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产业项目建设运行情况初探

2021-10-21张菊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32期
关键词:产业对策建议农业

张菊

摘要:泸县地处四川盆地南部,人口109万,耕地面积3.6万余亩,农业人口约80.2万,是典型的浅丘地区农业大县。近年来,泸县以加速农业产业突破、加快新农村建设为目标,以打造泸县特色农村产业结构为总抓手,推动各大农业产业项目在县域内各镇、村落地,成效显著。

关键词:农业;产业;项目运行;对策建议

一、实施情况

2017年至2018年期间,泸县依托中央、省市县项目资金,共规划投入农业产业项目72个,主要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种植、农业养殖、畜禽粪污利用四大类。其中基础设施类建设包括土地整理、水利设施、移民后扶、粮食生产四个方面,涉及项目33个,覆盖14个镇(街道);农业种植类主要分为龙眼、蔬菜、产业园(基地)、农产品加工类(冻库、烘干房)四个方面,涉及项目23个,覆盖全县10个镇(街道);农业养殖类主要包括水产养殖和生猪养殖两类,涉及项目9个,覆盖全县7个镇(街道);畜禽粪污资源利用类涉及项目3个,覆盖3个镇(街道);休闲农业类涉及项目3个,涉及3个镇(街道)。在全县20个镇(街道)基本都有项目覆盖。

二、运行成效

(一)抓业态,新型经营主体异军突起

瀘县借助全国农村土地改革试点的契机,推进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共计61个。集中在喻寺镇谭坝村、周堰村,太伏镇王湾村等地积极推进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建设工程,积极发展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等新型经营主体。2017年至2018年期间,财政资金扶持泸县海翔水产渔政专合社、太伏镇龙马祠种养殖专合社等农村专业合作社21个。依托现有的土地流转服务体系,推动土地向规模大户流转,解决了规模化农业占比不高的问题,农村专业合作社规模效益不断增强,有效解决了农村土地闲置数量众多、分布散乱的问题。其中,泸县海翔水产渔政专合社通过项目新增稻鳅养殖面积516.15亩,每亩年新增泥鳅产量100公斤,年新增水产品产值150万元,每户年平均增收8982元,项目区三个村稻鳅养殖面积达到498亩,养殖户95户,收益总人口0.3308万人。

(二)强服务,基层人居环境大幅改善

一是通过水利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高新农业项目的落地实施,配套了农田水利配套设施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土地平整建设、农业用水灌溉等基础设施,推动了农业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二是通过天兴镇、喻寺镇、玄滩镇的休闲农业项目,建立了康养中心、开心农场、生态采摘园等旅游观光设施,推进了乡村振兴中美丽新村建设。

(三)重科技,农业面源污染持续降低

长期以来,由于养殖场选址不规范和养殖户环保意识差等问题,畜禽粪污存在散放在公路边、直接冲入河道等不良习惯,造成了环境负担。2017年至2018年间,我县共扶持生猪养殖类项目5个、畜禽粪污资源化项目3个。通过项目实施,建立了农业废弃物处理中心、种猪养殖场等,创新使用“蜀龙猪场”这一适合现代养猪需要的猪场建设模式,将人、车、物、猪、污物的通道分开,在布局、建筑、环控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创新,省土地、省投资、省能源、省人工的同时,实现了集约化、工厂化、信息化、智能化,促进我县环境保护效果得到显著提升,减少了面源污染问题。

(四)调结构,农村用地问题得到解决

通过实施土地整理项目,提高了耕地质量等别,改善了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农业生产效率,便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保证了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增长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有效缓解了当地人地紧张关系,优化了土地资源配置,调整了土地利用结构,增强了项目区土地的抗旱排涝能力,有利于促进农业稳产高产。

三、存在问题

(一)产业规划不明确。我县农业产业发展中远期规划的科学性、针对性不够,支柱性产业不突出,缺乏持之以恒抓支柱性农业产业的决心和魄力,对泸县农业主页发展的方向定位缺乏明确的研判。导致在产业资金大量投入的环境下,农业产业仍呈现大而散、多而乱的情况。

(二)项目分配不均衡。一是地区之间项目分配不均衡。根据统计分析,泸县各镇农业产业项目数量及资金投入分配不均情况较为显著,投入资金最多的为喻寺镇,占泸县农业产业项目投资总额的17.20%,其中,水土保持项目投入资金占喻寺镇总投资金额得36.3%;紧跟其后的是兆雅镇,4个项目投入资金占泸县农业产业项目投资总额的15.5%。二是产业之间项目分配不均衡。农业种植类项目中对优势传统农业项目的投资不够,如我县的传统农业龙眼产业、生猪养殖项目以及稻虾养殖项目总投资金额仅占泸县农业产业项目投资总额的4.9%。

(三)实施进度不及时。由于项目资金来源广泛、要求不一、资金拨付缓慢,导致申请的项目资金难以实现整合协调,各实施单位配合困难、实施难度大,此外,因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要求,河沙、石子、条石、水泥等主要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材料供应不足且价格居高不下,施工单位购买原材料困难,导致在建工程施工进度缓慢。

(四)龙头品牌不凸显。泸县虽为农业大县,但农业产业呈现大而不强、多而不优、杂而不良的问题突出,优质化、多样化、专用化的农产品发展相对滞后,水稻、龙眼、生猪等优势品牌在市场定位不明确、影响力较弱,加上劳动力、土地等生产成本持续攀升,导致经营主体压力较大。

(五)项目监管不到位。由于项目本身要求与群众实际要求存在偏差,导致部分项目后期利用率不高、实用性不强,有的项目未达到预期经济效益,以至群众满意度低。项目配套资金未及时到位、后期管理责任划分不明确,导致项目建成后缺乏后期跟踪监管。

(六)后续资金不充足。农业产业项目的成效最终还是要由业主接管和推进,为吸引投资商入驻,各项目推行了相应的政策补助、税收优惠等,但当下的扶持政策仍存在吸引力差、申请条件复杂、申请门槛高、资金下发缓慢、资金优惠力度不强等问题,企业特别是小企业能享受到的优惠政策及资金数额相对较少,加上技术企业和新兴企业本身投入成本高、融资渠道难,很难在短期内给当地政府带来经济收益。

四、对策建议

(一)抓规划,凸显农业产业发展新方向

立足地处川、滇、黔、渝结合部区位,抓住“长江经济带”、城乡一体化发展、西部大开发、成渝经济区建设机遇,以新农村建设为统领,以项目示范为带动,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政策扶持力度、科技驱动力度,做强优势产业,提升特色产业,加快转型升级,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将泸县打造成为川南城市群生态农产品供应地,成渝新农村建设示范地,西部休闲农业和生态旅游目的地,大力推动传统农业大县向现代农业强县、乡村文化旅游强县转变。

(二)抓品牌,做大龙头企业市场新思路

立足各镇实际,以“突出特色、壮大规模、提升档次、塑造品牌”为指导,以一村一品或一镇一品,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和产业,以龙头企业带动其他企业发展,以龙头产业激活其他产业潜力。打破目前产业多而小、散而乱的局面。着力在县城周边重点布局。

1.打造水稻品牌。发展以杂交水稻制种、优质稻生产、稻鱼共养、大米精加工为主的粮食产业,建设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基地,提升打造以优质稻为主的全国产粮大县。全面划定永久性基本农田,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稳定水稻为主的粮食播种面积,提高粮食生产与加工的品质品牌效应,促进增产增效增收。加强以农田水利设施为主的基础建设,改善粮食生产条件,提高旱涝保收能力。完善基层农技推广等服务体系,推动农业服务主体专业化、多元化。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健全土地流转体系,推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探索合作方式,引进社会资本和能人,发展股份制农业。形成优质稻高产示范核心区、粮食现代物流产业园,粮食生产基本实现产业化发展。

2.打造生猪品牌。利用泸县百万头生猪调出大县这一优势,与国内外大型猪肉精深加工企业洽谈合作,吸引它们来泸投资建厂,延长生猪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推行种养结合的生猪健康养殖、生态养殖方式,推动生猪养殖设施化、规模化、标准化。遵循“分户建设、分户饲养”、“分户建设、单户饲养”或“集中建设、分户饲养”模式,建设“猪-沼-菜”、“猪-沼-果”、“猪-沼-粮”生态型和资源综合利用型养殖小区。发展以仔猪繁育、仔猪外销、肥猪出栏、猪肉加工为主的全产业链生猪产业。

3.打造龙眼品牌。以长江、沱江沿岸补缺连片与延伸扩片为主,发展以龙眼生产、龙眼加工、龙眼林生态旅游、龙眼林生态养殖为主的龙眼产业,集中连片新建龙眼标准化生产基地实现基地综合开发,资源综合利用,打造中国晚熟龙眼之乡。巩固和拓展“公司+专合社+农户”发展模式,推动龙眼开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融合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和龙眼保健产品,做长龙眼生产产业链,切实把龙眼生产优势转化为农户增收优势,把龙眼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

(三)抓联结,巩固产业创优发展新链条

重点扶持一批一二三产业融合、适度规模经营多样、社会化服务支撑、与“互联网+”紧密结合的各类新型经营主体,着力培育一批示范家庭农场、示范合作社和示范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使这些示范主体能够成为规范运营、标准化生产和带动农民的标杆和骨干。持续推进我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把园区作为新型经营主体的主战场主平台,以园区建设带动农产品加工流通、电子商务、农机装备租赁等新产业新业态。三是支持农产品初加工和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四)抓服務,营造精准扶持政策发展新环境

泸县农业仍处于发展阶段,需要财政扶持作后盾,短期内不能全部取消。尤其对新兴农业产业业态,更应结合市场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扶持政策,适当增强扶持力度,落实好财政支持、税费减免、设施用地、电价优惠等政策,完善农业信贷担保体系,重点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农产品加工,同时要对深耕深松、机播机收、疫病防控等生产性服务给予补助。此外,建议将项目实施主体与使用主体紧密结合,进一步解决项目后期利用率不高、无业主接管等问题。

(五)抓培训,建立项目建管结合新支撑

通过组织实施“农村人才培训行动”,着力培训培养一批农村基层干部、一批农村党员人才、一批农村致富人才、一批农村中小学教师人才、一批农村卫计人才、一批农村科技人才、一批农村文化人才等“七个一批”农村人才,让农村人才有能力、有素质、会干事。健全新型农民培训体系,充实农民培训师资队伍,加快建设一批设备设施较完善、示范带动性较强的农民教育培训基地。着力推进“阳光工程”等培训项目,定期开展种养殖农户专业知识培训,提高新型农民专业化水平以及农村实用人才培训质量。推动产学研联合,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步伐。

(六)抓科技,加速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

目前我县的农产品大多停留在初级加工层次,例如龙眼、茶叶等仅仅是烘干和简易包装,没有比较成熟的生产线对产品的深加工和营销包装。依托重大农业科研项目、重点学科、科研基地,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建设,培育农业科技高层次人才特别是领军人才。稳定和壮大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普及,开展农民技术培训。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学研、农科教结合,支持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同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开展多种形式技术合作。基于大数据、云计算,建成“统筹设计、分层分类、上下贯通、共建共享、高效运转”的农技推广服务和职业农民培育云平台体系,通过聚集各类科技教育资源,有序对接地方和第三方平台,为各级农业管理部门、农业专家、农技推广人员和广大农民等四大群体,提供在线学习、互动交流、成果速递和服务对接,特别是满足生产一线农民的技术与信息化需求,让农民真正获得精准、及时、全程的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刘志丹《河南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河南农业大学,2012

[2]王健,许娇《农业产业化经营问题的综述》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3)

[3]郑文凯,《我国农业产业化现状及政策》农村实用工程技术:农业产业化,2004(4)

猜你喜欢

产业对策建议农业
数据分析挖掘在农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
揭阳市麻竹笋产业发展思路研究
美丽乡村要靠富民产业支撑
从产业发展看日本1920年经济危机
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农业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