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小儿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2021-10-21陈文利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10期
关键词:冠状动脉丙种球蛋白阿司匹林

陈文利

摘要:目的:研究小儿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采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如何。方法:病例类型为小儿川崎病,2019年7月-2021年5月为收集病例的时间,纳入96例,分组以硬币法为依据,48例设定为对照组,予以阿司匹林口服,48例设定为治疗组,予以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阿司匹林,评比项为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结果:命名治疗组的患儿,淋巴结肿大、退热、黏膜充血、手足肿胀症状改善时间比命名对照组的患儿短,冠状动脉并发症发生率比之低,各项差异均为P<0.05。结论: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在小儿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的治疗中不仅疗效显著,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具有推广于临床的价值。

关键词:小儿川崎病;冠状动脉;阿司匹林;丙种球蛋白;安全性;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0--01

川崎病(KD)在临床中又被称为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它是十分常见的一种发热性急性儿童病症,全身中小血管炎症是病变的主要体现,集中在2个月-5岁的年龄段儿童中发病,以口腔黏膜充血、眼结膜充血以及体温增高、淋巴结肿大、手足硬性水肿等为主要的症状表现。这一病症不仅会损害到心血管系统,还会损害到冠状动脉。如果KD患儿血管内皮有免疫炎症出现,那么全层血管壁都会受到影响,血管通透性增加,动脉瘤的可能性会随之增加,一旦出现冠状动脉瘤破裂或心肌梗死,患儿的生命安全也将遭受到威胁[1]。鉴于此,治疗小儿川崎病的关键就在于提升免疫功能,促使血清炎性因子、血管内皮因子改善。本文纳入的是96例小儿川崎病,现进行以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病例类型为小儿川崎病,2019年7月-2021年5月为收集病例的时间,纳入96例,分组以硬币法为依据,48例设定为对照组,本组男患儿23例,女患儿25例,最小5个月,最大6岁,经过計算,年龄平均值(3.5±0.3)岁;病程最短2d,最长10d,经过计算,病程平均值(5.3±0.7)d;48例设定为治疗组,本组男患儿22例,女患儿26例,最小4个月,最大7岁,经过计算,年龄平均值(3.6±0.2)岁;病程最短2d,最长11d,经过计算,病程平均值(5.4±0.6)d。通过比较临床资料,得到的结果是两组患儿没有差异,即P>0.05,表示公平可比。

1.2方法

设定成对照组的患儿:口服阿司匹林,按照40mg/(kg·d)的剂量给药,每天予以3次,确定体温达到正常标准,在3d后调整剂量为4mg/kg。在这一治疗基础上,设定成治疗组的患儿,静脉注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标准为2.0g/kg。两个组的患儿均需要进行8-12周的治疗。

1.3 观察指标

两个组别均需要对症状消失时间进行记录,主要有淋巴结肿大、发热、黏膜充血、手足肿胀,同时还需要记录冠状动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评析

处理数据运用的为统计学软件SPSS24.0,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各自在表示时运用的为(%)、(),评比时运用的为X2检验、t检验,P<0.05出现,那么表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症状改善时间

组名治疗组的患儿,其要比组名对照组的患儿淋巴结肿大、退热、黏膜充血、手足肿胀症状消失时间短,并且得到的均为P<0.05,见下表。

2.2 并发症

治疗组为名称的患儿,其冠状动脉并发症发生率为4.17%(2/48);对照组为名称的患儿,其冠状动脉并发症发生率为20.83(10/48),组间相比,得到的X2为6.0952,得到的P为0.0135。

3 讨论

川崎病可以说是小儿群体中发病率比较高的一种全身性血管炎症疾病,目前并没有明确这一病症的发病机制。患儿会有手足肿胀、发热、口腔黏膜充血等症状表现,少数病例会有冠状动脉病变出现的可能,而这是婴幼儿获得性心脏病发病的原因之一[12。临床方面认为,冠状动脉血管内皮损伤、炎症损伤是导致小儿KD最为主要的病因,由于临床症状类似于感染性疾病,所以误诊的可能性较大[3]。

在小儿川崎病的临床治疗中,阿司匹林属于最为常用的非甾体抗炎药,其可以对环氧化酶进行非选择性抑制,并让血小板聚集与释放的情况得到阻止,血栓形成被阻断的同时内皮活化也会得到一直。不仅如此,阿司匹林对炎性介质释放也可以较好的抑制,抗炎、镇痛效果限制。丙种球蛋白一般在感染性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的较多,免疫调节作用显著,可将CD8+增加的同时,将活化CD4+降低,对IgG合成加以有效控制,使免疫炎症反应得以减轻[4]。丙种球蛋白可以对抗原进行中和,并将病毒、细菌等病原体阻断,使内皮细胞得到保护,让血小板聚集、黏附得到抑制。相关研究证实[5],丙种球蛋白大剂量冲击治疗的方式,更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将免疫反应阻断,对冠状动脉予以保护,越早应用丙种球蛋白,对恢复机体免疫调节功能越有利。

本次研究得到的结果是:以治疗组为名称的患儿,相比于以对照组为名称的患儿,淋巴结肿大、退热、黏膜充血、手足肿胀症状消失时间短,冠状动脉并发症发生率低,P均<0.05。从而可以表明,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在小儿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的治疗中不仅疗效显著,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具有推广于临床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唐义.小儿川崎病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J].母婴世界,2020(5):99.

[2] 陈文娟.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小儿川崎病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13):22-23.

[3] 王军,赵丽丽,刘振虎.大剂量丙种球蛋白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小儿川崎病的临床效果[J].中国实用医刊,2019,46(12):107-109.

[4] 吴冰.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小儿川崎病的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19,31(17):53-55.

[5] 许银辉. 小儿川崎病应用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J].糖尿病天地,2019,16(10):70-71.

猜你喜欢

冠状动脉丙种球蛋白阿司匹林
丙种球蛋白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
TCF3基因突变至无丙种球蛋白血症1例病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餐前还是餐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服用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能治病的“阿司匹林树”
丙种球蛋白 能当增强抵抗力的保健品吗
低剂量低对比剂冠状动脉CTA个性化扫描方案的研究
丙种球蛋白治疗成人重症心肌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冠脉分叉病变分支球囊保护技术与分支导丝技术的对照研究
肠溶阿司匹林不能防止胃出血