣传力度不够。
文化与商业化的冲突逐渐显现。由于民族文化具有核心吸引力,作为民族地区,一些商家通过挖掘民族文化来开展商业活动,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民族文化与商业化矛盾趋势逐渐显现。通过走访调查当地人与结合本小组成员自身体验总结出部分商家在景区从事个体服务活动中唯利是图、缺乏良知,销售赝品,市场乱价。古雅淳朴的藏族民俗民风被商品化, 藏族特有的民风民俗成为吸引游客的旅游支撑资源。如举办的藏历新年、传召大法会、花灯节、沐浴节和雪顿节等活动,通过友情支持、赞助之类的广告进行推广和宣传,成功地为拉萨打造了对外宣传的明信片。藏族传统文化逐渐衰落。如近年来,拉萨藏族地区的很多酥油桶被搅拌机取而代之。现代化景观、商品和服务过多,与遗产地文脉不太一致。
提升藏族文化对拉萨旅游业影响的对策
在整个拉萨旅游业发展中,藏族文化尚未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发掘。
加大藏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当地政府要积极引导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了解国家、西藏自治区在非遗保护方面的政策文件,加强与国家、自治区文化部门的沟通,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建立非遗保护工作的长效机制,使拉萨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认真开展非遗研究和保护传承工作,成立拉萨非遗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积极吸纳社会各界专家,非遗传承人和民间艺人参与,对非遗文化进行深入研究,进一步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加强对非遗知识的科普力度,可以通过影视、报刊、互联网等大众传媒,宣传非遗保护工作;也可以利用非遗展示馆和博物馆等平台做非遗项目和传承人的现场制作、表演来展示文化内涵,增加人们与文化的互动。通过充分运用民族政策,保护拉萨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加强少数民族文化的宣传力度。拉萨地区各级政府应当重视当地文化宣传工作,加强文化宣传工作的领导,完善服务机制,明确各级文化宣传的目标。加强旅游信息化建设,建立拉萨旅游特色文化宣传网站,将拉萨形象展现给网友,提升拉萨的知名度,吸引国内外游客。制作民族文化专题栏目,加大对优秀历史文化遗产的宣传力度,举办特色活动等。广泛开展各种民族文化活动,如赛马节、锅庄舞和藏历年等,提升公众参与民族群众文化活动的自觉性,提高当地人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通过积极宣传,才能让拉萨旅游业走向世界。
谋求适度商业化、理性商业化。改编商业规划,控制商业街、大超市与批發市场的规模、数量,减少商品类型建筑在遗产地的比重,增加博物馆、纪念馆和名人故居等类型的比重。进行空间管理,合理规划,将与遗产地不符的店铺搬迁远离标志物地区,对酒吧、商店零售等商铺的营业时间进行明确规定,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早市、夜市和周末集市等特殊营业时段。严格实施招商和准入管理,严格商人素质,控制商铺数量和规模,引进具有地方民族文化特色的商铺,减少缺乏地方性特色的代销商铺。增加原居民生活场景展示区,利用藏族文化资源与闲置房屋开辟新的文化体验空间,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展演活动,提升游客的文化体验感。
基金项目:2020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项目名称:《藏族文化对拉萨旅游业的影响现状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2010695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