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研究
2021-10-21周莹
周莹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我们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地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意义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意义
中华文明是世界古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传承至今的伟大文明,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思想理念、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的集合,体现出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思维方式和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深入挖掘根植于中华民族基因中的优秀文化特质,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好地同中国当代文化相融通,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展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1.优秀传统文化涵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中华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双向的互动融通,一方面,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与升华;另一方面,中华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源”和“流”的关系,中华传统文化蕴涵的独特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资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個人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体现了中国人民的价值诉求和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个人、社会、国家三个维度与中国传统文化倡导的“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相一致。国家层面上,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强调“民惟邦本”“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提倡“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主张“天人合一”,注重人与人、人与自然统一的和谐思想;社会层面上,提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观念;个人层面上,提倡“仁义礼智信”,强调“君子坦荡荡”“君子义以为质”,追求“君子”的理想人格,从而达致内圣外王。因此,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丰富内涵涵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的源头活水,我们从中获得精神力量,增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从而进一步传承发展中华传统文化。
2.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了文化自信
中国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础,是文化强国战略的前提。“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底色。“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正是出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中华民族才能坚定文化自信,渊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虽历经磨难却已经深深积淀于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和价值取向中,成为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文化根基。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吏不廉平,则治道衰”“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平天下”等,其中蕴含的自强、公忠、廉洁、修身等理念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时代价值,是中华文明传承至今没有中断的根基,是我们坚持文化自觉的底气、坚定文化自信的底色。
3.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和谐社会发展的多种途径
在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既要保持民族文化底色,守住民族精神阵地,又要参与人类文明交流互鉴,为世界文明进步作出应有贡献。自古以来,中华民族的血脉中流动着“和”的基因,始终崇尚和平、和睦、和谐,强调“和而不同”“以和为贵”,中国的历史和现实证明中国历来尊重他国文化,主张平等交流、互相借鉴。中华民族反对暴力与战争,我们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传统文化蕴含的大思想大智慧,可以慰藉心灵、涵养德性、纯洁情感,为解决当代人的思想意识与价值困惑提供智慧,为走向世界大同和推动世界和平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二、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现状
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历史的责任。大学生不仅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练就健康的体魄,更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应当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的建设,以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优良光荣传统。
当代大学生大多是00后,他们身上有着独特的优势,能够较快地接受新鲜事物,接受能力强,自学能力强,动手能力强,主观意识强,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尤其是在现在自媒体高速发展的今天,有的已经成为了自媒体的达人;集体意识、正义感都很强,能意识到国家政治环境对自己成才的重要性,他们普遍关心国家大事,关注国际、国内重大政治经济事件、社会政策等,爱国热情高涨,还能与时俱进,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主张在现实的政治环境下寻求个人的全面发展。
但是,当代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能力还不强,思想道德觉悟还不是很高,智力情感都有待进一步积极引导,如今社会生活节奏都非常快,“快餐”文化盛行,容易诱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利己主义”。尤其当前各种抖音、快手、微信网络平台快速发展,大学生还不能很好地进行区分,容易追求物质上的享受,导致超前消费、畸型消费现象严重,学生无法踏实安静地学习,心浮气躁,毕业的时候眼高手低,要求工作条件好,工资待遇高等。
因此,当代大学生一方面具有思想活跃,接受新生事物,富有想象力,敢于创新等优点;另一方面存在盲目性,自我中心,知行脱节,世界观没有完全形成等弱点。导致道德判断模糊、道德意识淡化、信仰缺失,更缺乏公德意识。优秀传统文化所秉承的爱国主义精神、民族奋斗精神、诚信进取精神博大精深,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能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弥补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上的缺陷,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地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一)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爱国情怀,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从“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爱国情怀影响了一代代的中华儿女,无数的中华儿女前仆后继,为了祖国的事业奋斗终身。以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教育大学生,有助于培育他们的家国情怀。从宏观上讲,引导他们树立民族自信,增强爱国热忱,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二)培养学生仁爱的社会情怀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仁爱是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它是孔子社会政治、伦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标准,也反映他的哲学观点,对后世影响亦甚深远。所以仁爱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居于核心地位。在人际交往中,则强调“和而不同”,保持和谐友善关系,这样能坚守自己的立场,保持人与人之间自由、民主、平等的关系。对于现代社会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可持续发展均有裨益,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宽容仁爱、乐于助人的仁爱情怀进一步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三)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高尚的思想道德资源,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要求人们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以德修身。这些都是中华传统美德的精髓。伟大的中國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所形成的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勤俭节约、求真务实、改革创新等优良传统,同样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高校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充分汲取中华传统美德的丰富资源,把握大学生要主动提高修养的内在需求和自觉进行道德品行的修炼行为,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因子转化成大学生崇高价值追求和自觉道德行为,以此帮助大学生把好人生的“总开关”,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参考文献:
[1]李小波.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解析[J].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8(4).
[2]王东明,刘姬冰.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7(4).
[3]丁宏.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探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