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方法提取川芎挥发油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比较

2021-10-22夏珊李生茂张馨予鲁琴芮李倩茹敖慧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21年9期
关键词:藁本丁基川芎

夏珊,李生茂,张馨予,鲁琴芮,李倩茹,敖慧

(1.川北医学院药学院·川北医学院药物研究所,四川 南充 637000;2.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611137)

川芎为伞形科植物川芎的干燥根茎,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1]。研究[2-6]发现,挥发油是川芎的主要药效物质基础之一,主要含有以藁本内酯等为代表的苯酞类、烯萜醇类及脂肪酸类等成分,有镇静、解热、镇痛、改善血液流变、抗氧化、降血压、抗抑郁及抗缺血再灌注损伤等药理活性,其中抗氧化是对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药理作用机制之一[7-9]。目前,对川芎挥发油提取方法的研究主要有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水蒸气蒸馏法、石油醚提取法、中性乙醇提取法、蒸馏-萃取耦合法和提取-共沸精馏耦合法等[10-11],但多集中于比较不同方法提取的川芎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差异,而对提取成分抗氧化活性差异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比较水蒸气蒸馏法(steam distillation,SD)、以石油醚为溶剂的索氏提取法(soxhlet extraction,SE)和超临界CO2萃取法(supercritical CO2extraction,SFE-CO2)提取的川芎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差异,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川芎药材购于成都五块石中药材批发市场,并经川北医学院李毅主任中药师鉴定为伞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的干燥根茎。1,1-二苯基-2-苦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phenylhydrazine,DPPH,美国sigma公司)、正己烷(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无水硫酸钠(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甲醇(成都市科龙化工试剂厂)和石油醚(成都市科龙化工试剂厂)均为分析纯。Ohaus Discovery 1/100 000电子分析天平购于奥豪斯仪器(上海)有限公司,Epoch 微孔板分光光度计购于美国BIOTEK 公司,Agilent 7890A-5975C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购于美国安捷伦公司。

1.2 方法

1.2.1 川芎挥发油的提取 取川芎粗粉过20目筛后提取。(1)SD[12]:取约200 g,置于2 000 mL圆底烧瓶中,加入1 200 mL蒸馏水,按《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挥发油测定法(附录XD甲法)进行,水蒸气蒸馏5 h,收集挥发油。(2)SE[13]:取约20 g,置于索氏提取器,加入200 mL石油醚(60~90℃),提取3 h,滤过,滤液减压浓缩,收集挥发油。(3)SFE-CO2[14]:取约30 g,于萃取斧温度44℃、压力4 000 PSI下萃取1 h,收集挥发油。

1.2.2 川芎挥发油化学成分及相对含量测定 取提取的川芎挥发油样品,加正己烷稀释,用无水硫酸钠除去水分,0.22 μm微孔滤膜过滤;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GC-MS)分析测定(GC条件:载气为氦气;体积流量1.0 mL/min;程序升温,初始温度50℃,保持2 min;10℃/min速率升至120℃,保持8 min;5℃/min速率升至180 ℃,保持8 min;20℃/min速率升至260℃,保持4 min,分流进样,分流比:分流比1∶60;进样量1 μL;进样口温度280℃)川芎挥发油的总离子流图,通过工作站 NIST 标准质谱图库检索并结合文献报道[15-17],确定各色谱峰代表的化学成分,并按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在挥发油中的相对含量。

1.2.3 川芎挥发油抗氧化活性检测 通过测定川芎挥发油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检测其抗氧化活性[18-19]:称取适量DPPH加甲醇配制成170 μmol/L的溶液,避光保存。取川芎挥发油样品适量,加甲醇溶解并稀释成一定浓度的供试品溶液,并取0.15 mL与0.15 mL DPPH溶液置96孔板,混匀后室温避光放置60 min,517 nm处测定吸收度A1;同时测定0.15 mL供试品溶液+0.15 mL甲醇的吸收度A0,0.15 mL甲醇+0.15 mL DPPH溶液的吸收度A2。DPPH自由基清除率=[1-(A1-A0)/A2]×100%。以清除率(Y)对药物浓度(x)进行回归,根据对数函数方程求出清除率为50%时药物的浓度(IC50)。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川芎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SD提取的川芎挥发油,检测到44个色谱峰,鉴定其中32个色谱峰的峰面积之和占总峰面积的93.74%。其中,Z-藁本内酯相对含量最高,占53.71%,其次是川芎内酯(13.94%)、丁基苯酞内酯(6.77%)、丁基苯酞(3.58%)和β-Selinene(2.97%)。在鉴定的化合物类型中,内酯类(苯酞类)5个,峰面积之和占总峰面积的79.13%;烯类12个,占6.54%;酮类1个,占0.90%;醇类6个,占4.10%;酚类3个,占1.92%;脂肪酸及其酯类1个,占0.10%;其他类4个,占1.05%。SE提取的川芎挥发油检测到23个色谱峰,鉴定其中18个色谱峰的峰面积之和占总峰面积的96.61%。其中,Z-藁本内酯相对含量最高,占43.43%,其次是川芎内酯(22.39%)、亚油酸(15.74%)、丁基苯酞内酯(3.38%)、丁基苯酞(2.88%)。在鉴定的化合物类型中,内酯类(苯酞类)6个,占74.08%;烯类5个,占3.56%;酚类1个,占0.68%;醇类2个,占0.59%;脂肪酸及其酯类2个,占16.13%;酰胺类1个,占1.42%;酮类1个,占0.15%。SFE-CO2提取的川芎挥发油检测到30个色谱峰,鉴定其中21个色谱峰的峰面积之和占总峰面积的94.44%。其中,Z-藁本内酯相对含量最高,占46.93%,其次是川芎内酯(23.40%)、亚油酸(6.93%)、丁基苯酞内酯(4.49%)、丁基苯酞(4.10%)。在鉴定的化合物类型中,内酯类(苯酞类)5个,占80.13%;烯类7个,占4.32%;醇类2个,占0.69%;酚类1个,占0.25%;脂肪酸及其酯类6个,占9.05%。SD、SE及SFE-CO2提取的川芎挥发油有10个共有成分,分别为4-萜烯醇、4-乙烯基-2-甲氧基苯酚、β-Selinene、Espatulenol、丁基苯酞、丁基苯酞内酯、川芎内酯、Z-藁本内酯、E-藁本内酯和亚油酸甲酯,其中Z-藁本内酯含量最高,分别为53.71%、43.43%和46.93%;10个共有成分相对含量之和分别为87.17%、76.58%和83.40%,且均以苯酞类为主,相对含量分别为79.13%、74.08%和80.13%。见表1、图1及图2。

表1 三种方法提取的川芎挥发油成分

2.2 川芎挥发油的PCA

表2 PCA特征值及累积方差贡献率

2.3 川芎挥发油的抗氧化活性

SD、SE及SFE-CO2提取的川芎挥发油对 DPPH自由基均有一定的清除作用,且清除率与剂量有依赖关系。对数回归方程分别为YSD=0.2495ln(x)+0.9001,R2=0.9243、YSE=0.3186ln(x)+0.7772,R2=0.9962、YSFE-CO2=0.2585ln(x)+0.519,R2=0.9779;IC50值分别为0.20 mg/mL、0.42 mg/mL、0.93 mg/mL;三种方法提取川芎挥发油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大小依次为SD>SE>SFE-CO2。见图4。

3 讨论

SD利用挥发油难溶于水且沸点较低,可随水蒸气蒸出来的原理提取,具有设备简单、容易操作、成本较低等优点,是提取挥发油的经典方法之一,但易破坏热敏性成分,且能耗较大。SE利用挥发油易溶于石油醚、乙醇、正己烷、乙醚、丙酮等有机溶剂的原理,通过有机溶剂减压浓缩回收得到挥发油成分,耗能小、工艺简单,且挥发油得率相对较高,但所得挥发油多含有植物蜡、色素、脂肪等杂质,并存在提取时间长、溶剂使用量大、回收困难等不足。SFE-CO2是最近三十多年快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提取挥发油的方法,具有提取温度低、效率高、不破坏热敏成分及无溶剂残留等优势,但所需设备价格贵、运行成本高[22-24]。

本研究采用GC-MS分析比较SD、SE和SFE-CO2提取的川芎挥发油,结果显示,SD提取的川芎挥发油中化学成分数量相对最多,为44个,SFE-CO2次之,为30个,SE相对最少,为23个。在鉴定的化学成分中,三种方法提取的川芎挥发油有10个共有成分,共有成分相对含量之和分别达87.17%(SD)、76.58%(SE)和83.40%(SFE-CO2),且均以苯酞类化学成分为主,相对含量分别为79.13%、74.08%和80.13%,表明这三种方法提取的川芎挥发油主要化学成分相似,仅相对含量有所不相同。除共有成分外,不同方法提取的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种类也有一些差异。其中,SD提取的川芎挥发油烯类成分较多,如α-蒎烯、萜品油烯、γ-萜品烯、5-Pentylcyclohexa-1,3-diene、α-松油醇、β-Elemene、Tetradecamethylcycloheptasiloxane、β-Cadinene、Neoisolongifolene、γ-Selinene、1-isopropyl-7-methyl-4-methylene-1,2,3,4,4a,5,6,8a-octahydronaphthalene、15-Copaenol、(-)-蓝桉醇和角鲨烯等。而SE及SFE-CO2提取的挥发油中亚油酸等脂肪酸类较多,与文献报道[12,15-17]基本一致。

PCA结果显示,SE和SFE-CO2提取川芎挥发油化学成分较为相似,与SD差异相对较大。三种方法提取的川芎挥发油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其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的大小顺序依次为SD>SE> SFE-CO2,可能与SD提取的川芎挥发油中4-乙烯基-2-甲氧基苯酚、α-蒎烯[25]、α-松油醇、γ-萜品烯[26]和角鲨烯[19]等具有较强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的成分有关。但川芎挥发油抗氧化的活性成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SD、SE和SFE-CO2提取的川芎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种类、数量和抗氧化活性存在一定差异,但主要化学成分相似,仅相对含量有所不同。

猜你喜欢

藁本丁基川芎
拟藁本属及近缘物种中国分类群花粉形态与质体基因组系统发育研究
川芎茶调散治疗耳鼻喉科疾病举隅
川芎总酚酸提取工艺的优化
川芎土茯苓鱼汤缓解头痛
胆囊炎多食川芎黑豆
伞形科藁本属20种植物的果实特征及其分类学意义
1-叔丁基氧羰基-2'-氧-螺-[氮杂环丁烷-3,3'-二氢吲哚]的合成
固体超强酸催化合成丁基糖苷
N-正丁基吡啶四氟硼酸盐离子液体的合成
中国藁本属系统与分类研究现状及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