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锡三让路改造工程设计分析

2021-10-22刘小方张泽宇

建材与装饰 2021年29期
关键词:老路沥青路基

刘小方,张泽宇

(1.江苏先行交通科技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0016;2.北京中交桥宇科技有限公司,北京 100102)

三让路位于无锡新吴区吴文化博览园区,原有老路为沥青混凝土路面,宽度7~9m,路面病害严重,主要有车辙、裂缝、坑槽、沉陷、龟裂等,特别是临近交叉口处的病害尤为严重和密集。小区两侧有江南华府、鸿山尚院、凤鸣山庄等高档小区,入住率较高,私家车拥有量大,但原有道路窄、路况差、乱停车等已经严重影响居民的正常出行,因此对该路的改造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1 现有工程概况

道路整体线型为东西走向,项目西起规划中庆路,向东延伸与现状至德大道相交后,终于规划美伯路交叉口,路线全长约808m。原有老路为城市支路,设计速度为20km/h。

老路建设年代较早,无论是道路还是排水设施均损坏严重,结合规划功能定位(工程为城市次干路、设计速度为30km/h)、需要对工程进行彻底改造和形象提升。

2 总体改造思路和设计理念

2.1 总体改造思路

改造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该片区路网均在陆续建设和实施中,该工程为片区道路建设的排头兵,在周边其他道路建设时,三让路要承担分流道路或施工便道的角色。

(2)道路两侧为新建的高档别墅区,住户多,私家车保有量大:①平面及拓宽方案拟定时,不能影响现有小区的建筑红线,不能对现有建筑物造成拆迁;②纵面设计:可适当抬高,但不宜抬高太多,否则影响小区居民的出入和小区排水;③横断面布设:在考虑机动车出行的同时,要综合考虑人、非的出行需求及机动车夜间停车的需求。

(3)老路修建年代早,当时地基状况差,但考虑经过多年的运行,地基基本稳定,本次设计尽量少下挖,少扰动。

(4)路基路面及排水设计需结合无锡市海绵城市相关建设要求。

鉴于工程所处位置及在片区路网中的功能,同时结合相关的现场交通量及病害调查、弯沉、取芯、测量、勘探、物探资料等,经过综合评定、分析、计算工作,对现有老路采取破除路面结构层后,对老路基进行病害修补后予以利用的方案;拓宽部分采取新建路基路面的方案;雨污水管道采取挖除重建方案[1]。

2.2 设计理念

2.2.1 “全寿命周期成本”的设计理念

项目的建设不仅要考虑初期成本,还要考虑建成后的运营成本以及后期维修养护成本,此外还要兼顾社会成本和环境成本。

2.2.2 “以人为本,安全至上”设计理念

项目的建设需杜绝一切“以车为重心”的现象,应该给予出行人特别是弱势群体残障人士的更多的关爱,充分体现人性化的服务,为人们出行便利提供最大限度的便利。

2.2.3 “灵活设计、宽容设计”的理念

该工程属于老路拓宽改造工程,制约因素比较多,平纵线形设计时应因地制宜,灵活采用规范指标,可选用规范中指标的极限值(最小值)。

2.2.4 “动态设计”的理念

本工程属于老路改扩建工程,由于老路修建年代长、地下管线密布、原始竣工资料欠缺,本次改扩建设计时遵循“动态设计”的原则,设计人员全程跟踪,根据现场变化情况,第一时间参与路基、路面和排水等方案的现场确定。

2.2.5 “海绵城市与道路美观相结合”的理念

考虑到无锡地区夏季多雨潮湿,普通人行道板透水性不足、易破碎、易松动导致下方积水的实际情况,本次设计人行道采用现浇透水混凝土路面,在贯彻海绵城市设计理念的同时兼顾道路美观。

2.2.6 “结合地方特色、精细化设计”的理念

项目位于无锡市鸿山新城镇,当地“吴”文化突出,建设单位对文化保护和传承要求较高,项目组考虑到“吴”文化的传承和弘扬,项目组设计采用当地越国贵族墓共出土的“玉飞凤”文物logo,设计出多款特色井盖。经过业主和专家的评选,选定方案如图1所示。

图1 “玉飞凤”文物logo

3 具体改造内容

3.1 平纵横

3.1.1 平面

平面为一条直线,中心线布设时充分考虑两侧建筑物(红线)、拓宽方式等因素。

3.1.2 纵断面

纵断面设计时结合老路标高、两侧建筑物、沿线主要交叉口、居民小区出入口等因素,本次纵断面设计在老路的基础上基本抬高了10cm。

3.1.3 横断面

本次断面采取双向四车道、人非混行的断面布置,路基总宽24m。

将机动车和人非完全隔离,保障机动车行驶舒适性以及人非出行的安全性。同时考虑夜间停车需求:最外侧车道可用于夜间临时停车,缓解区域停车问题。

3.2 路基设计

路基需反开挖至路床顶面以下60cm,初步碾压后,回填40cm片石(可用建筑圬工代替),碾压至无明显轮迹和反弹。然后填筑一层20cm 6%石灰土。

3.3 路面设计

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C,SBS改性沥青)+黏层沥青+6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沥青下封层+30cm水稳碎石基层+20cm 12%石灰土底基层,结构层总厚度60cm。

3.4 交叉口

3.4.1 交通渠化

沿线与至德大道有一处交叉,现状至德大道为城市主干路,双向六车道,由于至德大道沿线中分带开口较多,安全隐患较大,项目组配合规划部分,梳理周边临近路网,并根据最终研究成果对交叉口进行设计,三让路处至德大道原中分带开口进行封闭,交通组织采取“右进右出“方式。

3.4.2 路面结构

对交叉口路面材料的选取中添加采用抗车辙剂,提高道路使用性能。沥青混凝土里加入0.5%的路孚8000后,导致的变形惊人地减小,未加路孚8000的沥青混凝土其变形约为20~23mm,加了路孚8000的沥青混凝土的变形仅3mm。经过近两年的运营观察发现,交叉口处的路面状况良好。

3.5 人非混行道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为积极响应国家和无锡海绵城市的要求,本次人行道面层选用透水混凝土,具体结构如下:

一般段:8cm彩色透水混凝土+10cm C30透水混凝土+36cm级配碎石,结构层总厚度54cm。

盲道处:6cm盲道道板+2cm水泥砂浆+10cm C30透水混凝土+36cm级配碎石。

3.6 交通安全及无障碍设施

设计中贯彻“以人为本,安全至上”的原则,充分考虑安全、便捷等因素。同步设计和实施全线的标线、标志、护栏、信号灯、无障碍等设施。增设行人二次过街安全岛(保护岛),保证行人过街安全;统筹考虑横向过街问题,设置触摸式信号灯及相应的警告、指示标志;完善全线的无障碍通道设计,确保残障人士的出行,给予弱势群体更多的关怀[2]。

3.7 色彩设计

综合考虑新吴区的发展历程、风土人情以及当地人民热情好客等因素,本次设计在色彩搭配和选择方面也做了多种选择,最后选定方案如下:

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灰黑色:高雅端庄、沉稳大气。

分隔带的碧绿色:分隔带基本以草皮为主,局部点缀小灌木。绿色寓意春意盎然、生机勃勃、充满希望。

透水混凝土的火红色:与普通透水混凝土的灰色相比,红色象征新吴区人民热情好客、地区发展活力四射、红红火火。

盲道的黄色:我们都是中华民族炎黄子孙,拥有黄皮肤,脚踩黄土地。黄色代表尊贵安全、丰收喜悦、温暖贴心,设计中采用黄色盲道给予残疾人更多关怀。

4 结语

经过近一年的道路的改造和附属设施的整合,改扩建后的三让路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彻底改变原来机、非、人严重混行且事故频发的状况,无论从行车安全性、出行舒适度、外在美观感等方面都得到较大提升,在改善片区路网功能、发挥路网综合效益的同时,提升新吴区当地的投融资环境,带来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猜你喜欢

老路沥青路基
市政道路路基质检与控制探析
沥青及沥青混凝土
在海一方(中篇小说)
第九章 沥青湖
软弱路基加固处理设计探究
◆ 沥青及沥青混凝土
新老路拼接段软土地基处理方案浅析
老路技术状况检测和评定在“白改黑”工程中的应用
半填半挖路基的填筑方法
公路路基沉陷的处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