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古诗词教学中文本细读理论的应用

2021-10-21王楠楠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首诗古诗词文本

王楠楠

文本细读是源于20世纪西方文学新批评理论中的重要术语。“细读”(close reading)这一概念是由新批评之父瑞恰兹在其著作《实用批评》中首次提出的,“细读”从字面上看是“封闭阅读”,但实质上,“细读”的根本含义是立足于文本的仔细阅读。英美新批评派后期代表人物克林斯·布鲁克斯在其著作《精致的瓮》一书中提出“adequate reading”,即“充分阅读”,也就是充分地挖掘文本所蕴含的丰富内涵。他提出:“文本细读法是文学作品的一种研究方法,通常指的是用语义学方法对作品语言、结构和细节进行细腻、深入、真切的感知、阐释和分析。”

这段话可以理解为,文本细读是一种针对文本自身的特点,对文本词语进行深度挖掘的具体操作方法。新批评学派特别注重文本,认为文学的意义在于文本语言的有机构成,不考虑历史、政治、社会背景等外在因素,注意文本修辞方式和词语的细微差别,力求找出含混、悖论、隐喻、反讽、象征以及它们形成的张力,进而说明语境的统一性。

我国宋代也有类似文本细读的思想,如理学家朱熹曾言:“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而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文学家苏轼也曾言:“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明末清初点评家金圣叹的一大贡献正是细读法的运用。金圣叹的点评,几乎是逐字逐句对文章进行细致深入的剖析,常常用“细寻”、“细玩”、“细细看之”、“细细求之”等字眼进行强调。可见,中国古代传统的读书方法是要求把“熟读”与“精思”结合起来的,反复阅读和分析文本,细细品味,这是我国文本细读思想的精髓。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指出: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不同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撰写文学评论,借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上册第三单元汇集了不同时期、不同体式的诗词名作,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文本细读理论为依据,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细读题目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在古诗词教学中首先解题,再进一步鉴赏和讲授,将更有利于学生后续深入理解和分析文本。譬如“诗仙”李白的游仙之作《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题目就交代了这是一首描绘梦中游历天姥山的诗,同时“留别”二字表明本诗也是一首赠别诗,本诗也题作《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再如《归园田居(其一)》,从题目来看,题眼是“归”字。由此引出“为何而归”(“性本爱丘山”)、“从何而归”(“尘网、樊笼”)、“归向何处”(田园)、“归去如何”(“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这一系列问题的提出和解答,能使学生迅速把握本首诗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二、细读内容

诗词的精华体现在一字一句中,细读内容才能够深入到古诗词的精髓。《登高》一诗中首联和颔联出现的意象有:风、天、猿、渚、沙、鸟、落木、长江。诗人在秋风中登高远眺,耳边不断传来哀婉的猿啸,水中的沙洲冷冷清清,江底的白沙清晰可见,鸟儿在急风中不断地飞舞盘旋,落木萧萧而下喻示着生命的凋零,此时作者的生命也已经步入晚年,和滚滚而来的长江相比,个体的生命显得太过渺小。这些意象共同营造出悲凉、凄清的意境。文有文眼,诗有诗眼,学生感受到了杜甫登高悲秋的写作用意及沉郁顿挫的写作风格,体会到了他所抒发的自然之悲、人生之悲以及国家之悲。

三、细读语言

古诗词需要反复诵读和体味,细读其语言能够更好地把握诗歌风格。如豪放派代表作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与婉约派代表作《声声慢》相比,苏辛二人的语言豪迈大气,将“大江东去”“卷起千堆雪”般波澜壮阔的大江之境描写得活灵活现,与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般的凄苦和哀婉形成鲜明的对比。

四、细读关键句

读罢白居易的一曲《琵琶行》,教师和学生很容易把握本首诗的主旨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顺势从“同”入手,探究诗人和琵琶女同在哪里。经过探究学习得出“同”在:第一,均出自京城,从“本长安倡女”“自言本是京城女”“我从去年辞帝京”得知;第二,均才华横溢,琵琶女精彩绝伦的演奏表现其才华,白居易的诗在当时颇受欢迎;第三,均落魄失意,琵琶女独守空船,怀有沦落之恨,白居易被贬浔阳,怀有贬谪之怨。这首诗既表现诗人对下层人民悲惨境遇的理解与同情,又抒发了自己被排挤、遭贬谪的郁愤悲苦之情。

五、细读结构

新批评派认为,作品的复杂含义常常隐藏在作品的形式和结构中,要实现对古诗词的细读就必须分析形式。譬如曹操的《短歌行》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这两首诗均是古体诗,但是在语言风格和表达技巧上有很大的不同。前者是四言,质朴刚健,运用比兴手法,化用典故或引用前人的诗句来表达心志;后者是五言,平淡舒缓,善用白描,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一幅乡村日常生活图景。

六、細读背景知识

只有把古诗词放在创作背景中,才能更好地理解和体悟作者的情感,正确地把握诗歌的主题思想。如《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一句,结合当时情况,孙权政权处于江南一带,若“乌鹊南飞”,将“何枝可依”。曹操借“乌鹊”无枝可依类比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犹豫不决而选错主君的状况,以表达对人才的渴求。

七、细读课下注释

课下注释作为语文学习的助读系统,教师应加以细读和重视。结合课下注释可知《短歌行》中的“山不厌高,海不厌深”这一句是仿用《管子·形势解》中的话,意思是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语出《诗经·郑风·子矜》,原意是指姑娘思念情人,在这里用来表达对于人才的渴求。“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语出《诗经·小雅·鹿鸣》,表达招纳贤才的渴望。这首诗曹操随手化用借用典故,在抒情中表达志向和追求。

古诗词是目前高中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合理运用文本细读理论,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阅读和鉴赏古诗词的能力,获得美好的阅读享受。另一方面也为教师提供一种新的古诗词教学思路,构建出更加高效的高中语文课堂,使学生更好地领略古诗词的美,产生阅读和鉴赏古诗词的兴趣,对学生自身语言素养和文学写作水平的提高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对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猜你喜欢

首诗古诗词文本
踏青古诗词
《上课没人抢》
我想写首诗给你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从“读首诗再睡觉”看听觉阅读
过得再粗糙,心里也要有首诗
古诗词中的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