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导尿管早期拔除的循证护理效果观察
2021-10-21石永根黄萌
石永根 黄萌
摘要:目的:探究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导尿管早期拔除患者中将循证护理方法进行实施对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00例2021年1月——2021年6月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纳入研究,给予患者早期导尿管拔除,并实施护理,护理方法不同,分别为常规护理和循证护理,命名对照组和实验组,以对比分析的方式探究循证护理的临床作用。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恢复指标,心理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的住院时间和卧床时间更短,SAS评分和SDS评分更低,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给予患者早期导尿管拔除是很有必要的,在此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恢复,改善不良情况,具有显著意义。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术;导尿管早期拔除;循证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0--01
就全膝关节置换术来说,患者术后恢复时间较长,而且手术操作较为复杂, 为了更好的观察患者术后情况,对患者的恢复进行判断,需要在术后给予患者导尿管留置。但是在实际发展中,长期留置导尿管容易导致患者出现下腹坠痛和疼痛等情况。在患者导尿管留置时间超过1天后,很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尿路感染[1]。因此,需要尽早给予患者导尿管拔除。常规拔管前间歇夹闭导尿管和导管的选择,管理等均会对患者的恢复造成严重影响,还需要给予患者一定的护理需求,而常规护理难以满足患者需求[2]。循证护理是在近些年兴起的护理技术,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此方法通过提出问题,寻找证据,改善实施,促进护理质量的不断提高,对临床发展具有较高价值。本研究则以此为基础,对比常规护理与循证护理的实施效果。
1一般资料分析和研究方法
1.1资料分析
此次研究开展地点选择为我院,将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期间的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人数为100例,其中,男女患者人数分别占57例和43例,患者的年龄选取范围在56岁-89岁,均值计算得出为(69.56±4.34)岁。本次研究以对照形式开展,将患者分为两组,在遵循平均分配原则情况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与符合组间比较标准。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实施中,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观察,积极抗感染,定期切口换药,并叮嘱患者饮食注意事项等。
实验组:循证护理。首先促进循证护理小组的成立,在科室中选择工作经验丰富、认真负责的护理人员组成循证护理小组,对人员进行培训,促进人员熟练掌握循证护理实施方法和要点。随后根据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症状,分析个体化差异,并结合临床经验对患者常见问题进行明确,其中主要包括:患者术后伴随各种并发症,患者可能存在尿潴留,尿路感染和不良心理问题等。在此基础上,小组成员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查阅,搜索关键词,并对文献内容进行筛选,通过小组讨论明确解决方法,提供循证依据。最后,改善策略的实施。首先需要给予患者心理干預,胃癌患者通常伴随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患者担心病情、不想增加家庭经济负担等,均导致患者对治疗抱有消极情绪,加之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饮食等均受到影响,加重了患者的抑郁症状。需要护理人员给予患者积极护理,为患者讲解治疗工作开展必要性,为患者介绍成功的治疗案例,并指导患者有效的情绪排泄方式,叮嘱家属给予患者陪伴等,逐渐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其次,给予患者并发症干预,定期检查患者的胃肠情况,并严格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药物更换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帮助患者翻身拍背,促进患者早下床等,同时展开健康教育,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提高患者配合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最后,对患者的尿液情况进行观察,主要观察患者的尿液颜色,排尿量和排尿次数等,并根据实际情况判断患者恢复情况,一但发现异常,需要给予患者抗感染药物,避免感染发生。
1.3观察指标
对患者的心理情绪进行评分,主要将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应用,分数高,则表示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严重。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术后恢复指标,包括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以统计学软件SPSS20.0为工具,对此次研究中所出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对计量资料()的比较结果予以t值验证,对计数资料(n,%)的比较结果予以X2值验证,当结果呈现出P<0.05时表示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分析价值。
2结果
2.1患者护理前后心理评分
护理工作开展前,对比患者的心理问题,其问题均较大,患者存在抑郁,焦虑情况,在护理干预实施后,再次评分,均发生明显改善,同时,实验组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存在意义。
2.2并发症发生率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存在意义。
2.3患者各项术后指标恢复情况比较
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实验组患者的卧床时间更短,而且住院时间更短,数据差异相对显著,P<0.05,有意义。
3讨论
全膝关节置换术是临床中的常用技术,对患者具有积极意义,在将此方法进行实施后,可促进患者患者恢复[3]。此技术实施需要留置导尿管,对导尿管尽早拔出是保证患者生命健康的重要基础,但是此过程保证拔出时间,拔出管理都是尤为重要的,需要护理技术的有效支持。循证护理是临床近些年发展起来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此方法需要从患者实际情况入手,发现问题,明确循证证据,制定护理计划,严格执行护理方法,并在一段时间后,通过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判断循证实施效果,针对其中存在不足,进行问题改善,具有科学性[4]。通过此护理方法的实施,可保证护理全面性,从患者心理和生理等多方面入手,改善患者不良症状[5]。同时,此方法具有针对性,基于患者的实际情况,遵循个体差异性,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积极预防,可保证患者安全,避免常规护理在个别患者中不适用的情况。
参考文献:
[1] 李海燕. 观察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循证护理对预防并发症的具体作用[J]. 养生保健指南, 2019, 000(052):153.
[2] 张艳, 李莹. 循证护理干预对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观察[J]. 东方药膳 2020年7期, 236页, 2020.
[3] 王婷婷, 顾海燕, 高红. 基于加速康复理念的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康复锻炼最佳证据应用研究[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0, 026(005):595-599.
[4] 单亚维、陈维佳、金丽娟、冯海萍、陈茹、冯程程. 全膝关节置换术加速康复循证护理实践方案的构建[J]. 护理学报, 2020, v.27;No.400(21):37-43.
[5] 何思丽. 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应用循证护理效果评价[J].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0, v.11(07):93-94.
作者简介:石永根(1996-09-)男,彝族,籍贯云南昆明,学历本科,职称护师,研究方向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