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出导向”下汉语言文学选修课考核改革实践
2021-10-21张青
张青
摘要:专业选修课是专业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中承担着巩固、深化专业理论知识,扩展专业视野,培养创新性思维的教学功能。考核环节作为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
关键词:产出导向;汉语言文学选修课;考核改革
一、地方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选修课考核改革必要性分析
(一)“产出导向”认证理念引领课程考核改革
“产出导向”是师范认证理念之一,强调人才培养要对应产业,面向行业,不能拘泥于学科专业本身的“内循环”,应以开放的思维将人才培养对接“产业”形成良性的“外循环”。课程是人才培养的着力点,在人才培养对接“产出导向”的形势下,课程建设链条也应全面与“产业”对接。课程考核改革是课程建设效果的检验,能引领并推动课程改革,因此,课程考核不应只关注学科体系下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提升,而应以是否达成人才培养目标,适应岗位需求为评价标准。如面向小学的汉语言文学师范类专业开设的专业选修课《作文教学研究》,应研究小学作文教学实践,针对作文教学的现状和问题,以使学生掌握作文教学的知识、提高作文教学的技能为考核目标,而不能以作文写作水平的高低、小学作文知识的掌握作为评价标准。
(二)地方院校应用型性质推动课程考核改革
目前,地方本科院校的性质一般为应用型,将人才培养的应用型落实到课程建设是重点建设领域。课程方法的应用性、实践性改革已经得到业界和学界的共识,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课程考核改革作为改革的深水区,能够检验教学改革效果,改革需求迫切,但改革尝试较少,改革成果不明显。根据“产出导向”的师范认证理念,在师范认证的考核项目中,要专项分析课程考核目标的达成度,课程考核目标应以适应工作岗位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
(三)选修课课程迫切需要进行课程考核改革
专业选修课是落实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课程体系,学分一般占专业课程的25%左右,因此推动课程考核改革不能忽视专业选修课。传统的选修课考核,因大部分为考查课,以研究性论文写作为主要考核方式,但对于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师范专业而言,传统的考核方式侧重于学术性、知识性考核,与应用型的办学性质不适应,与“产出导向”的师范认证理念不符合,应体现实践性、应用性。
传统专业选修课还面临考核管理不规范的问题,考核方案要求不严格,考核资料管理不正规,没有将课程考核管理与专业必修课同抓同管。因此,基于人才培养的需要和专业选修课的现状,迫切需要加强考核改革。如地方院校的师范类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考核内容需进一步针对一线教学实际,《小学古诗词教学》不应将古诗词的研读作为考核重点,应针对小学阶段古诗词的教学现状,针对性地考核学生是否具备古诗词教学的能力,并应将考核方案设定前置,在大綱设计阶段即对考核方案进行系统设计,将教学目标、内容、难重点体现在考核方案中。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选修课课程考核改革的实践探索
(一)修订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基于专业选修课是拓展类课程,对专业的支撑度低于必修课的课程性质,一般将专业选修课考核形类型确定为考查,但是根据课程考核规律,考核类型应根据考核的目的确定。《Z学院课程修读与考核管理规定》规定:“课程考核分考试和考查两种类型。考试侧重于对课程认知领域的考核,考查侧重于对课程操作领域、学习过程及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核。考核形式可采用闭卷、开卷、口试、实际操作、出勤与课堂表现、作业、论文或读书报告等多种形式。课程考核类型由人才培养方案根据课程性质确定,具体考核形式由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或课程实施方案确定。”
(二)强化形成性评价,弱化终结性评价
调整考核比重,加大平时成绩在课程考核中的比重,有效发挥平时考评的督促功能和期末考核的检测功能,平时成绩突破简单以签到作为评定依据的方式,将平时学习任务完成情况纳入考核中,加大作业、课堂表现、测验、课程设计(论文)等过程考核项目在考核成绩构成中的权重比例。如《作文教学研究》课程以教学目标为评价标准,总成绩=过程性成绩(30%)+期末成绩(70%)。过程性成绩具体由小组合作完成任务组成,每次课实行翻转课堂,布置小组任务,主要任务包括:素材加工习作教学模式实践任务、静物观察习作教学模式课堂模拟、绘本写话教学模式实践。
(三)创新考核方式,构建多元考评体系
根据汉语言文学的师范性质,考核方式注重学生师范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灵活采用录制微课、教学模拟、诗歌戏剧等文学文体创作等形式进行考核。如《中国现当代诗歌作品选读》,改变了以往死记硬背的考核方式,在要求学生掌握学科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更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诗歌鉴赏本身是一种综合艺术,学生学习课程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掌握诗歌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诗歌分析基本能力的掌握。因此,该课程考核方式就采取实践考核的方式,考核内容包括以班为单位,分组进行诗歌朗诵、展演、演绎等。
(四)加强顶层设计,规范考核档案
前期通过教研活动、教师大会等形式,鼓励教师进行专业选修课考核形式改革,在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学院教学管理加强顶层设计,一方面将实践成果推广,另一方面规范专业选修课的考核方案撰写及资料归档工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地方本科院校一般以地方性、应用型为培养定位,专业设置紧密对接学校定位。“产出导向”是师范认证理念之一,强调人才培养要对应产业,面向行业。专业选修课具有多样性、自主性特点,是落实地方性与应用性培养方向的重要途径,师范性专业要对接认证理念。相较于传统的课程内容建设,师范类专业选修课从课程考核改革入手,教学改革的创新视角。
参考文献:
[1]胡景乾.论创新高等继续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路径选择[J].安康学院学报,2021,33(04):59-62.
[2]李萨如拉.新媒体时代汉语言文学教学活动开展及优化——评《新媒体环境下汉语言文学教学优化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21(08):140.
[3]梁祎楠.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问题及策略分析[J].课外语文,2021(22):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