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培养农村初中生的语用能力
2021-10-21徐耀东
徐耀东
农村初中学生往往阅读面较窄,人文功底弱,语用能力不足。读写结合强调基于阅读开展语用活动,让学生在语言输入的基础上,完成语言输出。读写结合用于农村初中教学十分实用,能够让学生从最为熟悉的课内文本中学习语用技巧,并在相近的写作任务中运用,进而提升语用能力。下面笔者以七年级上册课文《春》为例来谈谈自己的教学经验。
一、精读课文,探寻写作特点
本次读写结合活动的设计思路,是引导学生从课文《春》中学习描绘景物和谋篇布局的方法,然后进行校园寻秋仿写活动,写一篇关于秋景的作文。学习课文《春》时正时值初秋,开展这样的读写活动具有可行性。在这样的教学思维下,师生以精读课文作为学习起点,通过对课文的细致品鉴了解写作特点。
《春》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关于春天的全景图画,教师可将其分为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以朗读指导和问答作为主要的教学方法。针对每个部分的文字,教师先解析语言,在此过程中自然地融入朗读指导,然后学生当堂朗读,教师在学生的朗读体验基础上提问,让学生形成关于写作特点的认识。
如针对第四自然段的春草图,教师解析并提出朗读要求:“这一自然段描写了春花竞相绽放的画面。其中描写了桃花、杏花、梨花,花朵不同的颜色,还有蜜蜂、蝴蝶穿行其间,显得十分热闹可喜,请大家以喜悦、欢快的语气来读这段话。”学生在朗读后,教师提问:“请找一找本段中使用的修辞手法。”“请注意这句话:‘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作者从花朵联想到果实,这样的写作方法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受?”教师的提问能够给学生的思维提供支架,让学生注意到原本注意不到的细节,体会语言的妙处。教师在提问后以追问、理答的策略来引导学生,最后对本段进行小结:“其中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而且作者的思路非常活跃,能从花联想到果实、眼睛、星星,各种美好的事物都被串联起来,更显得景物鲜活而美丽。”
在精读课文的过程中,每完成一幅春景图的鉴赏,教师都使用课件扼要地展示该段写作特色,让学生形成更为结构化的思维。对课文的精读让学生积累了大量语言素材,而且整个精读的过程注重学生自己的感受与发现,让学生对语言有了自己的领悟。
二、梳理知识,总结写景技巧
在读写结合活动中,课文是一种学习写作的学材,学生从课文精读中获得关于写作的知识。但是精读是面向作品个案的阅读,学生还没有形成关于普遍性的认知。要让学生形成这样的认知,教师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因此,教师提问:“同学们以前一定写过不少写景作文,那么请再读一读课文,说说可以从《春》中获取哪些关于写景的技巧?”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回答的多数内容都是在精读环节时已经涉及到的,不过这并不是重复性的学习。从读到写,从作品个案到普遍技巧,是思维能力的一次跨越,能够为后期的语用打好基础。当学生做出回答时,教师再追问,让学生将自己的感受谈透彻。
生:“要调动多种感官进行细致观察,写出多种感官的感受。”
师:“很好,请谈一谈为什么这样能让写景更加出色?”
生:“因为这样会让语言显得丰富,而且让整个画面更为完整。如果只写出一种感官的感受,就显得過于单调。”
关于写景技巧的总结,以学生自主的思维和表达活动为主,整体是开放式的,因此也出现了许多在精读环节中没有涉及到的要点,这是学生创新思维的结果。如有的学生提到:“要善于捕捉细节,使用准确的词汇将细节刻画出来。”围绕这名学生的发言,我们开展了探究活动,让学生找出文中的细节,品味其中的语用方法。通过学生的自主思考,总结了系统性的写景技巧。
三、提出任务,共探作文写法
关于校园秋景作文的任务,在学生总结写景技巧之后给出。本次作文给学生较长的时间完成,学生可以在课后去校园中寻秋,展开细致的观察和体会,然后将自己的所见所感用写下来。在“校园寻秋”之前,师生先共探作文写法。有了关于《春》的深度阅读作为铺垫,对作文写法的指导显得顺利了许多。
对作文写法的探究,从对结构的探究开始。文章结构清晰,语言才有条理,也易于被理解。教师提示:“请结合你对课文《春》的阅读,想想可以怎样为秋景作文谋篇布局?”学生觉得在自己的作文中也可以用上“总-分-总”的结构,可以用多幅秋景图形成文章主体。课文中开头期盼春天、末尾赞美春天,在自己的作文中则可以在开头期盼秋天、末尾赞美秋天。平时看起来最难的谋篇布局,似乎很容易就解决了。
在此基础上,针对具体的“秋景图”展开探究。关于“秋景图”的描绘,是习作的主体部分,非常考验语用能力。教师提问:“请说说你想写出哪几幅秋景图,最好能说说你关于写作的初步想法。”教师不设限制,创设宽松氛围,鼓励学生自由作答,如有的学生答道:“想写秋天的花圃、秋雨、秋风,要对校园秋天花圃中的花朵进行详细的描写,写出有哪些种类的花,使用一些色彩词,还可能用上一些比喻句、拟人句。”有的学生答道:“在写作文时,会详细描写秋雨图,写出秋雨给人带来的感觉,可能将秋雨与春雨对比。”有的学生答道:“我会将秋风和秋花、秋树结合起来写,写出风的动态和花、树的美感。”
针对有价值的回答,教师通过评价来引起学生对相应写作技巧的重视,说明它在语言运用方面的价值。如针对想要将秋雨和春雨进行对比的学生,教师回应:“这种对比能让语言显得更加生动,因为在写景时要抓住特征来写,对比更能够突出秋雨的特征。”在对作文写法的探究之中,要关注语言运用的具体问题,让学生懂得怎样用语言才能表达自己的感受。
四、佳作共赏,促进能力提升
写作指导结束后,学生经过一番观察和思考,写出了自己的写景作文。教师开展佳作共赏活动,引导学生阅读小组成员的作品,品读同学作文的结构模式和好词好句。对一些写得好的词句,教师鼓励学生读出来以共同学习。课中开展了学生共评活动,让学生结合读同伴作文的感受,说说其中语言运用的特点。课堂评价活动结束后,打印学生的作文,装订成班级刊物。对学生作文中有特点的语言进行标记批注,以深化学生在读写结合活动中的体验,促进能力提升。
基于课文《春》开展的读写结合活动,与本单元的习作相融合,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以往学生在写作时往往语言贫乏,在这次写作活动中,有了课文作为参照,学生使用的语言更加生动,具有表现力。学生在此次读写结合活动中得到了多方面启发,相关的经验可用于指导以后的语文学习。我们将继续遵循读写结合的思路开展语用能力训练,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康和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