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泠印社孤山社址摩崖石刻分类研究初探

2021-10-21洪兵站

学习与科普 2021年26期
关键词:西泠印社分类

洪兵站

摘要: 摩崖石刻是国内外常见的石刻艺术形式,从广义上讲,在天然岩壁上进行的人工艺术创作均可以归属于此,如石窟造像、岩画、石刻文字等。但一般而言,我们所说的摩崖石刻均指“利用天然的石壁以刻文纪事的石刻”[1]。此类摩崖石刻在我国分布广泛,数量众多,是重要的文化遗产与景观,并有着丰富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历来为文人学者所推崇重视。本文探讨的西泠印社的摩崖石刻为狭义的定义。对于一定范围内摩崖石刻的研究均是从景观效果、艺术效果、史学价值三方面展开,对于其中类型及联系的研究较少,西泠印社园林内摩崖石刻研究也不脱此窠臼,长期以来,西泠印社社址摩崖石刻书法艺术研究有之,释文解读印证有之,景观效果营造有之,而西泠印社作为金石社团和摩崖石刻这一艺术形式之间紧密联系,营造过程中摩崖石刻类型选择与划分的研究却鲜少可见,实为一大憾事,故于此抛砖引玉,望能有所启益。

关键词:西泠印社;摩崖石刻;分类

一、西泠印社摩崖石刻概况

西泠印社社成立于1904年,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和兼及书画”为宗旨,其社址营建始终秉承创社宗旨,从而使印社的园林景观具有丰富的金石文化内涵,其中摩崖石刻是彰显印社这一文化特征的重要因素。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西泠印社的园林是通过不同时期的扩建或来自捐赠、或来自划拨,并不是由面到点和由整体到局部的刻意设计谋划,是不同组团或是院落的二次拼盘无意合体而成的一种浑然天成的组合式园林,这就决定了印社的建筑、园林景观等既有早于印社成立之时,又有后期新建、添建、改建的部分,于摩崖石刻也是如此。现今西泠印社内有摩崖石刻近40处,上迄清光绪7年,下至百年社庆2003年,其内容类型涵盖有点景、纪事、标识造景、引导、佛教等几大类大类,其中又多有交错综合,为文为史,为景为经,既有实际功能,又体现西泠印社金石传承特色。如果从广义上来说石刻,西泠印社內数量更多的是嵌于墙上或立于地上的大量石碑,这些石碑与摩崖石刻一起勾构筑了印社金石文化符号。

二、西泠印社摩崖石刻分类

1.原有遗迹类

西泠印社小盘谷内的“芋禅”和山顶“文泉”两处摩崖为西泠印社成立之前就已存在,均与清朝著名学者俞曲园有关。前者为光绪七年七月俞曲园书,用唐代“芋禅”典故即李泌食芋得相的故事来形容小盘谷的主人李黼堂和诗僧笠云之间的交游;“文泉”二字为次年俞曲园考证山顶水池边旧有赵人张奇逢所提“斯文在兹”四字后所提,“文泉”二字下方有题跋,记载文泉得名由来。

2.印社成立后逐步凿刻

西泠印社自1904成立后,走上了一条与别的社团运作不同的道路,即一开始就积极谋划营建印社开展活动所需要的的场所,从1905年建造仰贤亭开始,通过自身拓地营建、接受政要名流捐助土地以及创始人捐赠,渐次把印社范围从前山山脚拓展到山顶和西侧山腰,到1933年左右,经民国地方政府测量土地面积达到了5.678亩,基本形成了今天的规模和格局。印社内的摩崖石刻95%左右就是在这段时间内丰富和完善。根据其功能和特征,可以划分为点景题名类、综合纪事类、标识造景类、引导总结类、诗文诵读类以及复合类。

2.1点景题名类

点景题名类是名山大川最常见的一类摩崖石刻,而且其字体具有醒目庞大的特点,西泠印社作为西湖边一处著名的名胜古迹,亦有许多点景题名的摩崖石刻,这些石刻就像简洁明了的说明牌,一眼观而得之。但不同于那些名山大川的高大崖壁,西泠印社整个园林以典雅精致小巧秀丽为特点,印社内岩壁也较小,故摩崖石刻也相应变小。

西泠印社园内,作为整个园林称谓的“西泠印社”四字在摩崖和碑刻建筑上反复出现,在天然石壁上出现的有两处,一处在登山起点区域的路旁低矮岩石上,一处在山顶文泉北侧崖壁上。这两处摩崖,一处秀气,和其他石刻在小范围内大量出现构造了一个渐入佳境的观感体验,另一处则大气磅礴,和崖壁北侧的华严经塔建筑一起构成了整个印社的代表性和标志性景观。

除“西泠印社”四字外,“印泉”、“锦带桥”、“规印崖”、“闲泉”、“潜泉”、“小龙泓洞”、“莲池”、“岁青岩”、“印藏”等均是景观的名字。大部分景观题名类通常和纪事类石刻同时出现,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景点说明信息。

这里需要特别提一下“印泉”和“锦带桥”,前者是20世纪早期中日两国印人之间友好往来的见证,由印社早期海外社员长尾甲所提,因为风化严重,字体已残缺不清,需借助说明牌才能明白此中来历。后者是被誉为世界上最短的桥梁,如果不是因为这个石刻,游人们往往无法意识到这是一座桥梁,只有在平台上远观时见到这三个字你才会后知后觉发现。

2.2综合纪事类

古人摩崖石刻纪事印证为其所长,也最为多见,如贵州锦屏县南宋末期《戒谕文》,就反映的宋代"夷"汉盟誓之治,引申出对湘黔桂边地的治理。西泠印社内也是如此,如还朴精庐之后潜泉之上《潜泉记》和闲泉之畔的《闲泉记》,这两处石刻叙事详细、字体优美、篇幅巨大,是典型的两处纪事类石刻,不仅记录了潜泉、闲泉由来,还记有当时西泠印社部分建筑格局、园林布置,对考证印社早期建筑景观格局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潜泉旁的“水国长春”和《淡水母记》、“壬子雅集题名石刻”、“辛酉社员题名石刻”、《缶庐造像记》、《岁青岩记》、《小龙泓洞记》等均属于纪事类石刻。

“壬子雅集题名石刻”和“辛酉社员题名石刻”作为印社内少见的两处记录印社早期社员活动的石刻,是研究早期社员名录及活动第一手资料。“壬子雅集题名”内容是“壬子秋,贵池刘世衍,石埭徐正钧…王寿琪同题名于此”,“辛酉社员题名”内容是“辛酉花朝先一日,同人集饮于西泠印社,在座者大兴戴书龄…安吉吴昌硕书,子涵、迈,孙志洪、志源侍”。壬子年对应的是1912年,辛酉年是1921年,两者相差了9年,前者记录的是参加壬子秋季雅集的社员名单,也是印社成立后第9年的一次活动,来自全国各地的33名社员齐聚孤山,饮茶品茗,把玩印石,交流创作研究心得,热闹而不失风雅,这种每年两次的雅集习俗传续至今。而且从题名来看,这个时候吴昌硕尚未成为印社首任社长,但和西泠中人已经交往颇深。后者是记录1921年农历二月十一(花朝节前一日)的一次非正式雅集活动,参加集饮活动的社员一共有27人,另有吴昌硕子及孙4人。从两份名单来看,其中人员变化不大,创社的四位中坚分子丁仁、叶铭、王褆、吴隐均在其中,且当时的社员应该以江浙沪籍同好为主。另外,像《缶庐造像记》、《岁青岩记》、《小龙泓洞记》等均说明了该处胜迹的来龙去脉。

2.3标识造景类

摩崖石刻是西泠印社景观构造的重要组成部分。标识造景类中有部分摩崖石刻是来自于点景题名一类的,比如文泉北侧的“西泠印社及辛酉社员题名”石刻,与华严经塔构成的景观极具艺术效果和标识性。而其他所说的造景类石刻通常是刻在人工采选的石头上,其本身就是一个颇有特色的景观小品,与石刻结合以后,就具有标识型景观的特点。

因为西泠印社天然崖壁具有有限性,不宜在有限的石壁上凿刻太多的文字,易对园林景观造成破坏,于是西泠印社在后来的逢五逢十的周年庆上,会选择一些合适的石材进行凿刻并添置于园林景观的合适之处。如在入门之处,就有“西泠印社八十五周年社员题名刻石”印章,柏堂之后,有“龟钮印”踞于石上;石交亭右前,则是“桥钮印”立于路旁,这些放大了的石质印章,印纽别致,造型生动,其体量巧妙融于印社园林,构成了一处处极具印社特色的文化景观小品,而且他们都立于建社85周年之际,其中龟钮印因为其上的乌龟具有吉祥象征之意,经游人反复摩挲之后有了包浆,而且在此合影的游客也颇多,足见其受欢迎程度。

此外,西泠印社百年社庆之时和115周年社庆之际,印社管理者亦分别在后山石坊旁和山川雨露图书室墙壁上增加了“百年名社、千秋印学”巨型刻石和截止115周年时所有社员名录,这两处石刻前者的标识景观性更明显,后者则更多是具有资料标识意义。

2.4引导总结类

西泠印社园内还有一类石刻是对游人有引导和提示效果的。主要有“渐入佳境”、“静观”、“湖山最胜”、“人间何处有此境”、“印传东汉”等五处石刻。

西泠印社建筑散落全山,初来乍到之人往往入山而迷,而此时,摩崖石刻就起到了指路引导之效。以游览路线为例,由前山石坊之“渐入佳境”,于石交亭前“静观”片刻,过仰贤亭见长尾甲之“印泉”,识李叔同之“印藏”,拾级而上,岳武穆题诗于墙,金农写经于塔,孤山之顶,“西泠印社”与雷峰塔遥相呼应,湖山盛景,正应康南海“湖山最胜”之语,全山石刻融情入境,有史有诗。康有为人所题“湖山最胜”在孤山社址之上实有两处,一为鹤庐石窟门门额,一在汉三老石室下方石壁之上,前后呼應,也是难得妙处。

2.5综合类

西泠印社内还有一处景观是综合多种类型的又是具有独特性景观特征,这一景观就是筑龛为亭的缶亭。缶亭以吴昌硕号缶庐命名,龛内陈设有吴昌硕半身坐像,龛门两侧有石刻对联“石室遁形,金仙阅世”,龛下侧崖壁又有《缶庐造像记》长文,龛门上侧崖壁又有石刻“缶亭”二字。

此处景观融合了点景题名、综合纪事、石刻造像、石刻楹联等多种类型,成为整个山顶园林区的一处标志性景观。

三、结语

西泠印社作为江南山地园林的典范代表,以浓厚的金石文化特征区别于西湖其他园林。作为印社金石韵味的体现,摩崖石刻高度浓缩了这份韵味精华。它对研究印社建筑景观布局、营造年份、方式和早期社员活动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各种名人书体又具有较高的书法艺术价值。作为印社保护的后来者,我们有责任义务做好摩崖石刻的风化保护工作,同时做好摩崖石刻的文化研究,使其在宣传传统印学文化方面发挥更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徐自强、吴梦麟.古代石刻概论【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西泠印社分类
许继锋
上海西泠印社社员暨上海书协篆刻委员会委员书画篆刻作品展举行
垃圾分类的困惑你有吗
思古向幽 守正出新
我给资源分分类
西泠的风骨
按需分类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说说分类那些事
“西泠印社”文物首次在香港展出105件珍藏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