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丙泊酚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炎症反应的影响

2021-10-22陈思言欧刚陈斌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21年9期
关键词:肠系膜丙泊酚结肠

陈思言,欧刚,陈斌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麻醉科,四川 南充 637000)

腹部外伤、失血性休克、严重创伤、感染、烧伤可发生肠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损伤[1]。肠IRI不仅可以引起肠道组织局部损害,还可以导致细菌和毒素移位到体循环,产生异常的组织反应,促炎症细胞因子大量释放入血,引发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后期可发展为多器官功能衰竭[2]。因此,目前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以及如何减轻IRI产生的炎症反应、氧化应激损伤一直是研究热点。在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炎症细胞因子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肠道组织发生缺血再灌注后,细胞会释放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IL-1)及IL-6等炎症细胞因子,对受损的细胞组织产生损伤。IL-1和IL-6都具有多种致炎活性,包括白细胞趋化、吞噬细胞刺激、增强下游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产生。TNF-α可提高中性粒细胞的吞噬能力,也能促进内皮细胞对IL-1、IL-6的分泌,并能促进中性粒细胞和内皮细胞的黏附作用,从而刺激扩大机体局部炎症反应及组织的损伤[3]。因此,炎性因子在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的表达水平来反映炎症反应的强烈程度,同时也反映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严重程度。丙泊酚具有麻醉诱导快和恢复迅速的特点,是外科手术麻醉的基本药物。丙泊酚的化学结构与天然抗氧化剂维生素E的结构类似,能抑制氧自由基的产生或拮抗其氧化效应,对缺血-再灌注损伤有预防或治疗作用[4],但丙泊酚对肠缺血-再灌注的炎症反应有何影响,尚未见临床报道。本研究拟构建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使用丙泊酚预处理,观察对肠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Chiu氏评分[5]及对IL-1、IL-6、TNF-α含量的影响,探讨丙泊酚是否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有预防或治疗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健康雄性SPF级SD大鼠40只,体重(220±30)g,购于川北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术前禁食12 h,自由饮水。本研究已通过川北医学院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号为NSMC伦理动物审[2021]01号。

1.2 方法

1.2.1 动物模型创建 参考Wang等[6]的实验方法建立肠IRI模型。术前大鼠禁食12 h,自由饮水,给予3%戊巴比妥钠50 mg/kg腹腔内注射麻醉,待麻醉生效后,将大鼠仰卧位固定于解剖板上,常规手术区域消毒铺巾,取腹正中切口2.0~3.0 cm,用37℃左右无菌生理盐水纱布保护切口,分离肠系膜动脉,以无创微动脉夹夹闭肠系膜动脉(SMA)根部,可见肠系膜动脉搏动消失,结肠组织颜色由鲜红变苍白,表明SMA成功阻断,缝合切口,1h后原切口进腹,移走动脉夹,恢复血流实施再灌注,肉眼可见肠系膜动脉搏动恢复,结肠组织颜色由暗红变为鲜红。术中用白炽灯加热保温,维持直肠温度36~38℃,每隔30 min观察大鼠结肠组织血供情况。

1.2.2 实验分组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肠I/R损伤(I/R组)、丙泊酚预处理组(P组)和NS预处理组(NS组),每组各10只。S组和I/R组实验开始前连续3 d腹腔既不注射丙泊酚也不注射生理盐水,实验开始时,S组仅分离肠系膜上动脉而不夹闭,I/R组分离肠系膜上动脉后夹闭1 h,再灌注2 h;P组于实验前每天18∶00点腹腔注射丙泊酚50 mg/kg,连续3 d;实验开始时分离肠系膜上动脉夹闭1 h,再灌注2 h;NS组于实验前同一时间点腹腔注射等容积0.9%生理盐水,实验开始时操作同P组。

1.2.3 标本处理 恢复正常血液灌注2 h时处死大鼠,打开腹腔,迅速取出升结肠组织,用装有4℃生理盐水的注射器冲洗肠道内容物,然后纵向剖开肠道,滤纸吸干水分,切3 mm组织进行组织学分析,把肠道卷成瑞士卷样,然后放入活检盒中维持瑞士卷状浸泡入多聚甲醛,其余部分置于-196℃液氮中保存,检测IL-1、IL-6、TNF-α表达水平。

1.2.4 结肠黏膜形态学观察和病理学分析 实验大鼠结肠组织用多聚甲醛溶液固定24 h,而后经乙醇梯度脱水(70%、80%、90%、95%、100%),二甲苯透明,石蜡包埋,做成蜡块,用石蜡切片机将包埋好的蜡块切成厚度5 μm连续切片,烤片后进行苏木素/伊红染色,显微镜下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学改变情况。每个标本取2个不同切片,每个切片取10个视野取均数(100×)。采用Chiu氏评分法[5]评价肠黏膜损伤程度,0分为正常绒毛;1分为绒毛顶端黏膜下出现间隙,毛细血管充血;2分为黏膜下间隙扩大,肠黏膜与黏膜下层分离;3分为黏膜与黏膜下层分离延伸到肠绒毛两侧;4分为绒毛变钝,固有层及其血管暴露,炎性组织浸润;5分为固有层消化崩解,出血或形成溃疡;分值越高表示组织病变越严重。

1.2.5 炎性细胞因子检测 取约100 mg结肠组织,加入0.9 mL生理盐水制成10%的组织匀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按试剂盒(江苏酶联生物科技提供)说明书,检测结肠组织中TNF-α,IL-1、IL-6含量。用纯化的抗体包被微孔板,制成固相抗体,向包被抗体的微孔中依次加入抗原、生物素化的抗大鼠抗体、亲和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ABC),经过彻底洗涤后用底物TMB显色液显色。TMB在过氧化物酶的催化下转化成蓝色,并在酸的作用下转化成最终的黄色。颜色的深浅和样品中炎症因子含量呈正相关。用酶标仪在450 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值,计算样品浓度。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大鼠结肠组织切片及病理评分比较

光镜下:S组肠黏膜绒毛完整光滑,皮下间隙无扩张、无充血、水肿,未见或极少量炎症细胞浸润;I/R组和NS组肠黏膜绒毛排列不规则,黏膜及黏膜下水肿、出血,炎症细胞渗出;P组肠黏膜充血,间质出血较I/R组轻,黏膜缺损、断裂现象较I/R组有明显改善,腺体结构比较清楚。Chiu氏评分结果显示,I/R组和NS组Chiu氏评分高于S组(P<0.05),P组高于S组(P<0.05),但低于I/R组和NS组(P<0.05)。见图1及表1。

表1 各组大鼠结肠Chiu氏评分比较

2.2 结肠组织炎症因子含量比较

与S组相比,I/R组和NS组大鼠结肠组织IL-1、IL-6和TNF-α的表达升高(P<0.05);经丙泊酚干预后,P组大鼠结肠组织IL-1、IL-6和TNF-α的表达均下降,且与I/R组和N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组织炎症因子检测结果比较

3 讨论

本研究通过采用夹闭肠系膜动脉法构建大鼠结肠I/R模型,光镜下可见,I/R组大鼠结肠组织发生明显的I/R损伤(图1),且Chiu氏病理学损伤评分亦高于S组及NS组(P<0.05),与Kalogeris等[7]的研究相符,证实造模成功。本研究发现,丙泊酚干预I/R模型大鼠经丙泊酚干预后的P组大鼠结肠组织肉眼和光镜下显示肠壁外观、黏膜缺损/断裂、间质充血和炎症细胞浸润等病理预处变化较I/R组有明显改善,且Chiu氏评分也低于I/R组(P<0.05),提示丙泊酚理能够有效降低结肠I/R病理损伤。可能的机制[8-14]有:(1)降低炎症因子以及髓过氧化物酶MPO的表达;(2)抑制NADPH氧化酶介导的肥大细胞激活;(3)抑制ROS的过量产生、内质网Ca2+的释放以及线粒体去极化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神经系统功能;(4)阻止HIF-Α激活来抑制线粒体功能障碍和氧化应激;(5)BRG-1介导的Nrf/HO-1转录因子的激活,减轻组织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的含量;(7)通过激活Nrf-2通路减轻组织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的积累,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

Ayazi等[15]研究指出,IL-1、IL-6、TNF-α为主要的促炎因子,其在血液循环和局部组织中的过度激活可诱发大量炎症介质释放,降低机体免疫功能,引起强烈的全身性和局部性炎症反应。本研究发现,与S组比较,I/R组和NS组结IL-1、IL-6、TNF-α含量升高(P<0.05),故可认为本研究设计的观察指标是合理的。经丙泊酚干预后,P组大鼠结肠组织IL-1、IL-6和TNF-α的含量较I/R组均降低(P<0.05),提示丙泊酚预处理可以通过降低结肠组织IL-1、IL-6和TNF-α含量来减轻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Idriss等[16]研究也指出,TNF-α是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中释放最早、发挥核心作用的一种内源性炎症介质,通过作用于细胞膜上的可溶性受体(TNFR1与TNFR2),激活凋亡蛋白caspase-8诱导细胞凋亡,NF-κB与相应的DNA启动子区域结合可促进促炎细胞因子。由此我们可推测丙泊酚是否是通过阻止NF-κB与相应的DNA启动子区域的结合来抑制促炎因子的释放,这还需要进一步的实验验证。Fatemeh等[17]研究证明5-HT1B/1D受体参与大鼠肠缺血再灌注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我们也可以进一步推测丙泊酚是否能够作用于5-HT1B/1D受体。本研究不足之处在于:(1)未研究不同剂量丙泊酚预处理对大鼠结肠缺血再灌注的影响;(2)未证实丙泊酚腹腔注射是否是最佳药物处理方式;(3)未能观察丙泊酚预处理后大鼠的存活率,以更加有利地说明丙泊酚预处理的有效性。丙泊酚对保护肠I/R损伤作用的其他机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与探索。

综上,丙泊酚腹腔注射预处理能够减轻大鼠结肠I/R病理损伤,同时抑制肠I/R的炎症反应。

猜你喜欢

肠系膜丙泊酚结肠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提壶揭盖法论治热结肠腑所致咳嗽
克罗恩病与肠系膜脂肪
贴敷治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巨大肠系膜血管瘤1例
丙泊酚对脂代谢的影响
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联合应用对兔小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
丙泊酚联合异氟烷与丙泊酚联合芬太尼在小儿外科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经肛门结肠拖出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